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公共外交基地之建设要素初探

2017-11-07

社科纵横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交海南基地

卢 暄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公共外交基地之建设要素初探

卢 暄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公共外交在当代国际交往中受到各国更多关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亦正稳步前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海南公共外交基地以“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为平台,打造面向亚洲的国际性公共外交舞台。基地建设的当前要务乃对其运作短板与建设要素予以厘清,从战略设计、政府角色、传播渠道、多元内容、本地对接、人才培养、侨务资源等若干方面来整体考虑海南公共外交基地的可行性构建路径,使基地在“十三五”时期尽快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促使海南今后相关工作得以健康运行且保持长期稳定,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国家的外交会客厅”、“海洋权益的助攻手与舆论影响者”和“辐射全球的外交舞台”等多重任务。

公共外交 海南公共外交基地 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 海南国际旅游岛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在中国愈被重视。这一新型外交形式由政府、组织或个人发起,意在影响他国公众舆论与态度,使其相关政策与行动有利于己方。虽然学术与实践均发展迅速,但公共外交在中国仍存若干现实困难,如缺乏统筹规划、理论研究滞后、高端人才匮乏、传播效果欠佳等,同时中国的价值观也未被国际社会广泛接纳甚至遭受质疑。这都是中国目前推进公共外交活动需克服的现实短板。国家因应国内外整体形势需要,支持海南建设“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即打造博鳌公共外交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以及海口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使整个海南成为中国进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故在海南基地建设初始阶段审慎研讨,扬长避短,找出建设合理路径,以真正发挥中国公共外交“试验田”的作用,是目前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兴起

西方鼓噪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及“中国霸权论”等论调长期与中国的发展崛起之路如影随形,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国际形象与国家利益受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受到的“国际关注”日益提高。进入21世纪,国家安全形势与国际舆论环境均不容乐观,涉华负面“刻板印象”有所固化,“妖魔化”报道成为西方媒体常态,中国维护正当利益的努力常被误读歪曲,自身国际议题设置能力亦显不足。传统外交在处理这一系列新型复杂问题时力有不逮,亟待公共外交这一被国家领导人称许为“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①的新型外交形式助力国家整体外交工作。2004年3月19日,外交部正式成立了“公众外交处”②,以外交职能部门的介入加强对公共外交工作的指导、协调。2010年又设立了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后在2012年8月,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升格为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显示了政府高层对于公共外交的重视。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中国力求能够向外界清晰传递“中国声音”,尽早消除“威胁论”、“崩溃论”、“霸权论”等噪音的负面影响,将合作、开放、负责任的中国新形象传播开来,让世人深刻了解并进而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最大程度上维护国家整体权益。今天,海南公共外交基地的建立是中国公共外交事业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它的顺利开展是国家公共外交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助力国家整体外交目标的圆满达成。

二、海南公共外交基地现状

海南地理位置独特优越,自然景色得天独厚,侨务资源悠久丰富,文化底蕴多元融通,这都是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绝佳基础。依托良好条件规划的海南“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战略构想现已勾画完成,实践探索正渐次展开。

博鳌公共外交基地的核心——博鳌亚洲论坛历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进行高端对话的公共外交平台,可视为海南公共外交事业的缩影与载体。2014年4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及琼海市政府共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意向书,联合共建中国首个“公共外交基地”,意在为中国国家整体战略服务,为中国公共外交工作的实践开辟试验田,可以预见,这一“试验田”将在海南“十三五”期间逐步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位于万宁市的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则以中非合作圆桌会议为平台,搭建中非交往平台,加强双方民间交流,带动中企对非投资,促进万宁建设发展。合作圆桌会议以民间层面进行公共外交工作,对政府层面的中非合作论坛作一有效补充,促进中非友好,也拉近海南与非洲距离,不断促进双方更深层次交流。

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则紧密配合中央自2008年开始加大在海南举行重大国事活动力度这一时机,在三亚成功进行多项重要国事活动接待工作后,接下来欲将其打造成具备独特自然资源、一流会议场所和会议服务水平、一流疗养机构、一流娱乐休闲设施、一流安保设施、一流旅游目的地、重要国际航空航运枢纽等要素的、除首都北京之外的、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休闲外交的首选城市。

在以上三个基地之外,海南的侨务资源也受人瞩目。海南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有近400万活跃于所在国各界的琼籍华侨华人,具备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良好条件。海南省政府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于2014年4月共同签署了《关于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涵盖了“海口国家级侨务交流示范区建设”、“侨务公共外交”等内容。海口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紧抓琼籍华侨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南亚国家的特点,发挥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侨务资源助推海口“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建设,积极为华侨服务。示范区意在打造集大型会议中心、中华文化博览园、华侨文化展览馆、华文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华文教材研究和编写中心、海外侨领研修中心、华裔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基地于一体的国家级侨务活动交流平台,既促进海南本地发展,也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规划。

海南“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内容、角色、目标

三、公共外交基地建设要素

中国公共外交起步时间不长,整体发展程度有待提高,海南公共外交基地也正处于初创阶段,尚待完善之处不少,但目前而言势头良好,运作健康,今后各项工作将随着目标推进不断得到优化。当前世界各国虽无公共外交基地的专门设立,但传统强国如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势头强劲,针对中国的相关工作也是成效显著[1],他们在公共外交领域的理念阐释与实践经验对于海南基地的建设不无启发,如美国战略性公共外交,以色列侨务公共外交与法国文化外交等均可在不同方面对于海南公共外交事业给予借鉴思考,便于在完善公共外交基地工作中充分考虑各建设要素特性,审慎规划、妥善施行、获得实绩。

1.长远战略:重视公共外交战略规划与理论建设。公共外交基地建设需具可行的战略规划与全局意识,以大国战略思维考量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在设计上同时适应“一带一路”构想、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全球范围地缘经济重要性提升、国际安全形势严峻的“对外关系新常态”等多项主题,为相关问题解决争取时间,承担责任,维护权益。在公共外交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应积极构建理论体系,丰富现有公共外交研究范畴。依托当地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积极进行学术研讨,加强与政协、外事部门及统战部门的联络沟通,在学术圈内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解放思想,多出成果,为公共外交基地建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此点可借鉴美国战略性公共外交运作,美国的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经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发展,有着明确战略规划,同时理论研究丰富多元,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美式战略性公共外交架构,使美国公共外交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目的明确,最终对于维护其话语权,保障国家利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政府掌舵:保持官方机构对公共外交活动的把握。以法国为例,其对外文化交流多由政府或具一定政府色彩的组织予以推动,分工严格,指向清晰,由外交部担当总指挥,所涉部门拥有充分文化外交权。2006年,法国外交部成立跨部门的“法国文化署”,将外交部和文化部的相关资源予以优化整合,促进法国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国际社会对法国文化的认知。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中,可考虑将文化交流活动纳入外交体系由政府掌舵的做法,但并非意味着由政府主导一切公共外交活动,而是强调宏观战略布局中的政府角色,须对其不可替代作用引起足够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具有必要的政策保护,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现应以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为契机,由政府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公共外交的意义,中央政府把握总体全局,海南地方政府为具体实施保驾护航。公共外交面对的客体对象是一般公众,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即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在海南进行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是顺应国家整体规划,当然需要海南地方政府建立起相应的支持平台并把握大局,在人员上有相应储备,硬件平台有一定准备,从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

3.独立地位:对于非政府组织独立性予以充分尊重。要确立海南基地建设的多方协作原则。建设与运作不但需政府统筹,还需非政府组织、各阶层群体、传媒以及海外华侨的多方协作,他们身负建设力量与解决路径双重角色,此协作原则应在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之初即予以明确。法国的做法是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纳入外交体系,但这并不代表其从事语言及文化交流的部门丧失独立性。实际上,发达国家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非政府组织都非常注重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海南在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中也要特别注意政府角色问题。其一,政府统领全局的前提下在细节问题上保持适当距离,给予一定空间。博鳌亚洲论坛、万宁中非圆桌会议等活动本身的非政府民间色彩正是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亮点,此类合作交流活动中的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原则一向被视为进行合作的基本共识。在此情况下,给予论坛会议等活动一定自由度是必要的。其二,与政府组织相比,非政府组织更富于机动灵活性、技能专业性、开拓创新性,而此类优势的充分发挥有赖于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保持。故政府应创造条件激发其活力,表现其特长,将合作交流事业更加富有效率地推动。总之,需在具体事务中适当淡化政府角色,支持非政府组织工作与公众参与。中国外交一向赞赏人民可发挥的独特作用,非政府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外交能力在此应予以充分调动与发挥,这对于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与活动的开展独具意义。

4.构成多样:延伸与丰富海南公共外交活动内涵。法国在文化外交的具体实践中,不满足于世人将其仅仅与文学和艺术相联系,也同样希望与“工业发达、科技领先、TGV高速列车(TGV)、空客飞机(AIRBUS)、阿丽亚娜火箭(ARIANE)”相联系,展现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活力法国。为此,外交部几经改革与部门升级,成立了国际合作和发展总司,使法国对外文化的可推介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化和教育内容[2],“卢浮宫”、“凡尔赛”等先祖遗产不再是法国文化品牌的唯一代表,“法国文化”这一概念被延伸到了科技交流领域,使文化外交的可操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参考法国的经验,作为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核心,博鳌论坛不应满足于区域论坛的定位现状,也可以延伸丰富其内涵。自2008年始,海南成为了北京之外的“第二外交舞台”,担负起中国公共外交的重任。目前除了博鳌论坛、金砖国家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重量级国际论坛会议,还有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三亚国际财经论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万宁国际冲浪赛、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等众多论坛及活动在海南举行,使海南的知名度、美誉度上了新台阶。这一经验表明海南地方依托博鳌等论坛会议进行的公共外交活动完全可以接纳更多的内容,结交更多的朋友,探讨更多的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共外交基地的构建将不仅仅是局限于经济论坛。

这也正是近年来海南着手进行的工作。今天的博鳌论坛正从纯经济论坛向复合型论坛逐渐转型;三亚先后举办“最美国事活动”、承办国家元首会晤等系列大型国际活动,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的“国家外交会客厅”之功能也已逐步显现;海南还缔结了46对国际友好城市,可力推城市外交;从宗教资源、民间信仰方面考虑则宗教外交、信仰外交的运作空间也颇为广阔;另还可面向东南亚大力开展侨务外交等,都将大为丰富海南公共外交的内容。此类不断丰富活动内涵的做法正是现阶段公共外交基地建设所需要的,它有利于扩展公共外交主客体范畴,不光是中国进行相关工作的场所,也是亚洲各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平台[3],从而满足各方面开展交流的现实需求,并最终构建起立足亚洲、辐射全球的外交舞台。

5.关系纽带:注重与精英群体的情感培育。海南的公共外交建设中应把握精英,尊重人才,使有识之士参与到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中来,并为未来的海南公共外交事业发声。可参考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华进行公共外交实践的做法,“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如法国的文化外交即重视“精英、年轻人、新兴中产阶级”群体以便开展工作[4]。以博鳌论坛为例,应注意国内外三类精英的关系培育,尽可能与他们保持长期、友好而紧密的联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每年邀其参会活跃气氛,同时也须对精英群体与普通受众予以兼顾。第一类是上层精英,主要是特邀嘉宾,一般为国家元首或前元首、大型跨国公司高管等,此类人士日程繁忙但影响力巨大,应与其保持可持续友好关系,在举行活动时邀请到会,以期在未来的两国各方面关系发展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第二类为参会嘉宾,包括国内外地方首长、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文化教育机构及传媒集团高层及传媒从业者,此类人士为各领域精英人士及意见领袖,应保持紧密和长期的联系,使他们自愿在合适的场合为海南、为中国发声。第三类是很可能被忽略的人群,即服务于论坛会议的志愿者,这部分人群一般为常住海南的大专院校学生,属于“知琼人士”,对他们的关系培育同样不可忽略。不能只把目光投向前两种,而忽略这第三种,因恰恰他们才是真正的未来之星,能够迅速把中国的新形象以及海南的声音、形象、文化特色传送到世界各地,与他们的关系培育要从现在开始,同时海南“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的建设必然需要一大批有志于此的人才投身其中,那么首选储备正是这批本地大专院校的青年人才。总而言之,这种面向精英群体的情感培育不但可以拉近国内相关人群与海南的距离,而且也可使与海南有交集的海外精英群体尽快成为“知琼、知华人士”,最终成为可为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乃至中国公共外交事业贡献力量的“亲琼、亲华人士”。

6.传播能力:重视公共外交传播网络建设。美国公共外交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其发达的传媒网络有着直接关系。从1948年美国颁布《史密斯-蒙特法案》授权政府可经营属于官方的广播电台开始,美国面向国外的宣传就开始为其对外政策直接背书。美国新闻署、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机构均为实现美国政府公共外交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法国政府也同样将对外多媒介宣传视为文化外交的重要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扩大法语影响与渗透力,传播法国形象,法国完成了覆盖全球的庞大视听网络构建,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及电视5台(TV5 Monde)为代表的传媒网络使其文化外交战略如虎添翼。此外如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等媒介也都对各自国家公共外交目标达成深具影响。

中国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推动者赵启正先生曾提出“地区传播要特色鲜明”[5]。海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美名远播海外,但目前传播方面渠道狭隘、水平欠佳。以电视为例,秉承“身未动,心已远”宗旨的海南旅游卫视于2010年率先推出“绿色频道”的理念,确实形成了独具人文情怀、亲近自然的差异化特色频道风格,但这种出色仅是对内部受众而言。海南既已开始公共外交基地建设,那么对外传播手段匮乏、传播效果低下这一短板势必应予以解决。海南虽无条件打造法广电台、德国之声或TV5频道这样的国家级综合性对外传播网络,但是仍可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资源平台以及各级政府对于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大力支持,力求拓展优化传播渠道,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海南声音、中国声音,了解海南故事、中国故事。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需注意传播渠道的拓展。如法国埃菲尔铁塔、蓝色海岸旅游局等均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开设有账号,拥趸来自世界各地,发布的每条信息都会引起世人关注。海南公共外交基地的传播工作亦不可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要在世界公众均认可的平台上发声。

海南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的整体传播水平与发达国家与机构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以新浪微博为例,搜索“海南旅游”,仅显示一个相关账号,所有者却为海南日报旅游周刊,粉丝仅仅12万③,与首脑外交、休闲外交首选城市三亚相关的“三亚旅游官方网”粉丝也仅22万④。作为公共外交基地建设核心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官方微博粉丝仅仅不到2万,全部微博530条,不但更新信息缓慢,网友互动缺乏,而且有时信息发布时间竟然相隔长达半年甚至更久⑤。海南完善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中对外视听网络建设之薄弱、传播效果之不足由此可见一斑,此类相关工作无疑亟待加强,这需要人员素质与现代传播意识等多方面的整体提升。此外,必须认识到传播网络的搭建对于话语体系关系重大。不仅需发出声音,而且要确保对方接收到正确的不被扭曲的声音。鉴于当今西方在世界舆论传播舞台独享“话语霸权”,而中国话语权不彰的现实,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亟需构建具亚洲区内影响力的视听传媒网络,通过传媒力量的整体配合,大力强化在国际传播渠道上的信息投送,使海南声音、中国声音尽量少受干扰、不被扭曲地抵达目标国媒体与公众。因相关工作前期基础薄弱,目前的海南公共外交无论是视觉形象还是传播艺术与效果都有提升空间,尚不能圆满适应面向亚洲各国的公共外交平台的要求,故“十三五”期间应在此方面加大投入。

7.本地融通:提高公共外交项目与所在地对接。海南目前的博鳌论坛、中非圆桌会议、三亚首脑外交等活动虽深具影响,但与当地民众联系有限,长此以往,这些公共外交核心项目与当地发展会产生脱节、“不接地气”,故需认真考虑如何将基地建设与当地相关方面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使当地民众真正将自身与“公共外交”联系起来,发挥出项目所在地的潜力,这也是海南公共外交事业得以长期稳定开展的基础。否则,可能在各公共外交项目后期关注度逐渐减低情况下,连带弱化其国内外影响力与重要性。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此问题,2014年4月,海南省服务与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得到确立,不再仅仅满足于良好“服务”,还要加强对项目的“利用”。海南目前可以考虑推出真正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发挥海南文化特色,将黎锦、琼剧、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黄花梨、沉香等元素考虑融汇其中,加强各公共外交项目与当地的联系,以情动人,将中国与海南地方文化特点在海南公共外交基地系列活动中充分展示,不再零敲碎打,而是系列推出,扭转部分人士对海南文化“乏善可陈”[6]的片面评价,扩大海南影响,提升中国形象,力争推出可代表海南公共外交的本地视觉符号。

8.宽容多元:理解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信。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次大会的开幕式上,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提出:“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建立在确信每个民族可以在世界上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每个民族能够以它自身的魅力和真理充实人类的财富。”文化多样性显示了一国对于他国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对文化平等及文化全球化的深刻理解。对于异国文化的包容是文化多样性原则的极好诠释,同时这种宽容也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一国对自身文化的极大自信,只有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内容的文化才会变得更加精彩并充满力量。海南现已启动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工作,那么无论是博鳌亚洲论坛、万宁中非圆桌会议,或其他如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论坛会议的召开与运作,都需对文化多样性具深刻理解,具海纳百川胸怀,拒井底之蛙浅见。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外交基地建设,可考虑加强以下工作:对政府外事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文化多样性理念培训;对海南社会公众及相关从业人员加强跨文化交流理论训练与实践培训,理解文化差异,减低文化冲击的可能与后果;在海南高等院校开设与公共外交基地相匹配的技能课程,如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机构的官方专用语言法语课程、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国际关系及礼仪等课程;相关人士掌握文化移情适度原则,不卑不亢,既不趾高气扬,也不亦步亦趋,避免文化矫情、同情、恣情,真正显示出对文化多样性深刻理解后所具有的文化自信与从容,为公共外交基地的完善做好心理建设。

9.人才发掘:高端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人才培养可为海南公共外交理论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对策、建议,对于海南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具重要意义。首先关注高校公共外交相关人才的培养。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公共外交研究或教学单位,以察哈尔学会为代表的民间智库也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研究。海南本地高校已相继与上述高校、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部门的专业授课中已开始加入公共外交基础内容,并开设有“跨文化传播”、“国际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等立足海南的智库今后也可拓展出涉及公共外交议题的学术研讨机制,为相关建设献计献策。海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已于2015年6月在海南大学成立,三亚公共外交研究院也已开展工作,专业智库完成初步建设,还将进一步开展学术研讨,挖掘相关人才,为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做好理论建设与人才储备。

10.公众素质:本地公众的公共外交素质培养。政府在公共外交中具主导作用,但非全程深度参与,明确公众才是公共外交最强大的后盾力量,公共外交的顺利开展须以公众的公共外交能力充分发挥作为基础。海南建设公共外交基地离不开本地民众的支持,他们对于基地效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对本地公众政治、外交知识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质量。今后的工作不但需重视政府公务人士、外事部门人员、企业职员群体的公共外交素质,也需关注当地普通民众的相关素质要求,应研发具可操作性的分门别类的实践培训内容与新颖教育方法。

11.侨务资源:东南亚华侨群体。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较为了解,此一群体对于海南发展和公共外交工作意义重大。在此可了解借鉴侨务公共外交较为出色的以色列。他们的最高首脑对侨务工作高度重视,由政府主导的相关工作对于改善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维护以色列和全球犹太人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极为看重犹太文化基础,通过在全球范围举办各种活动弘扬犹太文化,把以色列建成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心灵圣地。此外,以色列完备的法律法规也厘清了以色列与全球犹太人的关系。凡此种种,为以色列侨务公共外交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南亚是中国地缘政治和经贸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又是华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人数总量占了全球华侨华人总量的七成,很多人对祖籍地怀有故土情感。对中国而言,在处理涉华国家利益层面问题上,东南亚华侨群体具有他国华侨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怎样与他们保持良性沟通,处理相关国际问题时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以促成圆满解决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挑战。海南因其地缘优势,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与东南亚华侨沟通重任,不但对于公共外交基地的顺利建设极为有利,而且可以助力协调包括南海争端在内的国际问题,促进多方沟通,化解误会矛盾,维护国家权益。

12.国家利益: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原则。任何外交都以国家利益为其最高价值指南。如美国公共外交实践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保持美国“世界超强”和“价值观输出国”的大战略服务。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亦需具全局意识,“地区承担着国家的公共外交的责任”[7],应以国家利益为第一考量。故应认清外交现实,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勿对国际关系现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对于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岛建设均具现实作用,特别是海南因其中国南部门户,临近南中国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中国国家主权维护问题上有其特殊地位。海南公共外交基地不仅是论坛基地、会展基地,不能仅满足于吸引更多的会议会展落户海南而已,要演绎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助攻手与舆论影响者”角色。公共外交不是缺乏目的性的锦上添花与风华雪月,公共外交基地亦非可有可无的平台,其本质仍关乎外交事务和国家权益的严峻现实。

四、结语

公共外交对于优化地方功能布局、提升地方特色、优化地方服务具有突出意义[8],同时可以看到,现阶段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规划已经起步运转,中国-东盟自贸区内容也有了更新拓展,这些项目的稳妥推进又可为海南公共外交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海南“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建设在“十二五”规划末期渐次展开,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彰显公共外交专长,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不但是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的完整公共外交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充分发挥地方公共外交资源优势的战略构想,也必将在实践上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增添新动力和新亮点,为树立国家形象、维护包括南海主权在内的国家相关权益,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大局,顺利完成“国家的外交会客厅”、“海洋权益的助攻手与舆论影响者”和“辐射全球的外交舞台”等多重任务做出新成绩和新贡献。

注释:

①参见杨洁篪同志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记者问。

②2008年,更名为公共外交处。

③截至2017年1月10日统计数字。

④截至2017年1月20日统计数字。

⑤截至2016年5月27日,论坛的微博帐号粉丝数为19932。而至2017年2月5日,粉丝数减为19638,亦即粉丝数未升反降,8个月时间失去微博粉丝近300位。自2014年4月10日至10月4日半年间,“博鳌亚洲论坛”新浪官方微博未有任何信息发布。自2014年10月30日至2015年12月29日,一年多时间内未有任何信息发布。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初此账号同样无任何信息发布。总体上看,博鳌论坛召开的当年3月份左右为信息发布集中时段。

[1]庞中英.赢取中国心——外国对华公共外交案例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Diplomatie culturelle/La politique culturelle extérieure de la France,http://www.diplomatie.gouv.fr/fr/politique-etrangerede-la-france/diplomatie-culturelle/[EB/OL].法兰西共和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文化外交条目.访问日期:2015-08-10.

[3]王胜,张东东.推进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N].海南日报,2014-04-09.

[4]薇冉.法国21世纪对外文化新政又有新动向[N].中国文化报,2013-07-25.

[5]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9).

[6]李理.海南岛,中国公共外交第二舞台?[EB/OL].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exclusive/2013-12/2095610.html大公网,2013-12-10.访问日期:2013-12-20.

[7]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3).

[8]张丽,苏娟.公共外交视角下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研究[J].理论界,2016(12).

D827

A

1007-9106(2017)011-0079-07

*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海洋公共外交构建研究”(16BGJ023)及海南省教育厅项目”海南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HNKY2015-9)阶段性成果。

卢暄(1972—),男,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博士,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海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缘政治、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外交海南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为海南停留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