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实践探讨
2017-11-06王兴梅
王兴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问题教学法被重新优化整理,在实现新教育目标上的作用日渐凸显,成为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学习欲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被苏格拉底称作“精神助产术”的教学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问题使学生陷入无法解答的矛盾中,利用“无知”感和价值感刺激学生求知欲,从而促使其主动获取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问题教学法之前,教师有必要首先对这种教学法的特征和优势进行深入把握,给自己一个应用的理由和信心,同时也为在实践应用中充分发挥其效用打下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按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并遵循一定的实践原则才能真正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完整性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问题教学法需要完成“提问→探究→解答→巩固”这一流程,才能实现其教学目标。
如,《虎门销烟》这一课,我认为课文并没有完全讲清楚事件的因果。因而,我将问题的提出设计在了课前的预习阶段,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先行预习并拓展知识。问题1: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问题2: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外国侵略者的嚣张表现在哪里?前一个问题让学生了解鸦片及其危害,后一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国情也即课文的历史背景。这两个问题都是拓展性的,需要他们提前查找资料或向家长请教。在课堂上,我直接进入“探究”环节,一是将我准备的资料展示在屏幕上,二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和整理他们课前准备的信息。之后,组织学生按组回答问题,之后我再进行总结和补充。在讲解文章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朗诵和写感想的作业,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
上面的教学,就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教学法应用过程。
二、适时性的原则
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准确地把握好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急需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桂花雨》这一课时,我先是带领学生通篇阅读文章,让大家朗读了两遍后,我发现,大多学生已经对课文中的某些没有答案的内容产生疑问了。这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利用学生心中刚刚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让他们去讨论、研究解决。(1)为什么“……濕漉漉的,香味差多了”?(2)为什么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第一个问题是文章“期待”与“动手”之间的转承点,第二个问题是文章的精神内核。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一般能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即浓浓的家乡情。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个自然知识题,在学生讨论之后,我拿出一片洋葱,切一个小片,让学生闻一下,味道又呛又辣眼睛,我把洋葱放到水里一浸,再让学生观察,这时,给学生简单地一讲,学生就明白了。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产生了疑问的时候适时抛出的,学生兴趣度高,效果也比较好。
三、针对性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提出的问题要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而进行应用。也就是说,问题要服务于教学需求,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并适应学生的具体条件。如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提出思想理解式的问题,难度过高,学生不能完成解答;如果对高年级的学生提出解字式的问题,又过于简单,学生没有解答的意愿。
如,小学二年级(苏教)下册识字课中“气枪、步枪、机枪”三个词。这里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并会书写这三个词,并能与相应的图片或实物对应产生形象与功用上的关联即可。即,学生能在图片中分别认出手枪、步枪和机枪,并通过教师的指导,知道手枪是手拿着用的枪、步枪是步兵用的枪、机枪是可以连续射击的枪即可。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这三种枪都适合什么人使用?它们的战斗特征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超出了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范围,也耽误了教学的时间。
再如,小学六年级(苏教)下册,《我爱你啊,中国》这一课,如果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这一问题,学生瞬间就可以回答“北方冷南方温暖”,根本没有思考和引导的价值,也就失去了问题的作用。
可以看出,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来操作,不然会起到负面的教学效应。
此外,教师还应把握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效益性的原则,也即问题要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问题教学法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又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的学习,可能会偏离方向,影响课程的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换个角度看,由于问题教学法本身的特点和优势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问题的有效性难把握、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之前就需要考虑清楚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应用问题教学法不是给自己减轻工作强度,而是给自己加压增责。而且,应用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课堂把控能力,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才能保证这种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邵新.浅谈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J].散文百家旬刊,2014(11).
[2]何风娟.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