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南京晓庄学院为对象

2017-11-07江苇航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晓庄门类分流

江苇航

(日本流通科学大学 经济学部,日本 神户 6512188)

2017-05-27

江苇航(1991-),男,江苏镇江人,日本流通科学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高等教育研究。

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南京晓庄学院为对象

江苇航

(日本流通科学大学 经济学部,日本 神户 6512188)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掀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则因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而受到重视。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高校,其招生方案、分流方案、管理模式与培养方案,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大类招生;招生方案;分流方案;管理模式;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掀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则因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而受到重视。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高校,其招生方案、分流方案、管理模式与培养方案,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何谓“大类招生,分流培养”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属于大类招生试验。大类招生,是相对于传统专业招生培养模式而言的。“类”与“专业”的概念,其根据是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共于198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教育部2012年版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共设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新增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但预留其代码11。学科门类下为专业类。教育部2012年版高等学校目录共设置92个专业大类,各专业大类下设置专业方向,其中哲学门类下设1个4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2个专业类16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6个专业类32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3个专业类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1个专业类6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9个专业类46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4个专业类17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12个专业类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31个专业类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7个专业类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11个专业类44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5个专业类,33种专业。教育部的高校专业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就是各高校“大类”招生的设置根据,其专业类与专业方向则是专业分流专业的设置依据。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相对于传统的专业招生培养而文言。所谓专业招生培养,是我国高校传统的本科人才招生与培养模式,指高校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制定课程体系,确定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招生计划;招生时,学生填报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学校按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录取学生;进入高校后,学生分别进入各院系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课程体系。“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不是呆板地根据专业类或专业方向确定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招生计划,而是首先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招生。虽然各高校划分的具体大类不尽相同,或划分为简单的文科、理科和工科,或从学科门类中挑出部分设置大类,但其依据都是教育部的专业目录。招生录取时,学生填报各学科门类即“大类”,学校按几大学科门类统一录取学生,如南京晓庄学院2014年除艺体专业外,按汉语言文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招生,学生进入高校后,二年级开始,再根据各种标准分流至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学习。

专业招生培养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两种高等学校培养模式,代表了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上从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建国后,我国的高校培养模式,借鉴的是前苏联的专业招生培养模式,其目的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管理模式,代表的是“专才”培养模式。专门培养模式,其优点是能为国家各部门培养专门人才,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优点。但是,其非人本性与扼杀人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因此,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教育观念的革新,各高等学校积极探索人才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改革,正是在这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理念革新的背景下,“分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大类招生方案应运而生。

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改革,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完成,市场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等学校过细的专业培养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其要求。二是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趋同。现代社会是国际交往的社会,我们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从清末到今天才一百多年,且是在西方高等教育理念与体制影响下形成,受西方影响很大。当今西方高等教育,不仅各专业之间界限淡化,而且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明显,我国大类招生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合。三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合。专才培养模式,是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它与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其人才观以社会视角为核心,而非个人的特性与独立发展为根基。新时期以来,随着个人价值的崛起,高等教育已经确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而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改变,正是为了突破计划经济时代专业招生培养模式对于人的个性与独特性的漠视,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与创造性,将专业选择权与人生发展权交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一考定终生。[1]

二、招生方案

各大高校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方案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部分专业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一是全校性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

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该校经历了从部分专业到全校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发展过程,非常具有典型性。2012年,南京晓庄学院开始在民办二级学院行知学院全院试验“分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大类招生试点改革工作;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于2014年在全校推广应用。该校具体方案是:考生填报志愿时,文科按汉语言文学、经济学、行政管理3个学科门类“大类”填报,理科按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门类“大类”填报;学生入学一年后,再分类至六个学科大类的各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其中文科汉语言文学大类有4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英语、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经济学大类有3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财务会计、金融与保险、国际贸易方向,行政管理大类有3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含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理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大类有3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应用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2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有3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具体见表1。[2]

三、分流方案

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各大高校,按大类招生后,其学生首先在大类背景下学习一段时间后,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流再分流至各专业类或专业方向进行专才培养。各大高校在入校培养模式、培养时间与分流制度上各不相同。比如南京晓庄学院二级民办学院行知学院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工作由教务处、招就处负责统筹协调,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1.分流时间。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末,分流专业或专业方向限于正式公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2.操作模式。第一学年末,学生可按公布的分流规则填报专业或专业方向志愿,并在规定的时限内递交行知学院。教务处、招就处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权重50%)、第一学年的学分绩点(权重45%)、第一学年在校表现(权重5%)折算综合成绩,将综合成绩按文科类、理科类排序后结合学生填报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志愿和专业或专业方向最大容量进行分流(分流专业或专业方向不足15人时,原则上该专业或专业方向应当停开,学生可分流至类内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一经核定,学生应按核定后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入该专业院系学习。

表1 南京晓庄学院分类招生方案

3.分流原则。为保证分流工流工作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尊重学生意愿与利益,分流工作遵循最大容量原则、按类选择原则、有序分流原则与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1)最大容量原则。根据专业院系的教育资源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接纳人数,供学生自主选择;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选择需求。

(2)按类选择原则。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按科类进行,即原则上文科生在文科类内、理科生在理科类内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

(3)有序分流原则。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依据高考成绩和第一学年学分绩点、在校表现折算后的综合成绩按序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

(4)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充分体现机会均等,增强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的透明度,将分流的方案、专业或专业方向、分值折算方案、在校表现等各项关系到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选择的事项公开宣传公布。

4.费用收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三个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学生按14950元/生/年缴纳学费。分流后转入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第一学年学费差额1950元予以退还;分流后由其他专业转入的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按14950元/生/年缴纳学费,并补缴第一学年学费差额1950元。[2]

四、管理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往往都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与培养模式,即在分流之前学生集中培养与管理,分流之后进入各院系专业分散培养与管理。如南京晓庄学院,由行知学院负责分流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专业学习由各院系负责。南京晓庄学院制定了《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一年级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减分实施细则(试行)》,以规范日常行为管理。该校将学生在校表现量化总分为100分/人/学年,扣至0分为止,不设负数,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时,折合计入专业分流综合成绩。根据《南京晓庄学院学生手册(2012版)》,在校表现中受到校级通报批评每次减10分,校级警告处分减20分,严重警告处分减40分,记过处分减60分,留校察看处分减80分,开除学籍处分减100分。第一学年在校表现分为以下五类:政治表现、遵纪守法、集体观念、课堂表现、寝室表现。[3]

五、培养方案

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高校,往往采用分段与分性培养相结合的方案,即入学后大类宽口径基础学习,分流后进入各学院进行专业性学习。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对大类招生学生实行的是“1+3”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实行宽口径的基础知识培养,即进入大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或专业方向,在学科门类内学习基础课程;完成一年基础课程学习后,可根据自身的高考与第一学年成绩、发展目标、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情况,于第一学年末根据学校分流规则,自主选择所学专业或专业方向,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各院系从事专业类或专业方向学习,各院系按照专业或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教育培养。其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具体设置是:

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全年级所有学生或按照文科与理科大类开设的课程。课程目标与主要功能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基础综合素质,具体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工具素质课程等课程类型:(1)通识教育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体育课程、军事理论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是面向全年级所有学生开设的;(2)工具素质课程,以外语课程和网络信息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熟练掌握外语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是面向全年级所有学生开设;(3)大类平台课程,以文科类或理科类相关专业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或内容的课程,是面向文科类或理科类全体学生开设的。

2.学科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是按照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面向相同学科专业类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培育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技能。具体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这是面向学科专业类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科专业类中的基本问题或不同专业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或内容,以培育学生的学科问题意识和基本素养为目的的课程;(2)专业课程,这是面向同一专业全体学生开设的,以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和专业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或内容,以培育学生的专业问题意识和职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其建设水平是专业品牌和竞争力的核心标志;(3)专业方向课程,这是面向学生就业出口,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及其素质需求,为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育学生的专业特长而开设的课程(简称为“方向课程”)。

3.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的,以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育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及其实施途径,可具体划分为校内实验实训课程、校外见习实习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理论课程内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是平行关系而非交叉关系。

(1)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这主要是与学科专业类课程相匹配的,独立设置并在校内组织实施的课程。它不仅是对所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验证性理解,此处尤为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性与创生性。各个专业都应当形成系统的校内实验实训课程结构及内容体系,应予以“全程设计”与“系统规划”。

(2)校外见习实习课程。这是基于未来就业工作岗位的素质需求,独立设置并在校外实际工作场域中以现场教学为组织形式的课程,其课程目标是给予学生实际的工作体验和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这是为培育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独立设置并在校外组织实施的课程。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校外的社会实践调研,也可以是校外的专业实践服务。

4.研究拓展课程。研究拓展课程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的,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培育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专业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和功能的课程。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功能,可以划分为“专业经典导学课程”、“专业创新训练课程”“毕业论文(设计)课程”:(1)专业经典导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独立设置的。它以专业经典作品学习为载体,贯穿学习全程,其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读和组织考核为主;(2)专业创新训练课程,以项目研究或工作任务驱动为载体,研究项目或任务既可以是按照学科专业类或具体专业统一开列提供,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提出,可以是个体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学习,教师发挥指导作用;(3)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是学生在毕业前完成的,以培育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导师可以由本校教师、校外教师、职业工作者三类导师承担。

5.职业生涯课程。职业生涯课程是基于未来职业的认知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专门设立的,以就业职业方向领域为目标载体的课程。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为标准,可以划分为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等方面。(1)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学生就业出口为导向,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报告为主要内容,其课程目标是树立自我发展意识、确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和提升职业就业能力;(2)职业就业知识与能力培训课程,以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学和就业能力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政策、形势、基本技能及相关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王恒安.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分类招生培养与专业(方向)分流方案(试行)[R].南晓院[2012]063号.

[3]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一年级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减分实施细则(试行)[R].南晓院学[2013]005号.

PracticeandExplorationontheModeof"GeneralEnrollmentandDiversionTraining"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CaseStudyofXiaozhuangUniversity

JIANG Weihang

(DepartmentofEconomics,JapanUniversityofCirculationScience,Kobe6512188,Japa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hange th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deepen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beginning to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y the means of "general enrollment and diversion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ve implemented "general enrollment and diversion training"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forms including enrollment program, diversion program,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programs.

general enrolment; enrolment program; diversion program; management mode; training program

G642.1

A

1674-2273(2017)05-0128-05

(责任编辑何旺生)

猜你喜欢

晓庄门类分流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布面油画作品选登
南京晓庄学院手绘作品选登
NSA架构分流模式
千奇百怪的动物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