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打出刚柔并济的交管“组合拳”
2017-11-06肖松
肖松
在机动车与驾驶人数量日益增长和道路交通资源有限的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单纯依靠不间断地严打整治难以解决问题。”4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乐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大连交警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刚柔并济的“组合拳”。
近年来,大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紧围绕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大局,牢牢把握“压事故、保畅通、树形象”的核心任务。特别是2016年以来,支队以整治为突破,以创新为主线,深度融合信息,拓展便民渠道,全力打造大连交警品牌,有力维护了全市道路交通环境整体平稳。
※找准目标 拳击要害
“如何利用有限的警力资源和道路资源来满足群众的道路交通需求,是解决交通管理问题的核心。”大连市公安局副局长宋伟光说,基于这种认识,“以民意为先、以问题为导向”是大连交警交通管理工作的导向。
每一次大型整治活动之前,大连交警都精心制作问卷调查表,并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渠道广泛发布,让广大市民投票选出他们眼中的交通堵点、秩序乱点、事故危点。大连交警根据民意全面梳理得票最高的治理重点,分析研判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通过媒体的深入解读,让每名市民都获得参与感,进而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以去年的‘七类交通陋习大整治行动为例,大连交警支队一周内发动了57.6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和意见征集活动。”大连交警支队支队长徐宏开介绍,他们还通过召开“解码大连交通面对面”主题大讨论,广泛问计于民,并组织37家媒体随警作战,全天候曝光交通恶习,全程报道整治进展,让市民实时得知战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多点发力 拳拳相扣
通过群策群力找准关键症结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切入。大连交警支队政委吕晓威介绍,针对影响路面秩序、造成拥堵的交通乱象,大连交警以常态化整治工作为发力点,动真格、下猛药、出重拳,通过超常规的措施和手段,对重点违法、重点车辆和重点区域实施重拳打击。“仅2016年便开展公共安全月、爱我家园、‘六大亮剑等全市集中统一行动56次,开展区域性整治行动2102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39.3万起。”吕晓威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开展好高负荷、全天候、无死角的整治行动,大连交警实施“由静转动”的勤务模式,积极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勤务组织。
——构建“大指挥”格局。支队建成了全新的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应用整合19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集成化指挥调度平台,划分5大功能区,实施分区控制、合成指挥调度,实现一点触发、全网响应、视频巡控全覆盖。
——优化勤务运行模式。支队以“警力下沉、警务承包、动中备勤”为主导,全面推行全动态、网格化的勤务模式,136个警务责任区协同52处快速反应支撑点和蓝鲨机动队,构建了基础、专勤双层交通安全的防控网络。
——丰富源头监管手段。支队将监理责任下放至中队,开展属地化“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以“见人、见车、见证”为标准,“一对一”检查重点运输企业1414家、重点车辆31.6万辆次;约谈重点企业57家,排查隐患车辆2976辆、问题驾驶人1319名,全部責令整改到位;组织重点车辆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13190人次。
“拳要打得好,不能光练‘筋骨皮,‘内功也必须扎实。”吕晓威说,大连交警通过考核、科技、法制等多种方式,制定了《全员岗位考核实施细则》《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规范用语》等规范性文件。
※吐故纳新 突出服务
“新形势下的交通管理工作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要逐渐从管理向服务倾斜。”徐宏开认为,当前的交通管理工作已越发凸显“互联网+”警务及大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对此,大连交警支队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理念,建立了大连交警新媒体应用中心,实现了交警、新媒体、公众三方互动。支队不断拓展“大连交警”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关注人数已超过45万人;推广交警微信平台轻微交通事故网上定责功能;实行简易事故微信“一步快撤”,事故现场撤离更加高效、快捷;以新媒体应用中心为依托,实行全媒体宣传攻坚行动,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接下来,大连交警还将推出二维码‘扫扫移车、线上审验教育等新举措。”徐宏开说,他们要通过新媒体将便民惠民落实到每一个工作设想中。
与此同时,大连交警已全部按期完成驾考改革、互联网选号、摩托车带牌销售、机动车跨省异地检验、跨省异地缴纳罚款、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等11项重点改革任务,并推进周末检车、办事告知、强化监督、改善环境等多项服务举措常态化。
“针对多次交通违法不接受处理、严重失信的‘老赖和交通肇事逃逸、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人,我们运用大数据手段,加速推进驾驶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库和‘红名单库,列出清单、挂牌督办,点对点地清理整治。”徐宏开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