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

2017-11-06王铁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职业教育

王铁生

【摘 要】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当代中国职业教育领域有着自己的哲学图景。论文试图从认识指向、价值取向到实践导向,探析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想在当代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认识、价值及实践之路,以期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

【Abstract】Humanistic philosophy though in career education has a wide influence. It has its own philosophy outlook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outlook,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 to researches the understanding, value and practice method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though in career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rea, in order to provide help to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

【Keywords】humanistic; profession education; philosophy thought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114-02

1 引言

人本主义,词源为希腊文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古典人本主义与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在西方教育哲学史上,古典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有关教育哲学思想。自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影响日益扩大,并广为人们所接受。从夸美纽斯、卢梭、狄德罗、康德、费希特到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古典人本主义教育发展到了顶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始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受罗杰斯、马斯洛等的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出现了实用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2 认识指向:从专业领域细分到人本身的发展

人本主义思潮本就是脱胎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一种认识体系。在认识指向上,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具有自身明显的认识定位,把“完整的人(wholeman)”作为核心概念,“以人性为本位”。亚斯贝尔斯说,“哪里围绕着职业知识,哪里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精确的专门知识。”[1]我国职业教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育工作者挂一漏万,过多的知识灌输、技能训练,不断细分了专业知識,细化专业领域,以致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刻板、狭隘和冷漠的现象。

作为重视人的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潮,主张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工具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要从根本上将人的发展置于人性培育与人格健全之上,置于个体内在的潜能和后天的努力实现之上。在人本主义教育哲学那里,人才是最重要的。正如R·W·利文斯通所说,“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灵活的头脑,使学生能很快理解他人的观点,而不只囿于自己的观点。”[2]我们认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四个共同指向:

一是重视“完整人”的教育;

二是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是重视“人文科学”的教育价值。

从这四点指向来看,人本主义职业哲学思潮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不是空想主义,主张职业教育应在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的同时,更应关注从职业的专业性到个人成长过程,都要坚持人本身的个性发展。

3 价值取向:从万物尺度到个性化尺度

价值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在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界,价值问题一直为有志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推进者们所关注。在今天,由于价值取向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其核心要义的回归和被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哲学图景正在重新被廓清。在职业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思潮倡导以人性为本位为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3]把人看成是评价教育好与坏、是与非的尺子。

人本主义强调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注重独特的价值作为,用独特的视野发现新的世界,让有价值的东西焕发出新的光彩,熠熠生辉。就一般意义而言,人之理有二:

一是自然界的“物理”;

二是人之间的“情理”。

在人本主义看来,我们固然要学习、掌握自然界的“物理”——专业细分某一技术或技能,但更为重要的是认识、领悟人之间的“情理”。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其个体性,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他们充分地开发其潜能。正如法国教育家余伯尔所讲的那样,只有通过教育与发展并经过若干阶段,人才能成为人。就教育价值而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在育人过程中有效促进受教育者间的相互走进和真诚合作,特别是用价值情感促进人的个性化独特价值。人本主义思潮“强调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与他人很好地相处;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向自我实现的发展。这种教育将帮助‘人尽其所能成为最好的人”[4]。endprint

4 实践导向:从情感教育到课堂中心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开创了一个职业教育时代,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思潮主张教育实践导向主要为三个层面:

一是在技能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在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应从抽象理论转向实际应用和行为活动,特别注重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和情感疏导,让学生回归生活,重视学生情感。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哲学思潮主张推进“情感教育”、“情意教育”、“整合教育”,并努力为受教育者提供有助于个人选择的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其能够快乐学习与成长,尤其是创造性思考与发现。

二是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关照学生体验。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主张,专业教学实践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价值观,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自体验,在经验中的自我发现,倡导学生通过专业的实践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提出,“要让人们学会直接地用新鲜的目光检验现实,而不是只研究别人的实践结果,因为经验是不可由别人代为获取的。”[5]

三是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中心地位。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主张,课程重点不在教材而在受教育者个人,其核心要义是要将情感、认知或技能点和学生实践行动整合起来。特别是,要求学生成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计时要将授课内容与受教育者所关心的事情联结在一起,真正让受教育者以“主人”身份成为课堂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作为课程传递的对象,而非学生。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潮反应在课程设计、课堂讲授过程中,更多偏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爱好,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态度。

5 结语

总的来说,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思潮掀起的可能具有独特的范式意义,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而言或许具有直接的启迪价值。

【参考文献】

【1】亚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R·W·利文斯通.保卫古典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沈正元.浅论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5):34-3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职业教育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