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17-11-07鲍英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风病补阳死亡率

鲍英杰

(河南省洛宁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南 洛宁 471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鲍英杰

(河南省洛宁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南 洛宁 4717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中药、针灸、推拿治疗。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残障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及死亡率。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8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0~80岁,平均(63.24±9.63)岁;病程1~5d,平均(2.79±1.68)d。实验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42~80岁,平均(61.56±8.98)岁;病程1~5d,平均(2.98±1.86)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3],年龄40~80岁,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混合型脑卒中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梗死,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昏迷或休克,难以随访。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氧、降低颅内压、保护胃黏膜、调节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抗凝、降纤、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采用ABCDEF疗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运动、坐位训练、平衡训练和行走训练等)。

实验组加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①中药:方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6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地龙10g。随症加减,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②针灸:针刺穴位按神经功能残障定位,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介入,上肢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养老、合谷、后溪穴,下肢穴取环跳、风市、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穴,交替取穴,局部消毒后,用一次性针灸针刺入,得气后接针灸治疗仪,调整刺激量,大小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min,隔日1次。③推拿:按肢体肌张力高低进行调整,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每次针刺治疗后进行,先从患侧肢体的远端开始,逐渐到肢体的近端;以拿揉法为主,兼顾点穴和活动关节。每次30min,日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变化,评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②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评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残障及死亡率。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 治疗后21d 治疗后28d对照组 39 11.22±2.45 11.09±2.64 9.56±2.21* 7.68±2.07* 5.63±1.84*实验组 39 11.38±2.23 10.03±1.96△ 8.48±1.93*△ 6.10±1.81*△ 4.30±1.57*△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 治疗后21d 治疗后28d对照组 39 37.16±14.56 37.93±15.96 43.85±16.46 54.67±14.69* 65.29±15.14*实验组 39 36.38±15.13 45.58±15.36△ 56.15±17.38*△ 66.82±13.41*△ 74.98±14.23*△

两组残障及死亡率比较。随访6个月,实验组残障3例,死亡2例,残障及死亡率12.82%;对照组残障9例,死亡4例,残障及死亡率33.33%。实验组残障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5 讨 论

脑卒中大体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80%[5]。对缺血性脑卒中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浊毒内蕴,损伤脑络;肝风内动,气血逆乱;痰热腑实,经络不通;肾虚血瘀,痰阻脑络[7]。治疗原则为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

补阳还五汤可益气活血护正气,同时促进缺血后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抑制脑神经元凋亡,使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疗效更显著[8]。研究表明,针刺头部穴位可直接刺激大脑皮层,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善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有利于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脑内代偿功能,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恢复[9]。针灸具有舒经活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利用不同穴位、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达到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目的。推拿可舒筋活血通络,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加速瘫痪肢体的血循环,促进肢体功能修复[10]。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残障及死亡率。

[1]尹昌浩,董春霞,诸葛福满.补阳还五汤配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7):49-50.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77.

[3]孙秀梅,郭璐瑾,陈晨,等.关于中风病的探讨-中风病的诊断与治则[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18-218.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王继国.如何防治脑卒中:脑卒中的分类[J].求医问药,2011,9(5):4-5.

[6]李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理念对中医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0):1110-1112.

[7]俞丽华,陈业农,薛敏敏.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478-1479.

[8]周赛男,蔺晓源,易健,等.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51-254.

[9]罗玉华.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184-185.

[10]范江.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1,19(2):69-70.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7)09-1072-02

2017-04-25

猜你喜欢

中风病补阳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