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
2017-11-06孙岿然
孙岿然
教学中,教师是课改的主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方式。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新,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新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等。所有这一切都有利于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是课堂学生探究的重要前提
探究式学习首先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展和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马戏表演吗?今天让我们看一段精彩的马戏表演。电脑出示:小猴骑着车轮是正方形的自行车,小狗骑着车轮是椭圆形的自行车,小熊骑着车轮是圆形的自行车,小兔骑着车轮是三角形的自行车,他们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让学生猜一猜,谁骑得自行车又平衡又安全呢?为什么?学生各自叙述了自己的观点,一致认为是小熊骑得自行车又平稳又安全。因为车轮是圆形的。为什么原型车轮又平稳又安全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圆的特征,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圆的特点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利用手中的圆,积极观察、测量、计算、对折,探究出圆的特征,从中悟出了实际生活中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道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提供材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借助学具,依据推导直线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动手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分别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分别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等,再四人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直线面图形与圆的关系,总结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学生操作探究过程中经历了辨别—分化—概括—演绎—再归纳这一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在学具材料的背景下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
三、探究式学习中加强集体探究合作交流
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个性自主丰富的基础上,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达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讨论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交流,台上小组开始汇报,台下学生不时加以补充,同学们在交流中互相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意识。
四、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训练,深化探索活动
在学生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并且能对自己的主张阐明理由作出验证,如:在练习时出一道这样的开放性的判断题,在一个长方形物品的每一个面上都捆扎着十字包装绳,需要包装绳的长度应比这个物品棱长总和的长度:选择答案(1)长,(2)短,(3)相等。班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第一个是正确答案,因为物品的棱长总和再加上打结,应该是比物品棱长总和长的,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无法确定,他们的理由是,现实中有许多物品是软的,如棉衣,棉被等。在捆绑时都要扎紧。因此,不需要那么长的包装绳,物品不定,答案也无法确定。他们的回答引起了班中同学的掌声,可见数学的严密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可以循规蹈矩,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积极思维,学生探究意识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大胆尝试,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加强这种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聞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作为学生探究知识的指导者、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究创新,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