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朗读亮丽起来
2017-11-06高丽
高丽
摘 要:朗读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小学1~3年级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中,由于处于农村地区,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如方言色彩浓重、语调语速掌握不好、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分别采取了针对措施加以解决,纠正了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朗读;普通话;语调语速;感情色彩
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训练,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根据我校1~3年级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采取了强化普通话训练、规范语调语速、创设教学情境等对应措施加以解决,获得了良好的收效,下面详细進行介绍。
一、农村小学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1.方言色彩浓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因为现在的农村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所以造成了朗读以及人际交流中方言色彩浓重的现象,尤其是平舌音、翘舌音分不清。比如我校很多的学生把“老师”说成“老丝”,把“吃饭”说成“呲饭”,把“颜色”说成“颜设”等。由于学生处于小学1~3年级阶段,正是对语言掌握逐渐熟练的时期,很适合进行普通话教育,所以对于方言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大力度,尽早加以纠正,使学生掌握运用普通话朗读、交流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打下良好的普通话基础。
2.语调、语速掌握不好
另外,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喜欢唱读,或者两个字两个字往外蹦的现象。唱读现象表现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声音高而尖,好像唱歌一样,即不能表达文章的感情色彩,时间长了也容易伤害到学生的嗓子。学生产生唱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含义理解不充分,对朗读方法不能熟练掌握,不会连词、断句等原因造成的。
两个字两个字往外蹦的现象表现为,学生在朗读时读两三个字就停顿,缺乏阅读的连贯性,破坏了文章的完整性。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在朗读过程中的构词能力,导致产生语法错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停顿,在什么地方应该连贯。
3.缺乏感情色彩
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在朗读过程中往往不能用心去朗读。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不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二是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不理解;三是学生在朗读过程缺乏兴趣。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普通话训练
首先我们在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方面,采用了多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的方法进行训练。通过教师的规范用语,在课上、课下营造普通话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习惯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和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促进。
另外,汉语拼音教学是规范小学生普通话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强化汉语拼音训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中存在方言发音的问题。我们在课本的拼音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安徽地方方言的特点,将学生容易读错的字罗列出来,进行拼音注音,做成学习资料,每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以纠正他们的方言发音。
2.规范语调、语速
规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调、语速,我们首先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短一点,即小停顿。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模仿。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在泛读的同时,要注意字词的基础教学,学生在朗读中语调、语速控制不好很多时候是由于对字词不理解造成的,我们通过在朗读前为学生列出文中重点字词进行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提高了他们对语调、语速的掌握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朗读感情
根据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我们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感情的激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朗读的情感。
例如,在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课程开始前先为学生播放了《狐假虎威》动画短片,学生通过对动画片的观看熟悉了课文内容,激发起了朗读兴趣,在朗读过程中充满了感情。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对学生进行错误的纠正,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削弱了他们语言中的方言色彩,培养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正确掌握语调、语速和感情运用,真正让学生的朗读亮丽了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济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