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2017-11-0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赣州市垃圾处理垃圾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李西玉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安全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目前针对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赣州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及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及瓶颈提出合理的建议。

赣州;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回收

一、引言

2016年12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导各地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所有设市城市、县城及建制镇。规划期限:2016-2020年。为此,“十三五”期间应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继续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垃圾收运处理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最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简称《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方案》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被各部门提上工作日程,但是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日本。在日本生活垃圾也称为废弃物,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目前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文介绍了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一些主要内容。为了构建循环型社会,应尽量抑制废弃物的产生,把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希望借鉴日本的经验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技术及完善的废弃物处理体系能够为赣州市的环保事业及资源循环利用做出贡献。

二、赣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赣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015年,赣州市区的年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85.37万吨。根据图1显示,从2012年以来,赣州市的年生活垃圾清运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垃圾清运量较2013年有着较大幅度的飞跃,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上升。

赣州市中心城区共有垃圾处理站(垃圾中转站)18个。分别位于武龙大桥下、海会路、文明大道西段、官园里、和平路、黄屋坪、西津路、章江北大道、兴国路、廉泉路、东河大桥下、蓉江路、赞贤路、八境路、龙南路(水南B17地块),另外锦江路(水南F17地块)暂未使用,赣南大道(在建)、八0一厂(在建)。垃圾处理厂位于沙河镇沙河村。目前全市正在运行的垃圾填埋场有17个(市中心城区1个,除赣县外的其他县、市各1个),其中卫生填埋场5个,简易填埋场12个。市中心城区(不包括赣州开发区)在运行的垃圾中转站有10个,垃圾中转负荷较重。虽然目前市中心城区有各种环卫专用车73台,但仍存在环卫专用车数量不足、陈旧落后的问题,我市环卫设施建设有待加大投入,环卫装备有待完善。

图1 2011-2015年赣州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赣州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卫生填埋方式为主。卫生填埋即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分解成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作为市中心城区仅有的一处垃圾处理场,位于章贡区的沙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量约800吨。该场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4.1公顷,有效库容量190万立方米,总投资2772万元,按照初步设计垃圾处理量“启用时每日150吨、最高每日292吨、平均每日214吨垃圾量”计算,沙河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为18年。该场主要承担着市中心城区、赣县城区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的消纳、处置任务,其作业流程包括进场检查、计量记录、填埋作业、填埋气体收集处理、渗滤液收集处理、地下水和地表水收集排放、道路维护、虫害控制、环境监测和卫生监测等。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赣州市生活垃圾量也逐年攀升。2013年,市中心城区每日进场垃圾有800余吨,已远远超出了初步设计的日均214吨的垃圾处理量,沙河垃圾填埋场现余库容量仅能再受纳2年垃圾就将填满封场。因此,新建赣州市第二垃圾处理场项目刻不容缓。

(二)赣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单一

赣州市人口规模庞大,18县市区人口总数突破960万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堪称巨量,从而远远超出现有垃圾处理能力,导致城市生活垃圾处于污染状态。而且处理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方式就是卫生填埋。赣州市因经济能力有限,只能选用国产湿式推土机代作填埋场的垃圾碾压设备。这种设备不仅对垃圾的压实密度低,减少了填埋场的填埋容量,而且填埋的垃圾还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像日本则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这就把垃圾分开了——可燃的送焚烧厂、不可燃的送填埋场、有机的去堆肥。

2、垃圾分类太过粗糙

赣州市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箱,都是简单的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2017年6月,客家大道新放置的垃圾桶,还是两个桶箱,一个是可回收垃圾(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另外一个是其他垃圾(瓜果皮核、食品袋盒、纸巾等),分类太过粗糙。垃圾分类问题一方面是没有严格界限,起码还没有法定标准或规范出来。另一方面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比如,在家把垃圾分好类,可是去丢的时候只有一个垃圾桶,那么分类是没有意义的;假设有分多个垃圾桶,但是垃圾车就一个车厢,然后混在一起装走,那么放多个垃圾桶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系统必须一直分下去,分到整个垃圾处理完成才算圆满,任何一个环节卡住了,所有分类都是无用功。

3、邻避事件明显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广大居民也是重要的参与方。然而,居民自身的利益、企业的盈利目标及政府的行政权力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误会、矛盾和冲突。其中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选址难以在民众中达成共识,因此才会出现邻避事件。2016年4月10日,江西省赣州市第二垃圾场在赣县王母渡镇新兴村破土动工。该工程自2011年开始计划期间,陆续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一度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10号上午,该工程正式动工,立即引起数千群众强烈抗议,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增派武警维持现场,把守各个路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而在2013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院出具的《赣州市第二垃圾处理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如下记载:“本建设项目首选取水点枫树河新兴取水点,备选取水点大陂河王母渡大田供水系统大桥附近,根据本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结论,本建设项目取水点设置在大陂河王母渡大田大桥附近为妥。”由此可知,垃圾处理场的取水点和普通居民的取水点相同,但其建场地址实在离水源地太近,不足一里,废水废气的排放势必会引起环境的恶化,这才是民众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提出治理措施

(一)细化垃圾分类

赣州市垃圾分类太过粗糙,所以细化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如图2所示。第一种是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废油漆,废杀虫剂,消毒剂等。这类垃圾必须强制分类处理,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由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负责管理,委托专业单位定时集中收运。第二种是厨余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农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这类垃圾也要设置专门容器,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等。第三种是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这类垃圾在分类后,可以由居民自行送到回收企业,也可以联系回收企业上门收集,进行资源化处理。第四类是其他垃圾:包括卫生间废纸、尘土、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分为四类,投放每一种类垃圾的垃圾桶也应分为不同的颜色,如图2所示。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

(二)建设邻里型垃圾处理设施

2016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里面提出了建设邻里型垃圾处理设施的意见,垃圾焚烧厂建设要与周边的环境和群众能够友好相处,能够更多地提供给当地群众一些利益,使我们垃圾焚烧厂和周边群众和谐共处。沙河垃圾场是现在市区唯一的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只能承担卫生填埋任务。赣州市第二垃圾处理场项目建成后,可替代相同发电量下使用常规能源发电所需标准煤4万吨,实现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90多个。而且与卫生填埋方式相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占地少,处理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还能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此方式也是公认最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本垃圾焚烧项目的兴建,可有效缓解沙河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压力,同时还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对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赣州市的投资环境,以及实现赣州环卫事业的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三)尽快完善城市垃圾管理机制和构建数字化监管系统

抓紧制定赣州市城区环卫管理、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要强化对生活垃圾的统一监管,切实发挥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实行环卫部门专业人员管理与社区服务机构、单位、群众管理相结合,营造人人讲文明、爱卫生的氛围。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垃圾收集清运责任制度、考核奖补制度等,使全套系统的运转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确保工作到位。

构建数字化监管系统,实现对市场化运作企业运营情况的全方位监管。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视频的实时监控、垃圾运输车辆的GPS定位及数据的实时传输,对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环节的全过程实行“数字化、视频化、定位化”实时监管,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收集意识

在前期,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比如垃圾桶的投放使用,增加环卫专用车数量,环卫设施建设,完善环卫装备。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制作环保垃圾袋,大力推广垃圾袋装。垃圾袋的制作也按照颜色分类,袋身标明投放垃圾的类别。尽快推行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旧物资回收,使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部分变废为宝。这样,既可提高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又可减少垃圾的填埋、焚烧量,使垃圾场的使用年限延长。

但是只靠设计垃圾桶垃圾袋是解决不了宣传教育问题的,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教育为主,宣传为辅。以传播、引导、示范、激励等方式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正向引导市民积极支持并参与垃圾分类。比如,在必要的地方写上标语、拉上横幅,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正确传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相关知识,全面客观报道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形成有利于促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竞赛”,鼓励引导市民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虽然看起来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但是它背后的意义和我们良好的社会文明素质的养成是有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从孩子抓起,从娃娃抓起,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来推动这项工作。宣传普及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知识,将其纳入中小学课程内容。孩子们的价值观是非观正在成长阶段,他认为是对的事情,从小到大都会坚持下去。

四、总结

生活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针对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垃圾分类粗糙、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环卫设施、装备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细化垃圾分类,建设邻里型垃圾处理设施,尽快完善城市垃圾管理机制和构建数字化监管系统。采用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尽量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同时,应引导城镇居民更新观念,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将垃圾分类处理。相信有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将不再成为城市负担。垃圾分类任重道远,应以法律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使垃圾回收朝规范化、集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印发.[EB/OL].(2017-01-25)[2017-07-03].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0125/12015089181.shtml.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EB/OL].(2017-03-30)[2017-07-03].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3/30/c_1120726806.htm.

[3]CALLAN S J,THOMAS J M.Analyzing Demand for Disposal and Recycling Services:A Systems Approach[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2006,32(2):221-240.

李西玉(1993-),女,汉族,河南人,研究生在读,江西理工大学,项目管理。

)

猜你喜欢

赣州市垃圾处理垃圾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垃圾去哪了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倒垃圾
赣州市通联站站长——钟宗志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