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集中性剔除
2017-11-07李宏伟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李宏伟 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集中性剔除
李宏伟 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通过统计借阅处的各种数据,为图书集中剔除的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归纳总结了几种图书剔除的标准,提出图书剔除优先级的概念,为图书的日常性剔除工作提供了参考规则。
图书剔旧 图书剔旧标准 图书剔旧优先级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提升,图书馆藏书规模也在不断攀升,书库存储体量很难跟得上馆藏量的增长。书库的藏书已经接近或超过饱和状态,因此对图书的剔旧工作变得日益紧迫。图书剔旧工作变成图书馆一项基本的日常工作,对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图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做好图书的剔旧工作也是制约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定。
我馆在之前因为藏书量远未达到藏书的饱和状态,因此一直把剔旧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然而近年因为学校大力投入图书资源建设资金,导致纸质图书爆发式增长,2012-2017五年间采购新书40余万册,这也就使得书库迅速达到饱和藏量。必须进行一次集中性剔除工作,给新书的购置留出足够的周转空间。剔旧作为图书馆吐故纳新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节省藏书空间;节省读者和工作人员时间;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藏书资料的可靠性、及时性,使馆藏资源更具吸引力[1]。
一、图书剔旧的准备工作
集中性剔除与日常性剔除一样都需要对图书馆的馆藏量,年进书量进行等进行统计,把握剔旧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根据统计数据来决定具体的图书剔除标准和方法。在这里以我馆文史哲借阅处(藏书种类包括A,B,E,K)为例统计藏书的各种指标。
(一)统计借阅处的图书总量
通过估算书架的合理容量,可以估算出整个书库的合理藏书的总容量,因此统计书库的现有藏书总量,能更好掌握馆藏图书超库存合理量值,为整个藏书库的旧书剔除提供数据参考。所谓的合理容量即:在这个量值范围内,工作人员能够比较方便的整理图书,能够为新书的加入保留足够的转移空间,使得图书的上架、整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经业务系统统计所得A大类有1798种,9644册,B大类有10197种,53915册,E大类有1318种,8014册,K大类有14675种,89186册。统计所得文史哲借阅处图书总量已经超过15万册,但是根据估计的合理容量值约为10万册,因此有5万余册图书必须被剔除,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二)统计借阅处的进书情况
应该用动态的眼光规划馆藏布局,没有一成不变的开架架位,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2]。随着专业的调整及图书出版热点的变化,图书馆购进新书种类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热门图书增长较快,而冷门图书变化较少,这就出现了,热门图书存放的书架过度臃肿,难以上架、整架,而冷门图书仍有不少的空余空间。因此统计近年来新书入库情况能够让剔旧人员合理安排架位,给热门图书留出充足的架位空间。经业务系统统计最近五年的新书入库情况:A大类197种,1114册,B大类3052种,18951册,E大类237种,1660册,K大类4642种,24448册。从统计数据跟图书馆各类图书总量的对比可以看出A大类增长约13%,B大类增长约50%,E大类增长约25%,K大类增长约40%。通过各类图书的增长量可以看出,B大类增长最快,其次为K大类,而且这两个大类的图书总量交大,远超其他两个种类,B大类增长速度稍大于K大类,因此可以适当增加B大类的架位空间。整个书库剔除的5万余册图书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类目。
(三)统计借阅处的藏书外借比例
统计藏书的外借比例主要是为统计零借阅率图书的总量,零借阅率图书是图书剔旧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实践中物理损坏的图书与内容性错误的图书,只占图书总量的很少的比例。剔旧的目标是优化馆藏质量,提高图书馆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并使之充分地得以实现[3]。大量零借阅率图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利用价值,这些书的产生存在各种原因,比如图书专业性不对口,图书较为陈旧或者图书参考价值较低等。但还有一类零借阅率图书,主要是由于,相关种类图书太多,同一个主题的图书品种重复性购买造成的,对于这一类图书的剔除工作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在图书剔旧工作中,零借阅率的图书如果大于剔除需求总量,则主要考虑剔除这类图书,如果少于剔除需求总量则需要参考文献半衰期的老化计算公式比如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或布鲁克斯负指数模型等方法来剔除部分有借阅率的旧书。通过业务系统统计得出图书的外借比例如下表:
类名 种类 册数 外借种 外借比例A 1798 9644 737 0.41 B 10197 53915 5301 0.52 E 1318 8014 621 0.47 K 14675 89186 6310 0.43
从表中可以看出借阅处存在大量零借阅率的图书,实际数量远超5万,因此只需要通过统计系统查询零借阅率的图书,形成Excel表单,然后按表单进行剔除就可以满足剔除要求。此表中所统计图书只反映文史哲借阅处的情况,实际上有些其他种类的图书外借比例交大,比如文学类图书外借比例高达0.81,因此就必须使用补充性方法来剔除图书。
二、图书剔旧的标准
(一)内容性剔除
一些内容性、思想性不健康的图书,不宜公开流通或者被禁止流通的图书,比如描述文革阶级斗争的图书,关于气功类的图书以及一些虚假的养生类图书。这些图书的引进是由于时代或者采访失误等各种因素导致,这类图书是很不适合流通的,必须进行剔除。内容性剔除还包括不符合学校专业设置级馆藏性质的图书,比如为迎接教学评估突击采购图书导致采访工作不够细致,从而购买了不少的与学校专业无关的图书,对这一类图书也需要进行重点性剔除。知识结构陈旧过时的旧书,这一类图书主要体现在一些知识结构更新比较快的图书,比如计算机类图书,生物医学类图书,经济、法律类图书。另外还有一些图书是因为编目工作不够细致,分类不正确,或典藏工作失误导致的馆藏地分配错误,对于这类图书要进行及时的回收,数据修改,能够流通的图书及时进入正确的流通区域。
(二)物理性剔除
一些借阅率很高的图书由于常年的流通,导致物理学缺损严重,比如书脊开裂,封面破损污染,目录页缺失,内容缺失等。对于这类图书仍需谨慎性剔除,对于物理破损不是很严重,内容基本完好的经典性著作可以考虑对其进行修复后返归流通。一些误引进的盗版图书必须剔除,盗版图书,印刷质量、装订质量都比较差,文字标点符号错误率较高,因此盗版图书也归类为物理性剔除之列。
(三)结构性剔除
对于零借阅率的图书的剔除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剔除,零借阅率图书产生的原因不同,剔除的方式也不同,对于书龄超过10年但与本校专业相关零借阅率图书,一般是按种剔除,对于低于10年的大于5年的此类图书按可进行复本剔除,也就是所谓“剔复留种”。如果同类别的图书种类又比较丰富,也可以按种剔除。对于近5年购进的此类新书一般不作剔除。零借阅率的图书可以通过业务系统的统计模块进行统计,形成Excel表格,可以按年代排序甄别图书的书龄。对于有借阅率但同一类别比较多的图书一般优先剔除书书龄较长的种类。如果不同版本的替代性图书比较多可以按种剔除,大多数此类图书应按复本剔除,尽可能保留更多的种类。有借阅率的图书同样可以通过业务系统统计模块来统计。对于有借阅率的图书建立剔旧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化剔除,谨慎性剔除。
三、图书剔旧的优先级
图书剔旧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审核性等原则[4]。图书剔旧必须按照剔旧的紧迫性来进行分级,按照分级的优先顺序来进行有序性剔除,直至完成剔除任务的要求。
1.第一优先级一般进行物理性损伤比较严重的书进行剔除,同时可以剔除内容性错误的图书。对于可以修复的图书及时找专业的修复人员进行图书修复工作。对于内容性错误的图书及时登记销毁。
2.第二优先级一般剔除与本校专业设置不相关的图书,对于这类图书也应该单独进行统一管理,不与其他图书集中在一起。
3.第三优先级一般剔除零借阅率的图书,此类图书量比较大,是剔除图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图书应建立相应的剔旧库,按类别有序排架。
4.第四优先级一般剔除有节约率的旧书,对于此类图书应该与零借阅率图书分开存储排架,尤其对于剔除的复本的管理,这些复本可以作为备用图书,一旦某一种图书的复本出现损耗,可以直接从此类被剔除的图书返回书库进行替代。
图书分级剔除的优势在于有序化剔除,防止剔除的盲目性。有序性归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来处理,这正反映了图书剔旧的科学化,系统性原则。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得管理人员对于剔旧图书的管理更加合理化。制定剔除的优先级也为以后的日常剔除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图书剔旧后期管理工作
图书剔旧后的管理工作对于图书馆藏书结构的调整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第二优先剔除的图书不会再进入流通,可以通过业务系统直接剔旧。对于与本校专业设置不对口的图书可以通过赠送的方式来处理,我校对于剔除的一些技术类图书直接捐赠给了本地的一些专业性技校,也使得这类图书真正能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对于第三第四优先剔除的图书,一般采取更改借阅状态的方式来处理。如果采用直接剔旧的方法,在有些业务系统中会被视为馆藏无此书,在采访查重的时候就查询不到,这样就有可能出现重复性购买的情况。我馆采用的是密集书库的方式存放此类图书,通过典藏系统更改图书的借阅状态为阅览,对于剔除的图书仍按照中图分类法的结构顺序排架。
图书剔旧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对调节图书馆藏结构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可以为图书采访工作提供参考。采购人员可将剔旧库内已剔图书作为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做出某类书或某种书的采购决策,有效避免采购失误[5]。集中性的图书剔除也为以后日常性剔除提供了指导方向。
[1]施晓军,浅析图书剔旧标准及其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3).
[2]胡东,对开架图书剔旧的思考 图书馆建设[J].2008(09).
[3]王忠,刘惠琴,谈谈馆藏中文图书剔旧工作[J].图书馆论坛,1995(03).
[4]张春宁,图书剔旧工作——高校合并后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老话题新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
[5]信丹丹,公共图书馆图书剔旧标准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