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靖远“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7-11-0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靖远靖远县红色旅游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08)

甘肃靖远“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赵翠平田良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0208)

甘肃靖远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却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零散、整合度不够、景区可达性较差等问题。2016年十几所高校“百名博士甘肃白银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靖远分团的实践队员通过与当地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技术服务人员座谈,走访,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对靖远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红色+”开发模式,立足红色旅游,同时兼顾农业生态观光、黄土风光营造等多种旅游模式,以期推进靖远旅游行业的发展。

黄土高原;甘肃靖远县;旅游开发;“红色+”模式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老区、纪念地、革命遗迹为旅游目的地,以感知革命精神、缅怀革命烈士为主要活动内容,以使旅游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专项旅游活动。国家先后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引导红色旅游发展。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明确指出:都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开发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内许多红色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在接待规模上,还是在综合服务质量上都取得了实质性进步,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党内外建设的时代要求,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然而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别少、内容相似(伟人故居、会议旧址、烈士纪念地)每个红色旅游系列内各景区所体现的精神相似,决定了红色旅游区域间的替代性。对于深居西北内陆,偏离游客的中心市场,在我国旅游发展格局中处于边缘位置的甘肃地区更是不利。因此,通过本次“百名博士甘肃白银行活动”,研究小组通过调研甘肃靖远西征公园、靖远博物馆等红色旅游点,推出“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以期带动甘肃靖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靖远县旅游概况

(一)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靖远汉武置县,骞开丝路,是闻名陇上的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和甘肃省有名的文化大县,汇集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黄河流经县城154公里,有雪山、戈壁、草场,呈现出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等险峻地貌。境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旅游资源极富特色。中国百大名寺法泉寺同陕西法门寺一脉相承,其石窟艺术与敦煌莫高窟极为相似,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二)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靖远地处甘青宁蒙经济长廊中心地段和“兰白核心经济区”开发重点区域,白宝铁路、京藏高速、国道109线、省道207线穿境而过,兰州中川机场至刘川工业园的快速通道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穿境而过,交通便捷。靖远距白银只有半个小时车程,银川3小时,在“兰白核心经济区”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内。

二、靖远县主要旅游资源

(一)靖远县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调查

表1 靖远县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

(二)靖远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靖远县旅游资源的分布大体呈现“一带一线两山”的特点。一带指的是黄河沿岸带;一线指的是丝绸之路线,以古城堡、石窟、寺庙、岩画、雕塑等人文景观为特点。两山主要是指屈吴山和哈思山,以自然风光为特色。

(三)靖远“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可行性

靖远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资源量大,分布广,多伟人住宿地和重要革命历史事件遗址的特点,具有保护和开发价值。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靖远强渡黄河,形成了一系列的红色旅游纪念地,如强渡黄河纪念碑、虎豹口红军长征纪念碑、西征公园、红军渡河纪念馆、靖远县博物馆等。基于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环境下,挖潜相关资源吸引点,如:黄土高原景观风貌、黄河流域风光、宗教文化、农业副产品等构建综合性“红色+”旅游开发模式。

1.“红+黄”模式:即红色旅游与黄土高原自然格局、黄河流域风光结合,发展湿地旅游、水域风光旅游。如现有的“靖远十公里黄河风情旅游区”建于黄河南岸河滩上,主要景点有虎豹口、中流砥柱、乌兰山、钟鼓楼等。

2.“红+文”模式:即红色旅游与传统文化协调发展。靖远县有古丝绸之路文明,可以打造丝绸之路产业链,形成“丝路文明”文化产业集群。文化内涵丰富,是十方万灵之宝地。其中,宗教文化尤为繁盛,代表性的景区有集儒释道三家一身的法泉寺、寺儿湾石窟、钟鼓楼等。

3.“红+农”模式:即红色旅游与乡村风貌、农业副产品相结合。靖远县的梨园、砂西瓜、枸杞、大枣、苹果等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9.9万亩,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如有利于乡村采摘园,有机食品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现代科技示范园等旅游农副产品的开发。

(四)“红色+”旅游模式开发阻力

1.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开发基础差

靖远长期对文物和资源的保护不力,许多文物流落民间,现存文物缺乏应有的保存和展示条件,对革命历史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不够,限制了资源潜力的发挥。红色旅游发展基础薄弱,还仅处于有限地参观接待阶段,使红色旅游对外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

2.靖远旅游景区可达性差,空间分布分散

县城内部景区相对分散,交通服务设施还不完善,景区的可达性差,导致游览时在路途上花费较多时间。景区功能分区不明确,景区游线混乱,靖远县的红色旅游景区与主流旅游线路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凸显资源优势。

3.旅游客源市场受限

红色旅游客源市场限制性大,白银市的红色旅游主要集中在会宁,游客市场主要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在白银市的旅游发展格局中处于边缘位置。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业基础薄弱,对红色旅游开发不利。

4,景区内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较差

多数景区内部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景区内游线混乱,功能单一(如西征公园:缺少游憩设施分区,科普教育分区等),部分景区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乌兰山公园登山路尚待修缮,两侧未设置安全护栏)

5,游客可参与性较差

旅游形象建设有待提高,旅游品牌意识不足,游客融入感差,体验性差。如调研小组在靖远县博物馆只做了单纯的参观及听讲,展品形式单一,缺少结合新媒体技术。如:可引入VR虚拟技术,模拟红军长征及渡河时扣人心悬的场景及悲壮历史,增加游客代入感和参与感。又如在乡村旅游方面,尚未形成乡村农业采摘节及游览体验区集群,在大片种植的地区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采摘节(高湾乡的砂西瓜大约在7月中下旬成熟,可以在此时期举办西瓜节,举行吃西瓜比赛等活动)。

三、旅游发展策略

(一)重点景区保护优先,保持景区协调健康发展

全面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及评估,重点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对鱼龙山综合旅游区等景区进行主题式综合开发,形成集红色瞻仰、宗教访古、湿地保护、乡村休闲、观光农业、黄河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既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又可开发旅游资源,扩大对外宣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税收,提供劳动就业机会,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统文化保护,如宗教文化方面,靖远县的法泉寺历史悠久,与陕西法门寺、宁夏景云寺同承一脉。这座古刹名寺,有北魏以来开凿的石窟,具有重点保护与开发的价值,对兰州游客具有一定吸引力,重点作为市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并加强保护。

(二)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增强景区间可达性,以政府为主导,改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设施、服务设施,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结合新城开发、钟鼓楼广场改造、鹿鸣园两侧改造、靖乐渠景观带、黄河两岸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提升城市品味,着力打造城市旅游品牌。

(三)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特色品牌文化

第一,发挥多元文化辐射带动效应,加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注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第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红色旅游接待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传递红色理念和红色文化;

第三,坚持创新理念,利用新技术、引入新思维,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四方面,实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市场手段加强跨区域合作,通过增加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加强营销推广,培育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红色品牌。法泉寺、雪山寺民俗文化旅游节,高湾籽瓜节等一批品牌节会声誉鹊起。

第五,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模拟红军长征时的场景,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也起到红色教育意义。

(四)全方位的引导和宣传红色旅游

第一,靖远县文化和宣传部门应加大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宣传造势,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加强宣传以虎豹口、鱼龙山、西征公园为主的红色旅游地理坐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讴歌和弘扬革命精神,为红色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人人都来关注红色旅游,引导当地人民关注和参与红色旅游,开拓当地游客市场。

第二,通过媒体报道靖远红色旅游开发的成果和动态,尤其是通过“百名博士白银行”科技服务活动,把全国人的视角引向白银红色旅游,整合白银市全市域的旅游产业,发挥后发效应和轰动效应的作用。

第三,根据靖远县红色旅游资源分散的特点,塑造靖远鲜明的红色旅游地主题形象。

设计规范而有艺术特色的旅游标志,创作感召力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宣传词,树立鲜明而强烈的甘肃红色旅游感知形象,并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甘肃旅游形象系列宣传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的知名媒体、旅游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旅游协会和作用,以及发放景区旅游图片、借助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旅游地特色的宣传。

四、结语

红色旅游,红色是内容,旅游是形式。“红色+”模式通过整合靖远地区自然、人文资源,构建综合型发展模式,丰富旅游内容,使游客可赏、可听、可闻、可吃、可游。通过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靖远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

值我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靖远应立足县域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搭建项目、资金、人才、载体四大平台,把红色文化招商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务,吸引企业落户,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不断挖掘自然景观、黄河风情、丝路文化、民俗风情、古代遗址、现代建筑等旅游资源潜力,开展“重走长征路”等纪念性活动,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着力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1]范力,焦世泰,韦复生.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170-177.

[2]刘红梅.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湘潭大学,2012.

[3]尹晓颖,朱竑,甘萌雨.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02:34-37+76.

[4]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5,05:52-57.

[5]刘海洋,明镜.红色旅游:概念、发展历程及开发模式[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1:66-71.

[6]薛武.甘肃发展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6,02:114-115.

[7]陈英.甘肃红色旅游资源评估与整合设计及其预计成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8:55-58.

[8]李玉林.甘肃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2:94-95.

[9]李永乐,孙天胜,成升魁,陈远生.市场导向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学术论坛,2007,09:104-107+121.

[10]李春芳.甘肃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问题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3,03:129-131.

[11]郭洁.新时期甘肃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J].发展,2013,07:75+78.

[12]苏丽娟.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6.

赵翠平(199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海南大学2015级旅游管理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景区空间演化规律的研究。

)

田良(1963-),男,山西绥德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环境规划与评价。

猜你喜欢

靖远靖远县红色旅游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靖远县西关小学红色教育工作纪实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改革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靖远县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综述
把发展“航向” 扬协作“风帆”——靖远县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纪实
靖远羊羔肉:华夏饮食中的一朵奇葩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