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凯:追寻心中纯粹的匠心

2017-11-06周献恩

驾驶园 2017年5期
关键词:青岛港港口

周献恩

前言:在国有企业讲求做强做优做大,提效率、降成本的今天,“工匠精神”的真正意味是什么?郭凯,用他独有的方式和12年的奋斗不止,给出了鲜活而真实的诠释——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追求让人艳羡的专业和看似不可能的极致。

他叫郭凯,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流机队的一名装载机司机。从所在的分公司到青岛港集团再到青岛市、山东省的各级技术大比武中,他数次获得或蝉联冠军,堪称“冠军专业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法达6项,仅“节油法”一项在青岛港全面推广后,每年节省油料费用就达2000多万元;去年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此前还荣获过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在小小的驾驶室内,他实现了多年追随的梦想,并成就了一段耀眼的传奇。

磨难 “绝不当逃兵”

记者眼前的郭凯,着一身橘红色工装,三十出头,高高大大,典型的山东大汉,未开口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

当他的上司、师傅,以及工友们聊起他时,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好学、上进,自己不如人时,总会想办法提升。”“不仅机械操控技术一流,而且为人热情、谦逊。”“是郭师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岗位干好了,都是好样的!”面对同事们的评价,郭凯只是笑笑说:“他们抬举我。多亏有了青岛港这个好平台,要不然我还在外面出大力挣钱呢!”

记者了解到,出身于“孔孟之乡”山东的郭凯,16岁那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还需要长期抓药治病。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郭凯本想通过学习跳出农门的,最终只好含泪弃学外出打工,期望学点技术挣钱,给父亲治病。

由于文化低,郭凯先后到过3个省5个单位做学徒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不说,也没学到真本事。最让他难忘的是在天津某车队当学徒,起初并没有去学车,而是被领到了盖房工地,搬砖、攉灰、干苦力……累得他到吃饭点时,拿着馒头就睡着了。

“快别干了,赶紧回家吧!”看到狼狈不堪的郭凯,前来看望他的表哥心疼地说。“我能就这么回去么?人家会说郭凱不行,给累回来了。只要老板还给钱,我还有力气,就要坚持!”郭凯咬着牙说。就这样他硬是坚持了32天。如今提起来,郭凯说是山东的传统及家风支撑着他:“绝不能当逃兵!”

他虽没参过军,但爷爷、父亲都参过军打过仗,大爷还成为烈士,他是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而父亲不怕吃苦、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至今深深地影响着他。

此后,郭凯又尝试过其他职业,尽管收入微薄,但他坚持每月把工资都寄给家里。早餐、午餐可以在单位吃,晚餐就靠下班后卖小饰品挣钱解决了,卖了钱就买几个包子冲饥。

历经千辛万苦,只为追逐心目中的梦想。而远方,究竟在哪里?

转机 “小学徒”有了“大作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青岛港许振超“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的事迹,精神为之一振。从那时起他相信:只要勤奋地学、扎实地干,“小学徒”定有“大作为”!

不久后,他幸运地以农民工的身份加入青岛港,成为一名装载机司机。

在正式上岗前,青岛港安排了6个月的技能和安全培训。培训中,郭凯看到港口师傅们手把手地教,回想自己做学徒时的酸楚,真是又惊又喜!从此,他以小小的驾驶室为支点,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白天,他如饥似渴地练,跟着师傅转码头、下船舱,认真练习;晚上回到宿舍,别人在聊天打扑克时,他坚持复习到深夜。凭借着这股“钻”劲,3个月后他就完成培训,提前上岗了。

然而,刚开始给矿石船清舱作业时,由于经验少,往往在舱壁、角落处留下厚厚一层货,只能由其他工人师傅用铁锨、扫把清理。因为在接卸大型矿石、煤炭船时,卸船机抓斗只能抓取船舱中间的货,边角的货需要装载机倒运到中间,即清舱作业。这很考验装载机司机的技术。

“看到工人师傅们挥舞着铁锹累得满头大汗时,心里太难受了!”郭凯说。

一定要练就精准、快速的清舱技术。于是,他每天操作装载机的方向盘、油门、档位上万次,白天在码头上练到手、膀红肿,眼睛、脖子酸痛,下班回到宿舍还拿着筷子不停地比划。到了晚上说梦话,都说“快点装”。

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技术飞速提升,凡是他清过的船舱,可减少人工清舱量上千吨,相当于30名职工一天的工作量。过去每个舱需要七、八个人去清理,如今一个人可以清两个舱,效率提高好几倍。

由此,他成为现场调度员“争抢”对象,也成为港口保障重点船舶卸船计划时的“必点将”。“郭师傅下舱后,从来不用担心计划完不成的。”青岛港前港公司调度员刘鹏说。而对于清理船舱边角的工人师傅来说,更是一项“福利”。

“只要郭师傅在,那个舱就可以少下人。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前港公司装卸队班长赵彬表示。

由于表现出色,2010年10月,郭凯被青岛港吸纳成为港口正式职工,实现了从没有一技之长的“打工仔”到有着技术专长的码头工人的蜕变。每天上万次的技术打磨,加上对技术的近乎偏执的热爱,终于让他跨越了人生征途中的崎岖,直抵心中的远方。

极致 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他参加之前别人还能拿冠军,他参加了就基本把冠军包圆了。”前港公司流机队队长张迎新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员工岗位成才,本着“干什么,学什么,比什么”原则,青岛港每年都要举行各层级的技术比武大赛。通过比赛,模拟现场作业环境,以提高员工技能和安全作业水平。

“每次看别人的技术比我好,我就特羡慕,总要琢磨出别人的道道后才罢休。”郭凯说。

入港12年里,郭凯连续6年蝉联前港公司技术比武装载机冠军,连续3年蝉联青岛港冠军,并先后在青岛市、山东省举办的多项技能比武中夺得冠军,简直成了“冠军专业户”。

冠军的背后,是他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和工友经常用一些土办法模拟现场实际环境,练习分毫不差的精准度。比如练习用装载机开啤酒瓶盖。用一个庞然大物去打开那么小的啤酒瓶盖,谈何容易?endprint

“练习这些绝活,不是为了摆花架子好看,而是磨合‘人机合一的精准度,这样现场装车作业时就能做到不洒不漏,并大幅提高工效,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张迎新说。

作为服务性企业,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比装卸效率,更要比装卸质量。别看一辆装载机,也是港口服务的窗口。比如给货车装货时,货车司机就希望分量刚好的货被装到车上。多装了出港过磅后就得折返卸掉多余的货,少装了则会被货主扣除运费。

“如果装车能够零误差,他们就会口口相传,都愿意上港口来,我们就有了饭吃。”郭凯说,通过练习绝活,自己对方向、速度以及重量的把握更精准了,装卸作业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如今,他能做到每斗抓取十吨,误差控制在40斤左右。这样装一辆载重40吨的货车,4斗就能装满,误差仅为40吨总量的两千分之一!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能精准操控装载机,还逐渐熟练掌握了队里的挖掘机、叉车、自卸车、拖车等其他机种的操控技术,做到“样样通、样样精。”而在以前,司机一般都只专攻一类机械的。

虽然已经多次获得冠军,虽然装车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但郭凯并未满足。

去年8月底,他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成功地将装载机倒立着,用尾部点燃了7米多高的烟花,惊艳全场!

回到青岛后,他又萌生出了挑战装载机开啤酒瓶盖的想法。

“偶然的机会看到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名录中,大多数是‘老外时,我的兴奋点又上来了!”从此,郭凯又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了冲击。去年春节期间,郭凯登上央视《吉尼斯·中国之夜》节目,在全国观众的见证下,成功创造了装载机开啤酒瓶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专业遇见匠心,郭凯近乎苛刻的倔强已融入血液中,成为匠心的源泉,也成为港口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之本。

专注 抓细节想细节钻细节

仅开车技术好还不行,又省又好才是真本事。

“别看只花了100多元,却解决了棘手的现实问题。”在机械保养现场,张迎新指着一辆装载机上的实时油量显示装置说。

据介绍,实行燃油消耗单车核算,是前港公司近年来推进的重点工作。但推进中遭遇一个难题——机械自带的油料计量装置都是大致显示,无法精确计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湾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尝试了很多现代技术,但要么计量不准,要么容易损坏,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

可郭凯的脑海里一直在琢磨。经多次试验,他最终利用虹吸原理,将油箱内的油料用软管引出,再根据实际标出刻度,这样每台机械花100多元改造就解决了问题。不仅计量可以精确到升,还能长期使用。为此,青岛港集团召开现场会,在集团内所有机械上进行推广。

随后,郭凯又在更大范围的“节油经”上动了脑筋。

前港公司流机队有各类大型机械90多台,每年燃油消耗达5000万元以上,怎么能更省油呢?

他通过自己的装载机不断地总结、实践,从“三少”(少用一秒钟、少加一脚油、少跑一米路)入手,最终形成了包括操作、路线、保养、检查、质量、工艺等环节的“六步节油法”。如今,这套节油法在全港推广,每年可省燃油费2000多万元。

“工作要善于抓细节,想细节,钻细节。”郭凯说,比如装载机装车,一般人认为能熟练装上车就行了。但是如果稍不注意,装一斗货就会多走2米,一斗来回就是4米,装一辆40吨货车一般4斗,这样下来一辆车就要多走16米。别小看这16米,一个台班12个小时就是大数,一年下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尝到了节约燃油的甜头,他又瞄向了队里的另一项成本——润滑油。队里每年润滑油使用费用超过400万元,而在润滑油使用上,机械厂家要求定时更换,不管油质好坏。

私家车能按润滑油的质量来更换,装载机怎么就不能?

然而,要实现“按质换油”存在很大风险:如果按照厂家规定换油,车辆出现问题与使用者无关;如果“按质换油”,出了问题就是使用者的责任。一台设备200多万元,可不是小事!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记者问。

“如果把单位的车当成自家的呢?”郭凯说。

于是,他又一头扎了进去。“按质换油”,最关键、最难的环节就是专门的油质检测设备,当时国内只有一家外资厂商配备。他想去偷偷“学艺”,却被拒之门外。他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在一不懂技术、二没有图纸、三无样本可借鉴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摸索,最终设计出了一套检测设备,一年可省润滑油费用3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进港以来,郭凯和工友先后完成了6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5项国家专利,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作“小鲁班”。他先后总结提炼的“郭凯清舱作业法”、“郭凯带徒工作法”、“郭凯提装车作业法”、“郭凯保养工作法”和“郭凯润滑注油工作法”等6项“工作法”,在港口生产中广泛应用后,为提高港口效率、降低成本立下不小功劳。

每天的工作是重复的,开的机械也是重复的,而从这些重复的环节中,发现可提升的细微空间,并总结归纳,最终获得了技术和人生的升华。

超越 助更多工友实现“蜕变”

今年只有32岁的郭凯,门下已有上百位弟子。但在2013年,郭凯“丢人”了。一直稳居冠军宝座的他,被“90后”徒弟高磊比下去了。在那一年的山东省港航系统第七届劳动技能竞赛中,他领着徒弟一起参赛,结果高磊夺得冠军,而他屈居第二。

“你那么教徒弟,看把你这师傅‘拍在沙滩上了吧。”事后,有亲友数落他。“徒弟超过我,我这师傅脸上才有光呢!”郭凯回敬道。其实,从革命家庭出身的他,助人为乐、家和万事兴的意识,从小就深入骨髓。教学中,哪里有说得不到位的,他总会觉得不好受。

记者了解到,随着青岛港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毕业生逐渐成为机械司机主要来源。这些毕业生入港后,雖然有一定理论基础,但在操作方面毫无经验。2010年,郭凯主动请缨,担任队里的教练员。endprint

初中生教大学生,行吗?当时只有25岁的郭凯心里犯嘀咕。但看到港口生产的需要,看着新队友们的期盼眼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最好的技术教给大家!然而,这些徒弟大多是“90后”,领悟得快,但很多人对学车感到枯燥乏味,对玩电子游戏却很感兴趣。

怎样激发起他们的兴趣?郭凯又琢磨上了。

他和队友们一起制作了3D动漫,把抽象、枯燥的驾驶知识变成“真刀实枪”的动漫视频,既可以单人操作,也可以双人PK。这下徒弟们都来了兴趣,一边看动漫,一边实操训练,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驾驶技巧。

“凯哥总是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讲,生怕我们不明白。一天学完后,还布置了很多作业,让我们迅速成长起来。”徒弟高磊说。

几年来,郭凯已带出100余名徒弟,其中有1人成为技师、23人成为高级工、2人当上班长、5人当上副班长、17人成为车长。在他的感召下,流机队打造出了一支优秀团队,先后创出了十几项全港生产纪录,22次打破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纪录,为中国港口赢得世界赞誉。

更为了不起的是,如今郭凯不仅是大学生的师傅,还成为很多“老师傅”的师傅。

原来,随着港口的发展,青岛港流动机械种类越来越多,形成了装载机、挖掘机、叉车、拖车、自卸车等五大类。以前受传统思想束缚,一类机种只由一批专人操控。郭凯五类机械“样样通”的先例,让管理层看到了“一专多能”的可能性。特别是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开港后,前湾公司大部分骨干司机被抽走,更需要一线司机向“一专多能”转变。

“样样精”的郭凯自然成为这些“老师傅”们的教练。

来到训练场上,记者看到几名以前开过其他机械的老司机,正在郭凯的细心指导下,学习驾驶超大型矿霸翻斗车。每一轮下来,郭凯都会仔细地讲解,一遍遍反复提醒。而训练用的器材、线路等,都是由郭凯带着徒弟们一起设计的。

就这样,他把一身的绝活,以及爱钻研、好琢磨的秉性传授给工友,好让工友们尽早“蜕变”,为提高港口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效力。他也在利用教学的机会,向徒弟们请教理论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好让自己变成更优秀的司机,一个对港口更有用的人。

望着他的背影,记者的耳畔油然响起熟悉的旋律:“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世界上最远的路莫過于自己的双脚,最高的山莫过于自己的心灵。郭凯将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的欲望,化作了一道道脚印,翻越了心灵的高山,也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记者手记: 工匠精神——产业报国的基石

在青岛港2万多职工中,郭凯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司机。但是,他把最普通的工作练成了绝活,练到了极致,实现了让中国工人“长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并由此延伸到降耗和提效等范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

这种自我“进阶”的背后,有家族中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基因,有孔孟之乡的深厚底蕴,有青岛港人才培养的平台动力,更有他每天上万次练习、吃饭时情不自禁比划、睡觉时魂牵梦绕的“魔怔”式追求。

匠,字典里的解释为“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手艺人”。其更深远的含义,在于它代表了一种时代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这是古老中国的传承,也是我们应该坚守的敦厚的底子。郭凯的可贵,在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岛港码头工人对于“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在于他把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对企业的感恩,都化作了浓烈的对极致的追求,并让众多工友将其传承和升华。

在港口竞争激烈的今天,需要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当下,更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品质。他是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产业报国等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的基石。

为郭凯的“工匠精神”点赞!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岛港港口
《威海港口》
Fog
为什么摩尔曼斯克港口永远不会结冰
港口上的笑脸
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去港口走走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再创新高
基于蓝色经济理念的青岛港产业集群研究
2017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借鉴国外港口发展经验促进青岛港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