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地区大学生苯硫脲尝味能力测定与分析
2017-11-07王娅曾繁荣翟立红
王娅,曾繁荣,翟立红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湖北省襄阳地区大学生苯硫脲尝味能力测定与分析
王娅,曾繁荣,翟立红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目的通过对襄阳大学生进行苯硫脲(PTC)尝味能力的测定及分析得到相关结果。方法采用阈值法研究襄阳湖北文理学院479名大学生的尝味能力,并计算味盲率。结果479名在校大学生的味盲率为7.30%,味盲基因频率为0.2702。男、女味盲率分别为7.78%和7.0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尝味者平均尝味阈值女生高于男生。结论湖北襄阳地区大学生群体味盲率为7.30%,味盲率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苯硫脲(PTC);尝味能力;基因频率;味盲率
苯硫脲(PT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白色晶体化合物,因其含有N-C=S基而有苦涩味。早年Fox发现不同人对PTC溶液的尝味能力不同,部分人甚至无苦味感[1],从而将人类分为PTC尝味者与PTC味盲者两类。人们在尝味阈值上的差异是由一对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t)控制[2],属于单基因遗传,其中 T对 t为不完全显性遗传[3]。进行PTC尝味基因的测定,在医学领域上,对分析某些疾病的遗传相关性有着重要作用[4]。例如,味盲者中患结节性甲状腺肿、呆小症等疾病较多[5],原发性青光眼、抑郁症等疾病也与PTC尝味能力相关[6],并且PTC尝味能力具有民族、地域、个体的差异[7]。因此,在临床上,常把人们对PTC溶液的尝味能力作为一种辅助性诊断指标。该文将采用阈值法对该校479名大学生进行PTC尝味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用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其基因频率,并对不同性别的PTC尝味进行测定分析,为人类遗传学及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对象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479名学生,男180名,女299名。受调查者身体健康,无残疾,年龄19~21周岁。
1.1.2 实验药品 苯硫脲(PTC)
1.1.3 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温箱及实验相关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溶液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取1.3 g PTC结晶药品,用蒸馏水将其制成0.13%的原液,将原液置于1 000 mL容量瓶中,在60℃水浴中加热1 h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将其中500 mL倒至一个干净的500 mL容量瓶中,设为1号液;将剩下500 mL原液的1 000 mL容量瓶中再加入蒸馏水至1 000 mL,不断摇晃,充分混合。再将500 mL倒入另一干净的500 mL容量瓶中,设为2号液;这样依次成倍稀释,共配成14种浓度(mol/L)的PTC溶液。
1.2.2 测试步骤 测试时,让受试者坐下,仰头张口伸舌。受试者从14号溶液开始尝味,用胶头滴管滴4~7滴于受试者舌根部。让受试者慢慢咽下,再用蒸馏水做同样的试验进行比较;询问受试能否尝出两溶液的差别。若不能,则再依次用13号、12号(递减号数)溶液试验,直至受试者能明确鉴别出苦味为止;当受试者鉴别出某一号溶液时,应用这一浓度的溶液反复尝味几次,多次结果相同时,才是可靠的,并记录此浓度等级号。若直到1号液,受试者仍尝不出苦涩味,则将其尝味浓度等级定为<1号。测定中,应用蒸馏水交替给受试者尝味,避免受试者臆意猜想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再对所记录的结果用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不同性别的PTC味盲基因(t)频率和尝味基因(T)频率。
2 结果
2.1 PTC尝味阈值结果分布
479名襄阳大学生PTC尝味阈值分布结果见图1、图 2、表 1。
图1、图2表明479名襄阳大学生PTC尝味阈值大多数集中在7~11号溶液范围内,可见折线图谷底是5号液,故确定5号液为味盲界限。将尝味阈值≤5号液者定为味盲者,将能尝出6~14号液的苦味者定为尝味者,由图可知男生尝味最高峰在9号溶液,而女生尝味最高峰在10号溶液。
图1 男生和女生PTC尝味阈值分布比较
图2 男生和女生PTC尝味能力分布
表1 479名襄阳大学生男、女PTC尝味阈值结果
2.2 所测479名襄阳大学生PTC尝味能力比较
测得180名男生、299名女生的味盲人数、味盲率、基因频率以及平均尝味阈值如表2。
表2 襄阳大学生基因型率、基因频率及平均尝味域值统计
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分别计算样本味盲率、基因频率、平均尝味阈值,总样本味盲率(tt)=7.30%,隐性基因t的频率=0.2702,显性基因T的频率=0.7298。经χ2检验,男生和女生间味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4<3.84;P>0.05)。
3 讨论
3.1 PTC尝味阈值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该次所测试的襄阳地区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479名大学生的尝味阈值大多数集中在7~11号溶液范围内,5号液为味盲界限,以尝味阈值≤5号液者为味盲者,其基因型为(tt),尝味阈值在7~11号溶液者为尝味显性杂合子,其基因型为(Tt),尝味阈值≥12号液者为尝味显性纯合子,其基因型为(TT)。
3.2 PTC尝味阈值与性别的关系
PTC味盲基因位于人7号常染色体上,从理论上讲,男、女味盲率应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践中测定的479名襄阳地区大学生中,经χ2检验,男生和女生间味盲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4<3.84,P>0.05)。
3.3 PTC尝味阈值的种族、民族差异性
不同种族、民族的PTC尝味阈值不同,味盲基因频率也有明显差异。有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土族人群的味盲率最高,达49%;印度人也高达42.5%;在欧洲,大部分国家人均味盲率在30%左右,而俄罗斯人却只有19%左右;黑人中的味盲率仅有3%~4%,印第安人甚至低至1.2%,而中国人的味盲率在6%~23%之间[8]。该研究测定的PTC味盲率为7.30%,比我国平均味盲率8.28%低。性状由基因和地方共同决定,中国人群体遗传学[3]对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PTC味盲频率及其基因频率进行过分析,得出我国人群对PTC味盲频率及其基因频率的变换趋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湖北地处中部,样本来源来看,襄阳大学生大多数来自鄂中部地区,所以基因频率略偏低。还可能与地方气候、饮水、生活习惯有关,襄阳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
[1]Fox 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constitution and taste[J].Proc Nat AcadSciWash,1932(18):115-120.
[2]O’Hanlin K,Welssbecker K,Cortessis V,et al.Genes for salivary praline-rich proteins and taste for PTC are not closely linked in humans.Cytogenet[J].Cell Genet,1988(49):315-317.
[3]杜若甫.中国人群体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78-393.
[4]张让,闫玲,彭宝珠.甘肃、青海十个民族中苯硫脲尝味能力测定[J].人类学学报,1988(4):353-359.
[5]陈黎,李忠孝.四川汉族青年苯硫脲尝味能力的测定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4,17(2):109-110.
[6]Shepard TH.PTC non-tasting among congenital athyrotic creting:Further studies in an attempt to explain the increased incidence[J].J Clin Invest,1961,40(9):1751-1757.
[7] 肖春杰,L.L Cavalli2sforza,E Minch,et al.中国人群的等位基因地理分布图[J]遗传学报,2000,27(1):1.
[8]徐玖瑾,毛钟荣,李绍武,等.中国不同民族中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2,9(4):308.
R19
A
1672-5654(2017)10(a)-0046-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8.046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编号:T201715)、校级教学研究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
王娅(199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
翟立红(1983-),女,河北邢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zlh_0302@126.com。
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