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品析,在想象中诗意飞扬

2017-11-06禹成正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0期
关键词:康桥诗意意境

禹成正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人类精神园地里的长生果。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含蓄深沉,意象丰富,是中华文化的至宝,是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古文化的窗口,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渠道。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沐浴经典的芬芳,感受诗意的魅力,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梦想。

一、诵读让诗意轻舞

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学诗歌,明意境,悟情感,需诵读,诵读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诵读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意;诵读能加深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悟作者的情感;诵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蜀道难》时,可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先由教师范读,读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然后学生自由读,自主感受诗风;再由教师指导诵读,再现诗中的意境。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蜀道难》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指导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在朗诵中,学生可以体味到:李白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神游天地之外,跨越蜀道凶险的路途,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为读者创造出了瑰丽而又神奇的诗意美。

二、类比让诗意鲜明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诗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诗歌中进行类比教学,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更充分地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体会诗歌的丰富多彩。在比较中寻找相似点,在比较中体会差异性,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如,在蘇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首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进行比较学习。在比较中,学生很容易发现:两首词都用了典故来表情达意,简省精练,用意深远。但用典故的目的却有所不同:苏词中只提到周瑜一个历史人物,辛词却提到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五个历史人物;苏词是借写周瑜抒写自己想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而辛词却是借众多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既担忧国事又报国无门的复杂心情。因此,把相同风格的诗歌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比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三、想象让诗意飞扬

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黑格尔说:“诗所有的因素是创造的想象。”可见,想象在文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诗歌教学中,如果没有想象的介入,再优美的诗词也只是一行行抽象的文字符号,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生动的诗歌境界。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诗歌意境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帮助学生感知到更鲜明、更生动的文学形象,充分领略作品的意境,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可引导学生赏析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让学生在诗意中阅读、品味、感悟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多彩,给人力量,促人上进,催人奋发。

四、拓展让诗意升华

在诗歌中漫步,会越来越觉得:短小精练的语言文字蕴涵着无限丰富的内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研读重点词句,挖掘深意,品味诗歌写法,体悟情感,升华主旨。同时,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灵活地拓展诗歌教学,一般的做法是:可从诗意着手进行拓展,也可从诗的写法着手进行拓展,还可从诗情着手进行拓展。

如,教学《再别康桥》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会觉得这首诗歌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质疑:这种感情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吗?进而引出意象,拓展回顾初中学过的现代诗歌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让诗意得到升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康桥诗意意境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春色满园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一朵花的意境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
我的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