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自护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7-11-07蒋春艳
蒋 春 艳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来稿日期:2017-05-22
蒋春艳(1988-),女,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自护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蒋 春 艳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安徽 蚌埠 233000)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自护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需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提高,其中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和生存质量总评分分别为(109.6±7.1)分、(140.5±7.7)分,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和生存质量总评分分别为(92.5±7.3)分、(121.6±6.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需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老年患者;护理模式;自我护理;生存质量;医养结合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呈退行性发展,更容易患病,往往多病共存,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均不理想,老年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一些患者又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护的能力,而当前国内养老护理服务水平并不高,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这一矛盾直接影响到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针对老年患者长期照护的护理模式已成为一项紧迫且严峻的任务[1-2]。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由医院和社区组成的新型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确立,很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群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医疗与养老紧密联系在一起,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理念也日益深入到护理领域。本研究选取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这部分患者自我护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06—2017-03月间收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均为慢性疾病,年龄>55岁,入住时间>3个月,医养状态良好(基础疾病加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需要治疗,为“医”;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为“养”),排除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伴有严重疾患以及中途退出者。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入院时间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6~85岁,平均(72.3±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62.0%),高中及以上19例(38.0%);疾病类型:脑卒中16例(32.0%),呼吸道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病20例(40.0%),肿瘤6例(12.0%),其他8例(16.0%);伴有高血压23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7~86岁,平均(72.5±5.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64.0%),高中及以上18例(36.0%);疾病类型:脑卒中15例(30.0%),呼吸道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病21例(42.0%),肿瘤5例(10.0%),其他9例(18.0%);伴有高血压24例,糖尿病11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及检查和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等,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程序。研究组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在整体护理观念指导下,从老年人群生理、心理、饮食、环境、保健、爱好、疾病专科护理、基础生活护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需要入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长期护理服务,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2.1 拟定实施计划
在医养结合理念下构建新型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长期健康服务中医疗、养老和护理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将医、养和护有机结合为一体,多方协助下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为目标。首先选拔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护理任务,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护理素养,加强责任宣传,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医养结合理念以及新型护理模式的内涵、应用现状和长期效果,认识到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重要性,掌握该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对老年患者的医养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疾病情况、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明确护理内容[2]。
1.2.2 落实护理项目
从环境、心理、饮食、运动、康复训练、家庭支持等方面入手:①病区管理 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环境家庭化、服务人性化,病房内排设物品尽量符合老年人群的需求,充分照顾到患者的生活习惯,可将文化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内;增设公共休闲空间,增加家居生活体验,保证病区环境卫生、安静,进行常规清理和消毒,定时进行通风、通光处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②心理疏导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其情绪发泄,通过治疗性言语和非言语性沟通答疑解惑,合理使用沟通技巧,赢得其信任,使护患关系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可采用清心静养法、移情易性法等方法平衡患者心态,促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③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膳食计划,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饮食自由度,定期查看身体机能指标测定结果,调整饮食方案,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对饮食要有节制,克服饮食偏嗜等不良习惯,按照“膳食宝塔”合理调配食物,食宜多样、忌辛辣,适当兼用药膳进行保养;鼓励患者共同进餐,增加食物摄入量,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④运动干预 以有氧锻炼为主,如散步、打太极等自主运动,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准,坚持每日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运动;老年人运动忌负重、屏气、快速和竞赛,运动项目因人而宜,建议集体运动,便于相互照护,对于体质虚弱又单独运动的患者,应有专人陪护;合理安排娱乐活动,按照兴趣和能力参加各小组活动,保证患者身心愉悦;⑤康复训练 科学制定康复目标,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对于失能患者,主要训练其吃饭、穿衣等基础内容,残疾患者则应充分发挥其健侧肢体的作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康复训练可借助中医特色保健技术,通过按摩、针灸、足浴等来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增强体质;⑥家庭支持 重视患者与家庭的联系,做好家属的工作,鼓励家庭成员每周探望并参与照护,使患者能够时刻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护,通过医院与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属的信息联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1.3 评价指标
采用ESCA和SF-36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其中ESCA量表分为4个维度: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共42个条目,各维度评分为30分,合计为12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SF-36量表分为8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角色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共36个条目,将其归纳为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类,各维度评分为20分,类别评分为80分,合计为16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护理3个月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4-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组患者入院时自护能力总评分、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入院时相比,2组患者3个月后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其中研究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3个月后自护能力总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与入院时相比,2组患者3个月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研究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3个月后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表1 入院时、3个月后自护能力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分)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入院时、3个月后生存质量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分)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慢性疾病高发以及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医疗养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才能让老年患者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6-7]。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医养结合理念,提出了一种针对老年患者的长期照护体系,即将医疗、养老与护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往养老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群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医疗服务则是主要解决老年患者的基本治疗需求,而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涉及的服务项目较为全面,该护理模式以提高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为宗旨,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在解决老年患者基本治疗需求和养老需求的同时,能够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应用前景备受看好[8-10]。从现阶段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应用现状来看,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社会因素等限制,养老服务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医院、社区、家庭三方共同努力,这也是长期医疗养老护理机制形成的重要基础[11]。
有关老年患者医养结合的研究报道较多,何洁等[12]对80例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患者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ESCA评分、SF-36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患者同时期各维度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证实该模式对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可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身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50例患者相比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提高,提示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
综上,对于需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可为其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对其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均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宋璐璐,贲洪玲,李燕.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容量负荷和自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1(4):469-471.
[2] 李娟,罗勇,李勇兰,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跌倒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7(10):1030-1033.
[3] 耿桂灵,宋彦玲,肖玉华.医养结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6(9):381-382.
[4] 苏改生.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0(7):14-16.
[5] 李颖,井坤娟.Orem自护理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12(4):64-65.
[6] 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自理能力与分级护理、护理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0(3):251-253.
[7] 吴宏洛.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对失能老人的救助功能: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2):23-29.
[8] 李丽珠,郝伟平,袁国萍.“医养融合”老年护理改革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6(13):656-658.
[9] 章莹,付伟.Orem自护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及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0(4):19-21.
[10] 李彩练.自我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8(27):124-126.
[11] 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5):69-74.
[12] 何洁,王莜蓊.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3):2086-2088.
R 473.5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7.10.010
[责任编辑:李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