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不放弃不抛弃
2017-11-06刘杜伟
刘杜伟
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都感觉教起来较费力。学困生又名“后进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对学困生的转化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及行为能力差,他们在教师眼里是后进生,在家长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个别人的歧视,家庭的威压,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压力,他们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影响,有些教师往往视之为劣等生,嫌他们素质太差,难成气候,从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让他们自尊的心一次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与梦想在斥责声中一次次破灭,原本自卑之心更加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加抑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成绩往往反映了学生心理活动的功能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低得多。由于各种不良因素,造成了学困生学习上的失败,他们表现出更明显的强迫症状,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较为严重的忧郁郁闷心情,焦虑水平高,在思想感情及行为等方面,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具有敌对性等。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正确理解,认真对待学困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其实学困生与优秀生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到冷落,其实他们一般都很焦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相当敏感,外表不善于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多多理解学困生存在的原因,认真细心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既要一视同仁,更要有所侧重。
自尊是个体完善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学困生表面上看上去不珍视自己,但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受人尊重的意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應该细心体察他们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更多、更细心的关怀,以平等的心态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多鼓励,决不能歧视他们。还要有所侧重,教师应该在“感情投资”上多增加一点,在学习方法上多指导一点,在锻炼机会上多给一点,在表扬奖励上放宽一点,在耐心上多忍受一点。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更动人心,更能体谅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他们会努力地控制自己,在学习上表现自己,他们的进步会让教师感到吃惊。
(三)做好换位思考,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
作为教师,更应该体会到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障碍。因此,教育者要善于“移情”,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门着想,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他们的心去理解世界。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的,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挨批评成了家常便饭,教师给于他们的表扬显得吝啬得多。由于学困生的特殊经历和思维方式,他们更容易把别人善意的批评歪曲,甚至产生情绪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多用表扬的办法来对待他们。
(四)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差,教师讲的内容大部分都懂了,但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所限,还是一知半解。如果教师不注意到这一点,不顾教学实际,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统一标准去要求学生,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给他们降低一定的难度和目标,作业布置上开一些“小灶”,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孩是祖国的花朵,有凿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教师要共同携手,以辛勤的汗水、恒久的耐心、火热的爱心来精心培育那些迟开的花朵,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相信学困生一定会绽放,也迟早会鲜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