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
2017-11-06孙立栋
孙立栋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動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改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发展思维活动的自由过程。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数学内容
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互动的过程。尽管当前我们所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这些知识与学生现在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甚至有一些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内容进行适时地筛选,筛选出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买东西,一组卖东西。在实际购物中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认识价格、学会简单的圆角分的计算。如此,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调动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采取知识灌输的单向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的活动性无从谈起。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在做中自主学习。
1.在观察中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采取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学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向学生展示几道口算题:
(21+15)×4=21×4+15×4
(13+15)×6=13×6+15×6
(12+5)×11=12×11+5×11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竖式,在学生观察中启发他们思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表示什么?等号左边的式子有什么特点?(括号内加法,括号外乘法)等号右边的式子有什么特点?(乘法加乘法)如此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可以自主探究出乘法分配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活”了,他们的思维自然能“活”。
2.在操作中学习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玩中学,做中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做中经历从形象到表象,从表象到抽象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在引导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有4个正方形,长方形比正方形多3个,那么有几个长方形呢?”我会让学生摆教具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在摆的过程中思考:摆的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个?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直接算出长方形的个数呢?如此,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发现加法运算,有利于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以小组为形式,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获得有关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复习加减法内容的时候,我会采取四人小组的形式,利用“几个几”这一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当我说“2个9”的时候,学生需要在小组中用加、减等运算讨论出几加几等于18,几减几等于18。最后看哪一组讨论出的算式最多,则为获胜方,予以奖励。如此,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讨论中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实现了合作探究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生活化教学、做中学、小组探究等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教学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贾颖.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