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1-0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花样跳绳教练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

闻豪杰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花样跳绳运动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主要结合上海市花样跳绳协会推广计划展开的调查,主要调查了跃动上海花样跳绳中小学负责教学的部分中小学,调查其选择花样跳绳项目的原因、学校教育工作者对花样跳绳的支持度、项目推广开展现状情况,以及花样跳绳项目在学校中开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就项目发展现状进一步深入挖掘,了解项目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旨在使花样跳绳项目能更好的融入学校体育中,使更多的学校师生选择这项运动开展。学校师生更好地进行花样跳绳运动锻炼的同时促进花样跳绳运动的健康积极的发展。

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上海市部分中小学花样跳绳教练和专职跳绳教练的访谈得出在花样跳绳教学中对动作难度需要进行评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从而达到难易适度,从而在遵循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提高了花样跳绳技能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花样跳绳教学要领,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提高自身的体质,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2、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访谈法和实验法归纳的这些教学课程设计的建议是比较符合现在诸多中小学中小学的。总结归纳中小学花样跳绳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练教学难易的把握、教练需要提高学生跳绳兴趣可采用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练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解决或改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困难和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花样跳绳教练和跳教练在花样跳绳教学过程中采用动作示范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迁移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法的比重比较大,作为中小学的花样跳绳教练,高效的技术动作示范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练和教练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等要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有利于教练与学生的教与学更好的融合。而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活跃。跳绳教练和教练也同时不能忽略培养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花样跳绳;中小学;推广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1996年世界跳绳联盟在加拿大成立,标志着跳绳已正式发展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随着美国、日本、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加入,跳绳已不仅仅是一项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竞技项目。美国、日本、英国、比利时等跳绳水平较高的国家每年都会举办全国跳绳锦标赛或世界锦标赛,而在国内香港更是开展过跳绳强心计划,参加的中小学已达500多所。所以不管技术上还是跳绳普及率上,我国跳绳运动与世界跳绳运动都有明显的差距,我国不同的地区跳绳运动也有差距。所以花样跳绳这项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研究也在陆续增多。

(二)选题背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任务中要大力提倡推广喜闻乐见的、简单易行的群众体育健身方法,我国很多民间传统体育娱乐项目具有简单易行、强身健体、自娱娱人的功效,这是一些西式体育项目所不能替代的。我国“阳光体育”的开展及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开展,跳绳作为一项简便易行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青睐,各地涌现出了一些跳绳特色学校,同时也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而上海市花样跳绳协会于2014年3月29号在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使得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中得到更好的开展及推广。

(三)研究目的。为了让花样跳绳能更好地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得到开展,为了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花样跳绳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的同时,体验这项新兴运动带来的快乐,为了让体育老师能更好的教学生把握花样跳绳教学要领,也为以花样跳绳为特色的学校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针对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二)调查对象。配合上海市花样跳绳协会推广计划展开的调查,对跃动上海花样跳绳中小学负责教学的上海市部分中小学进行花样跳绳运动的推广调查,在这些学校中,抽取学生和参与花样跳绳项目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三、文献综述

(一)花样跳绳运动的历史溯源。绳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以结绳记事,用绳捆扎农作物和物品,用以驱使牛马等家畜。跳绳最早起源于中国,其历史悠久广为流传,在古中国、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用麻编成绳索,在编制绳索的过程中,人们反复跨越绳索,孩童们感到很是有趣,就以短绳模仿,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跳跃绳子的动作,并以此为游戏进行嬉戏,这便是跳绳的雏形。[1]

跳绳发迹于古老的中国,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单人跳绳的游戏《北齐书·幼主纪》中已有“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的童戏。隋唐时期跳绳被称作“透索”,唐朝人段成式在《酋阳杂俎》中言道:“婆罗遮,并服狗头猴面,男女无昼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宋人称“跳索”,宋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所著百戏中有“跳索”这种游戏。明称“跳白索”,明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一》中道:“跳白索,正月十六日,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清人称“绳飞”,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朦儿”。清《松风阁诗抄》:“太平鼓,声咚咚,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民国以后才被称为 “跳绳”,1939年在福建省沙县举办的国民体育表演会上,个人跳绳被设为表演项目。[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今的跳绳运动在不断的演绎和推进中得到了发展和转型,其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它克服了传统跳绳的跳法单一、比较枯燥乏味的缺点,已成长为大众所喜爱,特别是深受青少年追捧的花样跳绳运动。花样跳绳是当前新兴起的时尚运动,它不仅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而且从本质上脱离了“体育游戏”这个范畴,已发展为一个有组织的世界性运动项目和比赛项目[3],正绽放出五彩的光芒。

(二)花样跳绳的分类

1.个人花样。个人花样是指一个人利用一根绳子做出各种花样动作的比赛项目。第五届亚洲跳绳比赛规则中把个人花样分为四个等级,五个类别花样,分别为:基本花样、交叉花样、多摇花样、特别动作花样、放绳花样。

2.交互绳。世界跳绳联盟(FISAC-IRSF)比赛规则中这样描述交互绳:两名摇绳者分别握住两根绳子的末端,两根绳子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依次打地,同时跳绳者在绳子做出各种技巧,跳绳者和摇绳者可以相互转换,摇绳者和跳绳者都会被评分。

3.车轮跳。车轮跳是花样跳绳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配合轮流进行跳绳的新型跳绳方法。由于是轮流的进行跳绳,从侧面看就像车轮在转动,故得其名。

4.两人一绳。两人一绳是花样跳绳的另一大特色,它又叫“朋友跳”。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两个人一根跳绳,需要两人配合完成各种动作。这一类的动作,使人比较放松,比较适合初学者入门。

5.单长绳。单长绳是大家最了解的,也是我们传统中小学体育课程里的跳长绳,而八字绕绳更是学校运动会上的常见竞赛项目,但单长绳在花样跳绳项目里却得到了很好的变化,衍生出了很多中跳法。

(三)花样跳绳的特点。由于花样跳绳运动具有简便易行、动作花式多样且安全性高、男女老少皆宜等特点和优点,故深受群众喜爱。花样跳绳简便易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不高,一根绳子价格低廉、小巧便携,只要地面平整,无论男女老少,均可进行运动和健身。[4]

花样跳绳由“摇”和“跳”2个元素组成,“摇”的动作在其摇绳方向、摇动圈数、手臂位置等变化上存在着多样性,“跳”的动作在其步伐变化、转体变化等动作上呈现出多样性[5],从而使花样跳绳在其运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花样繁多、变化多样的特点。花样跳绳还有娱乐性、灵活性、观赏性、民族性、普及性、健身性、融合性等特点。[6]

(四)花样跳绳的价值

1.教育价值。花样跳绳运动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精髓,该运动修身养性,追求和谐与健康,在陶冶人的情操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7]。花样跳绳运动既属于大众休闲娱乐项目,也属于竞技比赛项目。

2.健身价值。花样跳绳运动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健身需求,是一项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的大众时尚运动,其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 时 可做,一学就会。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min,与慢跑30min或跳健身舞20min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多的有氧健身运动[8]。

花样跳绳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要求手、臂、腰、腿、足的全面配合,能够使速度、灵敏、力量、爆发力、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跳绳可以增强人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是减肥的最佳运动。跳绳时的全身运动及手握绳对拇指穴位的刺激,会大大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和想象力,因此,跳绳也是健脑益智的最佳选择[9]。

跳绳时的动作可谓左右开弓,上下齐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可以培养人的平衡感和节奏感,正如绳王胡安民所言:“跳绳运动可快可慢,是一根绳的运动,脑,手,脚,身,绳融合无间,能练习协调性,速度,耐力和弹跳力,既可健美,又能增强意志,还能防治疾病。”由此可见,跳绳运动所具有的健身价值是从不同角度对人身体进行的全方位的调节,也是弘扬体育人文精神最基本的表现方式。[10]

3.休闲娱乐价值。花样跳绳运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单人跳,也可集体跳,尤其是组织起来进行游戏或比赛时,再配上动感的音乐和优柔的舞蹈,趣味性会大大提高,进一步激发大家参与花样跳绳运动的兴趣,进行娱乐性活动。花样跳绳运动把跑步的作用、跳跃的竞技、音乐的快感和舞蹈的优柔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表现出极强的娱乐价值。[11]

4.表演观赏价值。花样跳绳融入了体操、武术、拳击、街舞、技巧等多种体育运动元素,极具观赏和竞技运动价值。花样跳绳所展现的力量、速度、难度和团队协作技能,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视觉享受。艺术化和舞台化的跳绳运动成为了一场场精彩的文艺表演,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四、结果与分析

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觉得教练的动作示范法和口头描述法是非常重要的。动作示范法和口头描述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大部分的跳绳教练在花样跳绳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身的经历证明动作示范法要优于口头描述法。

花样跳绳是一个运动项目,它有自身的规律即由易到难,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接受能力等条件不一样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在访谈中得出大部分的跳绳教练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基本都会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增加跳绳教练练的工作量,所以跳绳教练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据调查问卷针对“孩子们认为跳绳最感兴趣的原因”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一,孩子们一开始是因为花样跳绳跳起来好看好玩(28%)。其二,刚接触跳绳的孩子因为动作难度低,一学就会(4%)。其三,也有很多学生是觉得这样的跳绳具有挑战性(36%)。其四,也有学生觉得这是一项和游泳一样的技能(28%)。而教练的展示仅占4%,实际教学中,教练的展示给受试者带来新奇感,使其觉得好玩,从而开始喜欢跳绳,但随着受试者技能的进步,体验到跳绳本身的好玩和趣味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练和教练给予孩子们练习花样跳绳的时间基本分为上课期间和课余时间,基本中小学生们的上课期间的课时基本是35分钟一个课时。而在课余时间练习花样跳绳的课时长度是以60分钟到120分钟之间不等。

图1 教练或教练对花样跳绳教学维度的主次选择情况

跳绳教练在中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应该更多的给学生们带来积极的运动体验。而为此目的跳绳教练和跳绳教练则应该更多的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维度,本研究经过访谈和问卷也得到以下结果:

数据表明,教练认为就重要性而言首当其冲的是教练的教法和教练的激励的各占了70%,其次则是学生们广泛参与占了60%,再次之则是跳绳本身的趣味性和好玩和跳绳需要适龄各占了50%,而相对较少了是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强度,仅占了40%。

教练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该年龄段的儿童情绪表情化,而且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会因为一些小事导致沮丧或气馁,只有教练的鼓励才是对学生们最大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会变成一种动力使学生们更加渴望运动。其次,学生们广泛的参与顾名思义即指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对每一个孩子都起到作用,包括一些弱势个体或者参与体育活动有一定难度的人群,使其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更多关注一种学生们沟通交流和互助合作的能力,这才能在提高教学课程的效果的同时也使学生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再次,则是回到花样跳绳本身这项运动,其特点有简便易行、花样繁多、安全性高等特点,充分的让学生体验做为孩子所能体会到的运动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继续参与其中,并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同时跳绳教练和跳绳教练在教学中把跳绳需要适龄看的和跳绳本身的趣味性和好玩同等重要,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8-11岁的中小学生们,从事与年龄段相适宜的体育活动。最后,跳绳教练教学认为课程的时间和强度的把握其实并不是太难,所以其重要性最次,但是时间的掌控和强度的把握可以使学生们达到最优运动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能得到更多的跳绳锻炼。

跳绳教练在中小学花样跳绳教学方法方面,应该主要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因为有些花样动作是孩子们自己创编串联起来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跳绳兴趣,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淡化单一的跳绳练习,更多地能让学生主动式的想跳绳、探究式的去跳绳,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教学目标,并从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动作方法和体育技能,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是创新花样跳绳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还是有几个方面有所不足:其一,在中小学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比较齐全的情况下,但是还是有些只有室外场地,遇到下雨就很难继续跳绳教学。其二,中小学缺少花样跳绳教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三,对花样跳绳教学方法掌握不足。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对上海市部分俱乐部花样跳绳教练和专职跳绳教练的访谈得出在花样跳绳教学中对动作难度需要进行评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从而达到难易适度,从而在遵循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提高了花样跳绳技能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花样跳绳教学要领,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提高自身的体质,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2.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访谈法和实验法归纳的这些教学课程设计的建议是比较符合现在诸多俱乐部俱乐部的。总结归纳俱乐部花样跳绳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练教学难易的把握、教练需要提高学生跳绳兴趣可采用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练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解决或改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困难和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花样跳绳教练和跳教练在花样跳绳教学过程中采用动作示范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迁移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法的比重比较大,作为俱乐部的花样跳绳教练,高效的技术动作示范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练和教练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等要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有利于教练与学生的教与学更好的融合。而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活跃。跳绳教练和教练也同时不能忽略培养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建议

1.活化教材:即指的是教学大纲一定要跟住,但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们动作的掌握程度来安排,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学生们学的动作先学后忘的现象。

2.改进教学和学习模式:教练或教练应该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用起来,如把动作示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迁移教学法等同时使用使课程更加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孩子们则更多地应该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去发现思考问题、并在教练或教练的帮助下分析解决问题。更多地互帮互学、自组练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因为上海市地区俱乐部俱乐部的场地都比较小,所以教练应多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固定的场地和固定小组的练习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在运用一些比赛刺激了合作的深度,任意组合搭配,增加了合作的可能性。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向难度高的花样挑战。于是基础差的同学跳双摇跳,灵活的同学跳单人特短,技术好的同学跳三摇、四摇。学生在竞争中不断的挑战自我,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自我,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

3.制定符合当下学校体育的花样跳绳的校本课程,使花样跳绳教学的内容更理论化、规范化、标准化。并构建一套学校推广模式,使得上海市的中小学可以更快更容易的引入花样跳绳运动。

4.针对在职体育老师、花样跳绳教练员、花样跳绳裁判员等不同的人群开展专业培训课程,从而使其更清楚花样跳绳的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指导能力,并规范其教姿教态。使其了解花样跳绳的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从而避免拔苗助长的情况,因材施教。

5.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花样跳绳运动的交流,如设置一些学校表演活动的联谊抑或学校运动会的竞赛,其次是推进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融合,尝试以花样跳绳为主的表演形式自然顺利地融入到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去。一方面展示了花样跳绳的魅力,扩大了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正面积极的成长,提高了其自信心等。

[1]刘树军.花样跳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彭远志.炫酷运动花样跳绳[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国跳绳网[EB/OL].[2014-04-21].http://www.crsachina.com/

[4]王海英.花样跳绳运动研究[N]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4.6:82-85

[5]孟慧丽.花样跳绳融入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 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4):126-128.

[6]梁超.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2010.5)

[7]聂锴.花样跳绳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6):31,75

[8]徐小珍.花样跳绳锻炼价值高[N].中国体育报,2008-12-31.

[9]杨小凤,李建国,林承德,陈鹰.花样跳绳对 13-15 岁少年健康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5(3):68-70

[10][11]吴琼.论花样跳绳运动的人文价值[J].四川体育科学.2015.4(2):5

闻豪杰(1993.08-),男,汉族,上海人,硕士在读,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民间体育。

)

猜你喜欢

花样跳绳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