动态发展下传统村落景观图式语言应用研究
2017-11-07陈晓菲
陈晓菲
摘要: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产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富有独特的图式语言。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村落被大拆大建,造成了地方原有的历史遗存和空间肌理被大范围破坏。从由“字”(景观要素)、“词”(空间单元)、“词组”(空间组合)共同构建的图式语言体系做为切入点,将传统村落景观图示语言建构与其动态发展相结合,强调更新中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与价值内涵的逻辑关联,提出一种基于具体时空文脉解析与景观要素整合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传统村落,图示语言,动态发展,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7)09-0060-66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空间句法理论,将空间组织和社会行为效果联系起来定量地进行分析,是应用语言概念在城市空间设计方法上的一个突破。近年来,图式化和语言化已经逐步成为风景园林学理论研究和實践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景观语言理论的有机构成。景观的“图式语言”是运用图形的语言形式,揭示景观由基本空间单元、组合空间单元、复杂组合空间到整体景观格局的形成过程。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产物,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所具有的地方性特征深刻地反映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等物质空间中,并形成独特的图式语言。传统村落是一种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态人文系统,其选址、空间布局、空间关系,以及村民生活习俗对于空间的利用,从整体上来看是一种智慧的成果,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和研究。通过景观图示语言理论和方法揭示传统村落空间的组成要素、空间构成规律以及自然与人文生态过程的空间关系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动态发展的传统村落景观图式语言体系构成
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 Strauss)指出:“要素只有组成系统才有意义,词只有组成句子才能表达完整意思”。传统的村落景观也如此,是通过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村落空间格局、街巷、地标等不同景观单元组合而成。从景观图示语言的角度看,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由“字”(景观要素)、“词”(空间单元)、“词组”(空间组合)共同构建,这三个层级的要素通过一定的语法和上下文关系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其中“字”包括建筑物、桥梁、牌坊、水系、植物等景观组成要素,“词”指以广场、绿地、河流为中心的公共开放空间,“词组” 则是指空间组合的形式,包括组团式、线式、放射式、环绕式、复合式等类型的空间形式,如乌镇是以河流为中心的线式展开式的传统村落。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得传统村落面临功能调整、土地开发、设施升级等发展因素带来的压力,在改造过程中大拆大改,忽略了原有的街巷空间格局,造成了地方原有的历史遗存和空间肌理被大范围破坏。我们应该将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延续与其既有价值属性相结合、将保护措施整合到地方发展进程之中的动态保护思路中。本项目即是通过对系统图示设计语言研究的应用,顺应村落产业发展的方向,结合村落原有的空间体系,对村落空间结构进行梳理,在硬体上采用空间嵌入式疗法,即通过局部介入、空间疏导、原有建筑功能替代等方式对村落空间的功能进行改善和提升;在软体上对当地居民进行思想引导,由于当地居民一般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较低,对文化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接受能力有限。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丰富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并通过示范,让他们也参与到村落的产业发展和转型中来,这样在村落改造中的阻力也会变小,同时居民可以得到长远的受益。
2 东山社景观规划设计案例
2.1 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东山社是坐落在东坪山上的一个自然村落,东坪山位于厦门岛南部山脉的中段,区内东坪山、梧村山、坂尾山、大厝山、观音山等群峰连成一片,构成厦门岛内最大一块“绿肺”,基地北面为厦门火车站,南面为环岛干道,交通便利,其中群峰参峙,谷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之秀丽,该基地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城市中央山地。
东坪山社过去称东拜山,是傅氏祖先跟随郑和下西洋时,遇台风到此地定居繁衍后代逐渐形成的村落。村内2/3村民为傅氏子孙。解放前,东坪山人口为140人,以农耕为主。上世纪70年代,东坪山人以采石为主要经济来源。上世纪80年代,封山分田,村民开始以运输、种植龙眼树为创收途径,耕地多为自耕自用。2003年,东坪山村改居后,人口达108户,389人。年轻人通过下山打工谋生,年均收入在3-4万左右;老年人收入主要来自于社保。
东山社现存问题:
(1)东山社区经济不发达,导致人口外流,多数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为了生计,基本都外出打工。(2)村中邻里住宅路段存在违章搭盖和放置物品阻碍了交通的流畅性,还有少数无人居住的危房,存在安全隐患,村里缺乏适合居民休闲的公共活动空间,村落外部存在多处闲置用地。(3)东坪山虽然地处城市中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这些资源并没有较好地加以利用,缺乏特色的活动和有特点的景观,难以聚集人气。
2.2 改造思路
根据东山社及周边的现有资源,对东山社进行规划设计,将生态、空间、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为田园慢生活的美丽村庄,最终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1)生态:合理保护与利用东坪山的山林、水库等自然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空间改善的前提及支撑条件。
(2)空间:通过“字、词、词组”为层级的景观图示语言体系对村落内部和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空间塑造,作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3)产业:根据东坪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自然营地、特色民宿、互联网推广平台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人们感受自然教育和农耕体验,发展旅游产业,是作为生态保护与空间建设的深化提升。
2.3 产业策划设计(见图1)endprint
在东山社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鼓励个人艺术家或者中小企业成为文化创意市场的供应者,将村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衔接,通过建立自然营地、乡村民宿体验和互联网推广平台组合打造东坪山旅游品牌。
自然营地充分挖掘东坪山的自然资源,根据各营地项目主持人的技能或各自不同的特点,打造多样化的体验营地,包括农耕体验、丛林探险、木工作坊、多肉植物体验、鸟类摄影、夜观营地等,定期举办不同的主题展览、沙龙、论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自然营地的生态保护教育活动可以使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野外参观游览的道德行为守则等知识,教导生态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木工作坊是在课程学习和游览发现后,让游客可以亲自动手,用生态原材料(木材、竹子等)通过工具的加工,创造出有趣的手工艺品,在这一实践中形成生态保护的意识和学习生态工法。
乡村民宿体验,利用民居进行改造成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居住、聚会、品茶、休闲餐饮等服务,让游客感受当地村庄的日常生活,遠离城市的喧嚣,体验慢生活,可以DIY午餐、自行车之旅、垂钓、泛舟,并参加自然营地的活动。
互联网推广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公众微信、手机APP等方式,创建东坪山旅游网络平台,整合各个自然营地的资源,形成有效的管理和与市场的对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共享平台,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2.4 村落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对村庄产业进行升级,注入新的旅游活动以后,原有村落的空间功能显得相对比较单一,并且道路系统和空间结构不够完整,需要对村落空间进行再塑造,形成整体空间要素均衡,局部疏密有致,形态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图式,以满足后居民生产生活,以及旅游产业活动的需要。以东坪山现状资源为基础,以发展愿景为指引,结合村民意见与建议,将东山社划分为5大功能区:居民生活区、特色民宿区、山林观光区、耕种体验区、滨水休闲娱乐区(见图2)。
2.4.1 道路系统规划
依据《厦门市绿道与慢行系统总体规划》,结合现状龙虎路、东坪山路和观音山路建设上山步道,将东山社的道路规划与其进行对接,增加环村道路,连接不同景区,对村落内部的步行系统进行梳理,并在村口处增加停车场以及设计三处自行车驿站。
2.4.2 景观图式语言的建构(见表1)
在本次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中依据景观图式语言的应用,结合东山社原有的景观空间格局的特征,从“字”层面的图式语言通过嵌入式疗法利用村落中的废弃建筑和空地,为村民和游客增加配套的公共服务建筑;“词”层面的图式语言选择以广场为中心,以水为中心,以绿地为中心的三类公共开放空间;而在“词组”图式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中,根据场地位置分为入口型、边界型、中心型,根据具体空间组合形式再细分为组团式、线式、复合式3类空间组合形式。
(1)“词”层面的景观图式语言建构
a.以广场为中心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入口广场,利用原有的几个小池塘连接而成一个荷塘,种植荷花,并设置了水车,在荷塘上设计亲水的木栈道以及观景亭。岸边放置农耕道具和休息凉亭,广场前端保留龙眼林,设计停车场和自行车驿站,能让到村中体验的游客,在村落入口即可感受到独有的乡村特色。
村文化广场位于村子的中心位置,场地相对开阔,主要功能是为村里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在广场内设置了戏台,经过实地调研,村民多有听戏的爱好,以供村民平日娱乐,戏台前留有较为宽阔的场地以便居民的节日的活动集会。利用原有现状地形,在广场一侧设计了阶梯式花坛,一方面也为居民提供休息的空间,将广场北侧原有的废弃的小学改造为村民活动中心,内部有茶室、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儿童活动室等,使中心广场恢复成为村民交流休闲的场所。
b.以水为中心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根据东山社的现状地形,将村落原有西南边与东北边的水池通过线型的水系进行连接,形成围绕村落边界的水系景观空间。其中设计有滨水小广场、亲水平台、木栈道等环境构件相结合,还有跌水景观、垂钓区、生态湿地,形成了丰富的水景观空间形态。
c.以绿地为中心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郊野公园,通过将原有自然林进行局部空间改造建立露营基地和爬树训练自然营地,另外在夏日的晚间组织夜观活动,在树林和池塘边可以观赏各种蛙类、蟋蟀、大蜗牛、水蛇、小龙虾、萤火虫等,让大人和小孩有更多的体验方式去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并在科普教育中充分展现孩子们的天性、在自然中快乐地去学习。
农耕体验营地是利用村落周边的闲置用地,将用地进行块状分布,形成农田。让游客可以对农田进行租赁,并由村中的居民进行耕种和管理,每到收获季节,游客就可以到自己租赁的农田处进行收割,这一处的设计同时满足了居民和游客的两者需求。并在田野边上设置生态厨房,就新鲜的食材来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另外注重对村内绿地景观的营造,利用村落内部小块的闲置空地,营造景观,增加村民休闲空间,丰富街道景观。
(2)“字”层面的景观图式语言建构
对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查找和整理存在的旧房、危房,将其设计改造为民宿、村民活动中心、自行车驿站。在主要建筑的改造设计中,外立面尽可能地保留建筑原有的砖、木头、花岗岩条石等材质,以便和村落其他建筑风格协调。同时依据建筑功能的要求,在原有的砖木结构上,增加一些承重柱,扩大开窗面积,适当增加玻璃和金属构件等现代元素。在建筑内部,将空间布局优化,符合使用需要。
a.特色民宿设计
将入口处原有的几栋废弃民房改造为民宿和服务咨询处,包含餐厅、厨房、娱乐室、住宿区、独栋别墅等,采用景观走廊将主体建筑进行串联,保留建筑外立面部分材质,根据建筑功能对室内进行划分,改造完成包括12个客房,8栋带独立庭院小别墅,建筑依地形坡度而建,整个空间立面层次丰富,错落有致。endprint
b.村民活动中心设计
将位于村落中心广场一侧的原有废弃小学建筑改建而成,以此设计的村民活动中心,给居民提供一个集体活动、学习、交流的场所。一层为儿童活动室和民俗文化展示厅,二层左侧为户内外结合的儿童花园区域,三个活动单元教室如楔形切入到屋顶花园中,户外花园提供给儿童与自然互动的建筑灰空间;右侧为小型图书室,平面为两个成45度角的正方形叠加而成,打破了原有建筑的单板,与左侧的儿童花园形成呼应;三层为计算机和手工教室,为村民提供一个再学习的空间,同时也将村民的一些传统手工艺以手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对外交流。
c.自行车驿站设计
在环村慢道系统中,设计了3个自行车驿站,可以集中收纳停放自行车,还有便利店和卫生间,建筑顶部采用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驿站方便旅客出行和游览,骑自行车出行增加了旅客不同的旅游体验方式,也是生态环保的一种方式。
3 结语
传统村落的景观形态与其发展的人文历史过程之间存有内在的关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不少美丽乡村的创建来不及仔细思考,则进行大拆大建,或者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发展的实际,造成短时间内很多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与空间肌理被大面积地破坏,忽视了原有空间形态和内涵价值的关联,毁掉真正的历史遗存,重造一些失去亲切尺度标有仿古符号式的城市化村落。为此,本文以东山社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希望提出一种基于具体时空文脉解析与景观要素整合的设计方法,提倡将保护措施整合到地方发展进程之中的动态保护思路,把传统村落景观图示语言建构与村落的动态发展相结合,在更新中保护村落空间格局与价值内涵的逻辑关联。
參考文献:
1.黄瓴.景观设计的语言学分析方法.中国园林.2008.08
2.王云才等.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中国园林.2016.11
3.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张祖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肖竞 曹珂.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中国园林.2016.06
Based o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Plan Language Application Research
——take Xiamen dongsha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Chen Xiaofei
Abstract: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s the histor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process,carrying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rich in unique schema language.Appeared in the processing of fast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villages are big build,caused the local original texture destroyed by a wide range of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space.Landscape elements in this paper,from the“word”(Landscape elements),“word”(Space units),“the phrase”(Space combination)jointly build the schema language system as a breakthrough point,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combined with graphic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dynamic development emphasizes the update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village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value of logic,based on a specific context of time and space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Keywords:Traditional village,Graphic language,Dynamic development,Landscape desig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