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数学课件制作中的双重性原则
2017-11-06国家
国家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对课件制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课件中缺乏吸引学生的元素,或者只重视趣味性而忽视了学术价值,那么课件的效用必将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对小学数学课件制作中双重性原则的应用策略加以探讨和分析,以期全面提高课件制作质量,促使其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件制作;双重性原则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欲望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课堂上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十分理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制作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教学课件,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能够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说,数学课件的制作质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如何提高课件制作质量,使课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值得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一、形象性与抽象性统一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懵懂,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对于数学理论知识往往无法理解得十分透彻,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提高数学知识的形象性,使视频、音频、文字、图片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静为动,化整為零,以便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打好基础。尤其是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呈现给学生,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时,学生通常不能迅速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字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教师可以制作一张具有不同种类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上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学生需要一个一个数出来,不仅费时费力,还会桎梏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排列规律,学会运用已知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例如,将动物排列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那么学生就可以利用相关的定义定理来计算,只需数出边长和高的动物数量,就可以知道动物的总数,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丰富性与适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音频、视频、动画、文字等形式无疑使课件内容更加丰满,如果教师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元素,只是将课件制作成电子版的教案,那么学生就会对课件兴趣不足,无法被课件内容所吸引。多媒体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最大化挖掘多媒体的优势,将其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内涵和魅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时,教师可以将几个图形放置在方格中,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图形和方格要用两种颜色来表示,还可以将图形移动到方格中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图形的面积在移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适度,不能一味注重课件内容的丰富、有趣而采用与数学教学无关的事物,有些教师往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动画和音乐,虽然学生上课不溜号了,但是也忘记了数学学习的根本任务,阻碍了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引导性与交互性统一的原则
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课件制作中,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讨论、比较、交流等活动,使课件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能够成为增进师生互动交流的工具,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组织工作提供便利。所以教师在课件制作时要善于设计恰当的情境和问题,科学安排学生的参与过程,这样才有利于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时,可以用图画展示12只苹果,并提出问题:“你会怎样把这12只苹果平均分开?每份如何用分数表示?”然后再设计课堂讨论环节。这样的课件设计和教学安排,才能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收获和见解,为学生营造一种合作、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遵循双重性原则,探寻这些原则之间的平衡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从而真正实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高志刚.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
[2]杨晓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