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社会学分析
2017-11-06曹小丽
曹小丽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首次将“社会适应”纳入课程目标,认为体育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社会学角度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功能、社会角色、社会群体进行简要探析,希望能为解决当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社会学;社会功能;社会角色
一般教学理论认为:“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教育,课堂首先是一个社会范畴,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才是一个教育范畴,是教育的一个构成要素。”这句话充分揭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组织小学体育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仅在简单进行知识传授,还在体验鲜活的社会群体生活。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功能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五大社会功能:控制功能、组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和教化功能。课堂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微型社会,从社会学角度去认识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不难发现,仅仅依靠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时很难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考虑,教师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多个角度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调控,尽量为学生创设文明有礼、开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自觉参与运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足球项目教学时,首先要优化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运动设备,鼓励他们每个人积极参与足球比赛。学生踢足球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过多苛责,应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当前动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求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应问题。在教师的谆谆诱导下,学生学习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才能有条不紊继续下去。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角色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分别有教师和学生两大角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出现对自身角色认识不足、忽视学生角色结构的问题。
很多教师只认识到了自己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多重性特征。事实上,除了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者之外,教师同样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启蒙人、宣传员,是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塑造者,是优秀体育人才的伯乐,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参与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极为关注自身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者这些角色的完成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更为关注自身多重角色的完成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授人以渔”的本职工作,还应当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角度出发,努力当好启蒙人、宣传员、塑造者、伯乐、实施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学习主人翁的重要角色。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学生学习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的前提下,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学习主人翁角色,这样的课堂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群体
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有经验的教师能明显发现: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有时并不是出于教师过多的强调与要求,更多对整个同龄人群体的反应。群体动力对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当课堂中的大部分人都积极向上、热情参与教学活动时,其余人也不好意思造次,经常更加愿意投入这个同龄人群体之中,以求获得更多的认可与关注。但与此同时,如果课堂上的大部分人兴致欠缺、消极应付教学,受到這种群体的情绪影响,余下的人也容易分散注意力,不乐于配合教学活动。
这个理念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普遍受到体育教师的认可与支持。纵观当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绝对不是一个让人感到陌生的关键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人际交往,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也不可能帮助学生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身处于同龄人群体之中,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才能进一步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也才能大大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究,努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实现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社会学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于当下体育课程改革事业的推进具有深远意义。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该进一步凸显它的社会学价值,努力让课堂活动更接近于校园之外的社会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有不少教师认识到了小学体育社会学分析的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有关此方面的教学研究还不够多、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希望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致力于此课题的研究,促进小学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丁海康.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