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2017-11-07陈宏伟
陈宏伟,王 甜
(四川省新津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 新津 611430)
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陈宏伟,王 甜
(四川省新津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 新津 61143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针刺中脘、膻中、天枢、天突、足三里、太冲、阳陵泉,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和多潘立酮片,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
胃炎;胆汁反流;针刺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上腹痛,多为隐痛、胀痛伴嗳气、口苦、泛酸,经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有明显胆汁反流,组织活检为慢性胃炎。笔者用针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2012年至2015年我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4例。治疗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1~72岁,平均(46.4±5.3)岁;病程2个月~5年。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2.5~71岁,平均(45.9±5.2)岁;病程1个月~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①慢性上腹痛,多为隐痛、胀痛伴嗳气、口苦、泛酸;②胃镜检查有明显胆汁反流的表现,胃腔内有多量浅黄色胆汁,或胃壁上附有含胆汁的黏液,或见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或水流状从幽门口反流入胃,或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胃炎表现为胃黏膜弥漫红色改变、黏膜皱壁水肿、接触性出血或伴有糜烂、溃疡。
纳入标准:①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1~72岁;③病程1个月~5年。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1岁或、大于72岁,②妊娠哺乳期;③合并心、脑、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④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癌;⑤神经官能症。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穴取中脘、膻中、天枢、天突、足三里、太冲、阳陵泉。将上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寸毫针直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提插捻转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天突采用沿胸骨后壁缘向下平刺。
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20mg、日2次,多潘立酮片10mg、日3次。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辨证和疗效标准》[2]。治愈:自觉症状消失,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胃黏膜炎症消失或明显减轻。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好转,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无效:自觉症状及上述检查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典型病例
刘某,男,43岁,2014年5月7日初诊。上腹部隐痛、泛酸、口苦、纳呆2个月,自服法莫替丁、多潘立酮无效。胃镜检查提示胃底散在片状糜烂,胃窦黏膜充血、散在点片状糜烂,并见多处胆汁斑。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发现。西医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瘅。经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诸症消失,胃镜检查无异常。门诊随访1年未复发。
6 讨 论
古籍虽无胆汁反流胃炎病名记载,但对其病机却早有认识,《灵枢·四时气篇》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3]。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胆汁疏泄失常,胃失和降,胆气上逆。治疗以疏理肝胆之气机,使其木疏脾健,胃气得以和降,胆汁疏泄得顺。太冲为肝经的原穴,能疏肝理气。气郁日久易生火劫阴,而三阴交养血、柔肝、滋阴。阳陵泉清泄肝、胆之郁火。膻中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呃。中脘、天枢以降上逆之胃气,使其气顺胆汁下行。足三里能健脾益气、和胃抑酸、缓急止痛。天突为经验用穴、能降气止呕。诸穴合用能调胃肠通降、促胃肠动力之功,且具较好解痉止痛、消炎护膜之功。
研究结果显示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1]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2-206.
[2]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9.
[3]北京中医学院.内经释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345.
R246.173.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7)09-1084-02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