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2017-11-06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兴趣也是大幅增加,一个显著的表征是各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的力度明显增多,各国媒体在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上发挥着极为重大的作用。问题在于,到底是什么关键性的因素影响了各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这些因素又最终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德国学者Sabine Mokry 发表于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最新一期的论文,采取对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五份主流周刊(包括《经济学人》和《新闻周刊》)的定量分析,加上对驻华记者的访谈,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媒体在塑造中国国际形象背后的影响机制。
在分析中,作者选取的时段是2009-2014年,重点聚焦于这些对华报道的信源,即谁的陈述将呈现在欧美主流媒体上。从报道的数量来看,北京奥运会后,这些新闻周刊的对华报道基本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而且涵盖的内容亦包括中国内政外交方方面面。就新闻的整体信源而论,中国官方机构和各国专家各自提供的内容占这五大周刊中国报道信源的 25%左右。就此,作者的这项研究有四個方面的重要发现。
第一,在官方机构方面,中国中央政府各部门是这些周刊的主要政府信源(约占52%),与之相反,地方政府则只提供了极少的信息给外国媒体(约占7%)。究其原因,中央政府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已经意识到政府公共关系在塑造自己国际形象的重要性,因而开始对外国媒体的对华报道呈现出开放和积极合作的姿态,政府部门公共关系的职业化亦加速了这个过程。而地方政府则始终对外国媒体保持一种戒备的状态,担心这些报道会揭露自己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处处限制外国记者的采访。
第二,就学者而言,一般的认识是学者有着比中国政府更多自由发言的空间,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在这些媒体引述的专家信源中,只有18%的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大部分学者是海外的中国研究专家或分析人士,其中之缘由在于中国学者对接受外国媒体采访越来越谨慎,担心给自己带来麻烦。
第三,随着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兴起,外国记者越发容易联系到事件的亲历者或目击者(占87.4%),这些个体为报道提供了一手的细节。
第四,中国媒体的报道和记者也是外国报道的重要信源,其中引述中国媒体的占43%,信息来自中国记者的占19.4%。这意味着中国媒体报道所提供的信息受到国际媒体的相当重视,而不再是欧美媒体之间相互援引。
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在国际媒体上,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塑造,事实上主要取决于中国政府、学者、新闻当事人和中国媒体,而这四者提供的信息,又取决于中国的媒体生态和政府行为,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是中国媒体,它们的信源是外国记者新闻写作的重要素材,但是这一信息又深受中国媒体报道尺度的影响。这项研究显示,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是多方合力的结果,但主要还是中国自身要敢于以开放心态来面对世界对中国的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之谓也。(文/草苍)
S. Mokry, “Whose Voices Shape Chinas Global Image? Links Between Reporting Conditions and Quoted Sources in News about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26(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