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业拖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17-11-07冯喜珍
冯喜珍 马 青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中国学业拖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冯喜珍 马 青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99-2016年间发表的“学业拖延”研究文献,分别从文献数量、研究内容、对象、方法等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学业拖延研究发展迅速,开始受到多领域的关注;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类的成果较丰富;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采用较多的研究方法为问卷法,并以横向研究为主。今后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挖掘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发生机制,探究其原因;重视编制和完善本土化的学业拖延测量问卷;探索大中小学生的学业拖延是否具有累积性;加强采用纵向研究方法。
学业拖延 研究现状 统计分析
一、问题提出
拖延是对任务的完成习惯性推迟的行为(Haycock,1998)[1]。对于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学业拖延,即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完成学业任务,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目标[2]。有研究发现学业拖延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使学业表现较差、学习任务无法如期完成、错失良机[3]。因而,学业拖延受到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对其展开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讨。尽管很多学者对学业拖延研究进行过总结,但并未对学业拖延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对十几年来国内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全面反映我国长期以来学业拖延取得的成果,认识学业拖延研究发展脉络、存在问题、及发展规律,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厘清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法
运用中国期刊网检索,辅以手工补充搜索的方法对1999—2016年间发表在国内的178种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卫生等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学业拖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在对中国期刊网关于学业拖延的文献检索时,采用了学业拖延、拖延、拖沓、学业拖延行为、学业拖延现象、拖沓行为等6个关键词检索,除重复文献6篇外,共有534篇文献,并查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运用研究者通用的分析指标,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三、统计结果分析
本文先对文献总数与年份、文献来源和文献主要期刊分布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再将其分为两个维度,分别对文献的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综述类除外)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文献总数与年份分布
表1 文献总数与年份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9—2016年,有关学业拖延研究的文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除2008年外,其余各年份文献发表的数量都显著增长。特别是2010年学业拖延研究文献增至32篇,相当于1999—2008年间的篇数之和;2012—2016年都超过60篇,2013年、2015年都高达89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愈加重视学业拖延问题。
(二)文献来源分布
1999—2016年十几年来国内发表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文献中,高校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篇数最多,共计196篇,占总和的37.12%;综合类(学报)发表的文献有102篇;其次是心理学类期刊79篇;教育学类期刊69篇;管理类73篇和医学卫生类15篇。可以看出,学业拖延已经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卫生、管理学等多领域共同关注与讨论的问题。
(三)文献的主要期刊分布
据期刊名称统计,学业拖延有关文献分布在国内心理学、教育学等178种学术期刊上,共计338篇,有29种期刊发表的论文在2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有4种,分别是《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学校卫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四)研究内容
1999—2016年国内发表有关学业拖延研究文献有534篇,其中综述类文献占124篇,其他类型文献占410篇。
1.综述类文献研究的内容
表2 综述类文献研究内容的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综述类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策、影响因素、原因、含义、类型等7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趋势:首先,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卫生、管理学等多个领域都非常关注学业拖延的对策问题。124篇综述文献中,关于对策的有41篇,占到总数的33%。其次,对学业拖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的文献也较多,共计34篇。此外,综述类文献中对学业拖延的类型、危害、启示与展望问题的研究三方面合计34篇,占到总数的27%。
2.其他类型文献研究的内容
从表3可以看出,410篇其他类型文献中,关于学业拖延影响因素和学业拖延相关的文献分别为212篇和210篇。据统计发现,既包括影响学生学业拖延个体自身因素的探讨,如自尊、完美主义倾向、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征等因素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也包括影响学生学业拖延外部环境因素的探讨,如任务特征、班级氛围、父母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关于学业拖延现状与特点的文献有163篇,主要是针对人口学变量展开了探讨。如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在年级上差异较显著,性别、专业上则差异不显著[4];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5][6]。关于学业拖延消除与干预研究文献有54篇,早期研究多是提出消除学业拖延的策略,近期有研究者试图采用系统干预来减少学生的拖延行为[7][8][9]。关于学业拖延问卷编制或修订的文献有38篇,既有对拖延量表在各群体中信效度的检验[10][11],也有学者在参考国外学业拖延量表的基础上,编制出了相关的问卷[12][13][14]。学业拖延的原因与类型的文献较少,但有研究者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学业拖延者,并提出了主动拖延者与被动拖延者,表明研究者不仅关注学业拖延的消极影响,也看到了学业拖延的积极意义,为客观准确地认识学业拖延提供了参考。
表3 其他类型文献研究内容的分布
3.其他类型文献研究对象的分布
表4 其他类型文献研究对象的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其他类型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大学生(高职高专)、中学生、小学生及特殊群体儿童4类。其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最多,有238篇,占总篇数的58%;对小学生和中学生学业拖延的研究较少;特殊群体的学业拖延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出现了以留守儿童、学困生、流动人口子女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4.其他类型文献研究方法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410篇其他类型文献中,问卷法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测验法用的较少;还有研究使用了个案法、观察法与内容分析法。
表5 其他类型文献研究方法分布
5.其他类型文献统计方法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410篇其他类型文献中,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T检验是使用最多的统计方法;其次是方差分析和描述统计;而路径分析、因素分析和X2检验则用得最少。
表6 其他类型文献统计方法分布
四、讨论与建议
(一)学业拖延研究发展迅速,开始受到多领域的关注,但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从文献数量来看,从1999—2016年16年间,国内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数量基本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99年的1篇,到2015年89篇研究文献的发表,足以反映发展速度。从文献来源看,关于学业拖延研究的文献共计534篇,其中196篇来源于高校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说明高等院校已成为学业拖延研究的主要机构。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文献中,综合类(学报)发表的文献最多,共计102篇;其次是心理学类、教育学类、医学卫生类、管理类期刊,表明学业拖延成为多领域研究的问题。各个领域互相汲取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多角度地认识与解决学业拖延问题。从文献的主要期刊分布来看,目前我国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一般期刊与学报上,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反映了学业拖延研究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期望高水平的学者发挥引领作用。
(二)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类的研究丰富,消除学业拖延的策略和干预措施研究有待加强
就研究内容来说,学业拖延研究文献主要是围绕其影响因素展开的探讨,不仅关注个体自身的因素,如自尊或自我效能、动机、人格等,而且也逐渐关注外部环境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任务性质、班级环境。虽然关于学业拖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探索的问题,如学业拖延是否与其学习责任心有关;学生学业拖延又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中的哪些因素有关;任务性质、个体对任务的知觉对学业拖延有何影响,对于不同的学科,学业拖延程度是否出现差异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究。
减少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发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其学业目标,而且对维持身心健康及人际交往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文献的统计发现,学业拖延的消除策略与干预研究较少,能否表明目前我国各领域对学业拖延的研究虽然与日俱增,但学业拖延理论的实际运用水平还较低,可操作的教育策略还较少,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法仍需探索。研究内容的统计结果启示我们,重视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对有效消除学生学业拖延,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大中小学生的学业拖延有无累积性有待探索
从研究对象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业拖延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中小学生的研究较少,是否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状况更严重。大学生因为其学习的特殊性,作业周期比较长,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但由于其主观因素如学习责任感不强、内在动机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出现拖延[15]。
关于中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研究较少,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象普遍存在[16]。中小学生的学习受着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学业拖延怎样表现,他们拖延的心理机制是否有异于大学生?两者之间有无联系?都有待进一步探索。早期发现学生学业拖延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将拖延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以横向研究为主,纵向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研究方法来说,关于学业拖延研究文献呈现出以问卷法为主,文献法、测验法、访谈法等其他方法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尽管研究方法丰富多样,但多是横向研究,只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拖延状况和特点,不能总体上预测学业拖延的纵向发展,又由于问卷具有主观性强、社会期望等缺点,今后的研究,应加大采用日志研究法、观察法等纵向研究方法来弥补问卷法带来的缺陷。这对我们弄清不同时期拖延者的心理活动和特点,学业拖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程度和原因上有哪些变化,学业拖延者与非拖延者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学业拖延是否存在累积效应,学业拖延的发展模式如何有很大作用。
[1]Haycock,L.,McCarthy,P & Skay,C.Procrastin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anxiety[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8.(76),317-324
[2]STEEL P,BROTHEN T,WAMBACH C.Procrastination and personality,performance,and mood[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1):95-106.
[3]王灵芝.拖延的理论与测量[J].社会科学论坛,2007(7):26-28.
[4]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5]马辉.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习执行力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6]侯祎,盖乃诚.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原因[J].心理研究,2008(4):91-96.
[7]代丽男.团体辅导对改善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8]李杰,李晓丽,七十三,李凤杰.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9):1355-1357.
[9]王觅,钱铭怡,王文余,陈瑞云.以提升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为主的团体干预对学业拖延状况的改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2):921-926.
[10]陈小莉,戴晓阳.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22-23,76.
[11]张红梅,张志杰.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10-12.
[12]毕重增,彭香萍.拖延: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0-13.
[13]涂振洋.拖延行为的研究——量表编制及相关因素之探讨[D].台湾政治大学博士论文.
[14]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5]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59-65.
[16]于俊平,陈红香.初中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2012:25-27.
G640
A
1007-9106(2017)011-0175-04
* 本文为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041037-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冯喜珍(1963—),女,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马青(1992—),女,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