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研究

2017-11-07

关键词:两业泉州市泉州

李 征

(仰恩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研究

李 征

(仰恩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两业发展对推动泉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泉州市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概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泉州市2008—2014年两业发展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处于濒临协调、不甚协调的状态,协调度呈逐步上升趋势。加强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需要制造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供应链系统,物流行业提升服务水平,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引导,促进两业协调发展。

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灰色关联分析;协调度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泉州市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示范城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我国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以地域板块突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为特点的泉州制造业规模庞大,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传统制造产业的壮大和新兴制造产业的崛起都需要高效的现代物流业为其提供保障、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泉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全国重要的港口,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和良好基础,现代物流业既是泉州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也是特色产业。为了保障“泉州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泉州市在《“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把发展制造业物流、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建设制造业物流基地、打造制造产业物流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因此研究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促进两业发展以及推动泉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泉州市制造业发展总体概况

1. 经济总量概况。泉州是海西经济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制造业规模庞大。2015年,泉州市全年实现GDP 6 15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4,连续17年保持福建省第1。工业生产在2015年度继续稳步增长,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8.7%增长,总额达3 345.09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中有升达57.7%。

2. 制造业优势产业。2015年,泉州市纺织鞋服、食品饮料、工艺制品、建筑建材、装备制造五大传统产业以及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配件、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继续发挥其在工业中的基础及支撑性作用,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5大传统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 039.23亿元,比上年增加7.1%;五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4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二)泉州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概况

1. 物流业经济运行现状。2015年,泉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437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物流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增加值增速比2014年的10.3%有所降低,但在福建省仍巨首位,占全省的29.7%。泉州市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水平普遍提升,涌现出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全市拥有国家“AA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从 2011 年的4家发展到2015年的60家,其中,“AAAAA”级1家,“AAAA”级16家,数量位居福建省第2位。

2.物流业货物运输现状。2015年泉州市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4 120万吨,增长14.6%,完成货运周转量1 574.66亿吨公里,实现17.8%增长;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 241.21万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 379.0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01.51万标箱,分别比上一年增长9.0%、6.9%[1]。航空货邮吞吐量4.3万吨,同比增长4.4%;由于电子商务的繁荣带动快递业快速发展,快递业务量达3.7亿件,增长47%,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3位,2015年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3.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截止2015年底泉州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 877公里,比2014年增加351公里。全市铁路总里程243.88公里[1]。港口服务不断加强,泉州湾港区将打造为“一带一路”沿线集装箱运输枢纽,围头、深沪湾港区致力于建设成为大宗杂货集散中心,斗尾、肖厝港区将建设成为专业石化港区。基本形成以“一环两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为基础,海运、铁路与航空为远程辐射的综合运输体系。

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协调度分析

(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步骤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序列的相似性确定彼此联系紧密程度,分析数据的几何曲线越相近,其关联度就越大。本文以此为根据计算灰色关联度,并根据其大小判断出影响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过程中主要因素。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系统行为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②将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③利用公式(1)计算关联系数ηij(t)。④求关联度ξij。

其中ηij(t)定义为t时刻X序列和Y序列的灰色关联系数,α为分辨系数,α∈[0,1],通常取α=0.5。

(二)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制造业和物流业属于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综合系统,因此在对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构建时要保证构建的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该体系选取的不同经济指标要体现两业的关联性。基于对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各自的发展水平及两业联动发展协调度评价的需要,依据数据可得性、全面性、实用性方面的原则,建立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

(三)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

依据表1选取的指标,将2008-2015年《泉州市统计年鉴》及《福建省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带入灰色关联度计算公式(1)、(2),得到泉州市制造业发展指标与物流业发展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可见,对于制造业、物流业十个衡量指标与其关联度大小排序为:

X5> X6>X9>X8>X1>X2>X4>X10>X7>X3,即泉州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来自于物流业货运周转量,公路里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等。并且十个关联度均值处于0.60至0.75之间,均达到关联度中等以上水平。对于物流业、制造业10个衡量指标与其关联度大小排序为:

Y8>Y10>Y9>Y4>Y3>Y1>Y2 >Y5>Y6>Y7,即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来自于制造业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制造业从业人数、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因素。

表2 泉州市制造业发展指标与物流业发展指标灰色关联度排序

(四)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计算分析

在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几何平均法对相应关联系数的乘积进行开方运算,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在协调度分析中,一般把协调度值0.8作为系统是否协调的分界线。从表3、图1显示,2008—2014年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处于濒临协调、不甚协调的状况,虽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但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9—2010年两年间两业联动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滞后的影响 ,2009年、2010年两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值增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物流业的交仓邮总产值占 GDP比重也有所下降,并且物流业相关指标的增速落后于制造业相关指标的增速,导致两业协调度呈一定范围的下降。2011—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协调度从0.7031逐步上升至0.7190,这有赖于国家及泉州物流产业调整和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使得两业联动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同时泉州市加大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的投资,大大促进了两业快速发展,两业联动协调性水平也逐渐提升。

表3 2008—2014年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几何协调度

图1 2008—2014年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几何协调度

三、加强泉州市两业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造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制造企业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大而全”的理念,加大非核心业务的分离和外包,加快向网络制造、云制造转变,延伸高端价值链。加大物流外包的力度,在物流业务外包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供应商选择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科学的选择评价,提高物流外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力。通过与优质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制造企业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创新能力、产品附加价值,从低质低效生产向质量品牌转变,推进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转变。

(二)优化升级制造企业供应链系统

制造企业应加快由推动式供应链向拉动式供应链转型升级,实现生产、供应、销售同步化,提高库存周转的决定性竞争力。大中型制造企业应提升利用大数据整合价值链的能力、库存周转率、生产和流通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供应链全局优化。中小制造企业要着力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逐步建设完善的企业资源管理、采购资源管理、分销资源管理等供应链集成信息系统,开展与供应链协调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变革。制造企业通过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不断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活动的整合力度。不断优化的制造业供应链系统能提升物流业融入制造业的程度,是促进两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提升物流行业服务水平

物流业要充分利用泉州市制造产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依托,大力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服务能力。物流行业要围绕石狮、晋江纺织鞋服产业集聚区,福建机械装备园区、南安滨江机械装备园区、斗尾海工装备基地、泉州汽车产业基地等机械装备集聚区、泉惠石化园区,建设与完善相关物流配套设施、物流功能、物流信息平台等资源,保证为集聚区各类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四)构建以提升产业链价值为导向的联动机制

为加快两业联动发展,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应建立面向产业链两端延展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断完善相关数据的采集、对接、交流、共享机制。积极转变两业联动合作模式,加快由单一的注重时效和价格模式向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转变,由临时合作、中短期合作模式向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模式转变。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以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与物流企业之间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物流企业也可利用其全国联网的客户信息资源,为制造企业有效的供应商和销售对象选择提供服务,提升物流对制造行业供应链及销售体系的服务能力,双方可从联合采购和销售活动中获得共赢。

(五)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撑引导力度

1. 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两业联动发展。泉州市政府要以“泉州制造2025”战略实施为契机,有关部门要积极营造两业联动发展的环境,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制定规范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规范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项目,优先列入市、县重点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扶持。

2. 积极推进实施联动发展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泉州市制造企业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示范工作,探索两业联动发展试点模式。推进两业联动品牌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物流供需见面会、洽谈会,为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高等院校以及行业协会之间对接构建平台,为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创造条件。

3. 整合完善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功能。加强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整合,以制造业集聚区为依托构建产业物流带,围绕纺织服装、鞋业、石化、食品、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等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物流基地,打造制造产业物流带,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售后各环节,实现专业化物流服务资源集聚,拓展提升产业物流的服务功能。通过政策引导规范,逐步形成制造业集聚区内制造企业集约生产,产业物流带上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格局。

[1]泉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2015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6-03-19.

[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泉州市“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R]. 2016-06-23.

[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R].2016-08-26.

[4]伍星华. 衡阳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研究[J]. 商业经济, 2016 (6): 71-73.

[5]弓宪文.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测度方法及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10): 74-84.

[6]王珍珍,陈功玉. 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6): 65-74.

[7]王茂林, 刘秉镰.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J]. 现代管理科学, 2009(3): 59-61.

[8]黄福华, 谷汉文. 中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对策探讨[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8): 17-19.

F127

A

1674-327X (2017)05-0028-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5.008

2016-11-15

仰恩大学校级课题(sk2017100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70667)

李征(1982-),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李延军)

猜你喜欢

两业泉州市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