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017-11-06袁小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0期
关键词:多义语段段落

袁小进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中考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中的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或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 要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的时间。

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阅读题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阅读题的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供学生解题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在这类阅读题中,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地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义语段段落
趣味•读写练 答案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锦瑟》赏析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