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
2017-11-06周秀玲
周秀玲
摘 要:积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老师讲的、自己想的、自己看的记录下来。针对学习语文为什么要注意积累以及如何积累两个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语文学习;知识积累;积累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一语道出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而关于怎样学好语文的话题,已有不少专家及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的论述。而笔者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贵在积累。
一、为什么要积累,即积累的重要性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大家都懂,微小的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的时间,一定会带来质的提升。一节课积一点,一天积一点,也许十天半月或者一个月,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可当半年、一年或者三年过去,就会感到明显的长进。我们老师就经常看到,平时有注意积累知识的同学,他知识广博,词汇丰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出口成章,写起文章来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苟子也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语文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
纵观古今中外的名家,都十分重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马克思、列宁在汲取前人智慧,创造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过程中,做过大量读书笔记、札记,搜集了丰富的资料。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一刚开始,肉也割不好,可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庖丁解牛的熟练程度是闭上眼睛也能迅速地把肉从牛骨头上取下来。
所以,语文学得好不好,重要的一点是要看他是否能够不怕苦,长年累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怎样积累,即积累的方法
1.课内积累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书本上没有的、老师讲的或者同学讲的、自己不懂的。如在学习生字时,遇到是多音字,我总会让学生说出其他读音,他们不懂时,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并让他们记下来;遇到生字有形近字时,我就让他们换部首变新字再组词;遇到生字是同音字时,我让他们把想到的同音字都说出来,再一个一个地进行区分;遇到生字有反义词时,我会让他们说出反义词,并且让学生随时记下来。这七八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用这个方法,学生一学期下来,就可以积累很多知识。
语文的学习还应多读。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讀,除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意思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要过多地进行讲解,应让学生多读,通过反复地读,他们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如名言警句、优美语句……
语文的学习除了注重多读,还应强调多背。背诵有规范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篇章、帮助理解有益写作、积淀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意义。把好的语言、好的篇章、好的表达方法都熟记于心,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手忙脚乱。
2.课外知识积累
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可以积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我们学校有两间阅览室,我每星期至少安排学生去看两次。他们在阅览室里,积累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这种作用是我们老师讲解无法替代的。读课外书时,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我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电视和网上的视频也很好,好多节目知识资源也很丰富,学生在此也可积累丰富多彩的知识。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积累
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源泉、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也最容易沟通,所以除让学生博览群书外,老师还要让学生参加一些有益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并积累生活的经验。也应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如爬山、旅游、访问、社会调查等,因为书本的积累和生活体验的积累同等重要。如唐代大诗人李白,他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歌,与他酷爱游览祖国山川名胜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一生共游五次庐山,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流传于后世。
写作需要资料和素材,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例、资料,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小发现、某一次精彩对话、某一个感人场面或某一次心灵的感触,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逐年增加,便能为写作积累充足的素材。
涓涓细流,终究汇集成河,百川东到海,也终究造就大海的伟大。只要肯下功夫,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定能学好语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