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17-11-07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李芳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文章分析协同创新要素和形成路径,提出建立多方协同创新链,形成可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实现形式;期望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主体、环境和技术方面复杂性和交叉性的问题,优化新项目开发中的协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多方协同创业创新成功率和综合产出效益,推动多方协同创业创新的深层次应用和发展,提升多方协同创业创新模式的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和抗风险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多方协同创新
教育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和创业结合起来,创新型人才培养使创业成为自然结果。从这个角度上说,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更广阔的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根本应是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协同创新平台
(一)创新型人才再定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想并将创新想法开发出来形成创新性成果的人。这一定义主要包含三个动态层面,一是创新思想,二是创新过程,三是创新成果。实现这一过程的创新型人才应是具备专业素养、原创精神、思考力强,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从“专才模式”、“通才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创新人才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体现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到“”重素质,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协同创新平台
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下,高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是促进高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活力的有效手段。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包括协同育人、协同科研、协同服务等。通过不同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和创新要素的有效聚合,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二、多方协同创新机制
(一)协同创新主体
宏观层面的创新主体指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创新资源推进者,也都属于创新主体。政府是协同创新的引导者和协调方,关注社会需求、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保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协同创新链条中资源的整合方和需求方,是科技转化生产力的直接推动者,同时也整合各类资源渠道进行创新活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协同创新知识动能的生产方,培养创新人才并投入和产出基础研究成果和高精尖技术。
(二)协同创新要素
多方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单纯从某一学科出发都无法综合反映技术、组织和环境对系统性能的重要影响。复杂性与交叉性使建模面临严峻的挑战:所建立的系统模型既要反映复杂的工作过程,又要反映多方面的影响机制;既要描述显式的项目工作任务执行过程,又要描述隐式的市场变化、信息-知识流的变化;既要直观地反映系统的工作机理又要具有良好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因此,分析多渠道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和影响因素,建立解决多方协同创新复杂性和交叉性的系统模型是首要问题(图1-创新协同链)。创新要素包括技术层的知识技术、信息资源、创新工具、知识产权运营、技术成本控制等;组织层的人才资本、资源渠道、群体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等;环境层的体制政策、市场环境、资源状态、模式规范、基础设施等。协同创新的主体和要素之间相依相存,形成动态网络,创新要素通过创新主体发挥作用,并为创新主体提供必要的发生环境和条件保障。
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创新机制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
高校创新主体侧重于知识创新,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的产出要同人才培养结合。以下从创新主体互补和创新要素相融两个维度解构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和路径。高校环境是由科研教学为主导的教研环境主体,以政府引导、社会需求、企业支持为一体的多方协同平台。以创新为主导,以培养人才和知识产出为目标的高校协同创新网络中,人才培养和知识产出是高校主体的责任、企业的需求、政府主体的使命,合作共赢是各协同主体的共同愿景。创新要素层面的环境层、技术层和组织层相互交融、优化配置。组织、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平台渠道、市场环境等在协同机制、配置机制、信任机制保障下可持续运转。
(二)创新网络下高校培育创新人才的优势
高校作为知识产出型创新主体,在社会创新网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构建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系统,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以人才培养,项目孵育为目标,整合资源,建立多方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激励的知识螺旋协同创新工作机理,释放教育、科技、信息、资本、市场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为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培育提供运营平台和机制保障。
四、结语
构建以高校为主体的多方协同创新工作模式的总体框架,发挥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有助于团队工作方法改进与组织创新,为创新团队提供高效率的组织资源配置和协同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可持续生态下的持续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协同发展。
[1]芮雪琴,韩瑞.高校协同创新对应用型经管人才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6:257-261.
[2]李韬,马亚萍,林鹏.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17-120.
2016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路径研究”(2016B255)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