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2017-11-07冯方俊
江 黎,冯方俊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61)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江 黎1,冯方俊2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6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疗效明显。
脑卒中;功能性便秘;大承气汤
脑卒中为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1]。功能性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经常出现大便秘结不通,粪质干结,排便时间延长或周期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病症。功能性便秘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病证过程中[2]。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40~83岁,平均(58.48±11.06)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3例。治疗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40~83岁,平均(59.42±11.68)岁;脑梗死27例,脑出血11例。病程均为14天以上。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便质干硬,或大便次数减少,出现3~5天1次,甚或7~8天1次;或是1~2天1次,但粪质干燥、坚硬,量少色黑,难以排出;或因排便时间较长,常引发腹胀、腹痛、纳差、寐差、头晕等症状。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5]及《中医内科学》[6]的相关部分。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病程14天以上,年龄40岁以上,在就诊期间出现功能性便秘症状。
排除标准:病程不在2周~6个月范围之内,有先天性的各种疾病,有心、肝、肾、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及严重神经官能症不能配合治疗,妊娠和哺乳期,脑卒中后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从其家属处得到可靠病史资料,器质性病变导致便秘,合并恶性肿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中药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乳果糖溶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15mL,日3次,口服。
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大黄10g,芒硝6g,厚朴10g,枳实10g。腹部胀痛甚加莱菔子10g,七情郁结加白芍15g、柴胡10g,气逆呕吐加半夏10g,手足不温加干姜5g、党参15g,脘腹痞满加生薏苡仁15g,手足心热加知母10g。每天1剂,浓煎为2袋,早晚2次各1袋。
两组治疗1周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痊愈:便秘消失,恢复到病前水平,且治疗及复诊期间无复发。有效:便秘间隔时间缩短或接近正常,或便质干结情况改善,或服药期间便秘消失后又复发。无效:便秘情况无改善。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便秘复发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例(%)
5 讨 论
卒中后功能性便秘属中医“便秘”范畴。系大肠传导失常,但常与脾胃、肝、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便秘病机有气虚,气滞,血虚,阴虚,阳虚,热结,寒凝。治疗实证宜通泻,虚证宜滋补,热结宜泻热通腑,气滞宜滋阴润下,阳虚宜行气导滞,寒积宜益气润肠,血虚宜养血润燥,阴虚宜滋阴润下,阳虚宜温阳通便[6]。大承气汤方中大黄苦寒泄热,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芒硝咸寒泄热,软坚润燥通便;厚朴苦温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泻下与行气并重。诸药合用,共奏峻下热解之功。研究表明,大承气汤对于推动胃肠道的运动有非常显著的作用[8]。因此,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效果较好。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0.
[2]朱彦华,丁荣伟,王剑,等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7,32(3):356-358.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59.
[4]中风病症候学与临床诊断研究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检验报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8-5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1-267.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5.
[8]陈银芳,于小娟,刘新辉,等.差异蛋白质组学法探索大承气汤优化方治疗便秘小鼠的生物学基础[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4):37-43.
R256.3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7)09-1007-02
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