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武术传承研究热点及演进态势可视化分析
2017-11-06潘炎王林
潘炎+王林
摘 要:以CNKI数据库中有关我国武术传承为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Ⅴ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我国武术传承研究主题的高产机构与高产作者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分析表明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呈现波浪式的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传统武术本身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文化、文化传承,并逐步演化到地域武术、民间武术、传承方式、传承人研究等多元化方面。综合来看,我国武术传承研究发展迅速,内容不断拓展,横向及纵向逐渐分化加快,宏观及微观层面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武术传承 研究热点 演进态势 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15—05
中华武术犹如千姿百态的英雄画廊、万种风情的历史长卷,见证的是华夏历程,负载的是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武术早已演变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系统,成了国人用以教育后代的图腾。[1]传统武術是以具有攻防含义的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散手和各种功法为主要练习形式,注重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它是中华武术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传播的重要载体。但是近现代以来,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却好似深陷泥沼,桎梏不前,自身体系呈现出明显的萎缩趋势,大众对于传统武术的认识日趋淡漠,传统武术的传承也出现人才断层,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武术传承的相关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却仍然难解燃眉之急。因此,对目前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探索武术传承相关的研究脉络,能够帮助学者们把握该领域研究动向、了解研究前沿热点、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激发学术热情,同时对促进我国武术传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竞技体育的不断冲击,在建国后想逐渐形成了“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区分。“竞技武术”作为武术体育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近年取得巨大的成功, 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赛事体系, 成为非奥运项目中的重要国内外体育项目之一。“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拳种流派的代称, 在竞技武术的冲击下, 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异化, 已经不能代表“非竞技武术”,且其传承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4]本文研究的传承,意在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之上,依据这一界定,对符合研究需要的数据进行了查询(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数据来源选取核心期刊基于以下考虑:刊载我国武术传承相关文献的期刊众多,但是期刊办刊水平不一,文献质量参差不齐,且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因此选取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更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由于核心期刊存在变动,本研究拟采纳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且仅收录不同版本(1992-2015年共计8版)中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献数据,被排除在外的期刊便不再收录(例如《体育科研》1996年后便不再是核心期刊,故仅收录该期刊1992-1996年间刊载的文献)。按照以上检索方式,共检索出579篇相关索引文献。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其中非核心期刊文献、内容重复的论文、新闻报道及其他无关内容,最后共获取有效样本110篇。
2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用来分析和可视共被引网络的JAVA应用程序。目前国内体育学术领域多使用CitespaceⅢ及之前的版本,本研究使用基于JAVA平台的新版本CitespaceⅤ(5.0.R1.SE.9.4.2016)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高产机构合作关系、高产作者合作关系使用institution、author等多元功能进行分析处理,运用最小数算法(MST)对关键词共现进行呈现,直观形象地揭示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利用EXCEL对我国武术传承领域学术文献的年发文量、主要来源期刊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文献的数据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描述与解释。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武术传承研究年发文量
综观我国武术传承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如下特征:(1)1992-2016年间我国武术传承研究年发文量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2)开篇之作为1998年程大力,黄静,刘锐发表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的两篇《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系列文章;(3)2007年成为年发文量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较为罕见,核心期刊年发文量尚未超过10篇,之后该主题年发文量呈现出波浪式的增长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了目前的峰值(见 图1)。
我国武术传承研究发文量呈现该趋势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虽然我国对于武术的研究很早就开展起来,但武术传承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所以在2007年之前相关研究并不突出;(2) 2007年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全民健身热情洋溢,同时武术项目面临申奥,在武术研究迅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武术传承相关理论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发文量得以爆发;(3)波浪式增长的发展趋势正印证了我国传统武术发展道路的荆棘载途。武术传承作为其发展中的一部分,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相关学者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学术热情;(4)武术传承相关研究日趋科学化,分类更为细致,思路更为清晰,内容不断创新,这也使得该主题相关研究得以持续发展。endprint
3.2 主要来源期刊分析
本研究的110篇文献分别刊发在32家期刊上。载文刊物呈现如下特征:(1)刊载武术传承研究4篇以上的刊物共有15家,共刊载86篇文献,占据了半壁江山;(2)《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载文最多,时间主要集中在2007-2016年,《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大部分刊物的载文时间也集中于该时间段,这与同一时期武术传承的迅猛发展不谋而和;(3)武术传承相关研究受到了不同领域刊物的重视,但体育类期刊更为关注该主题相关研究内容(见图2)。
结合本研究载文期刊的关注点(见表2)可以看出:(1)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传承与发展、文化传承、传统武术传承、民间武术传承及地域武术传承,其传承的方式也引起了众多期刊的关注,这也为武术传承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2)部分刊物关注点较为独到,除了上述的共同关注点外,还注意到了传承人保护、武术传承的产权保护、民俗艺阵传承、武術教育传承及传承与变异等方面。(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作为载文量最多的期刊,刊载了多篇高被引文献,扩展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启发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思路,使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创新。
3.3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我国武术传承主要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共有90个节点和55条连线,呈现明显的集中-离散现象,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节点的大小代表研究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寡(见图3)。具体来看:(1)全国各大体育院、系是目前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的中坚力量。上海体育学院作为最大的中心点一枝独秀,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机构均与上海体育学院互相联结,同时又形成新的发散;(2)对该主题进行研究的机构数量众多,部分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但更多机构则是各自为阵,合作氛围不够浓郁,合作态势也不稳定。如今是团体协作的时代,科学的众多门类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已经发展成为结构复杂的大科学系统。[5]各大研究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优化资源整合,碰撞出更多创新理念与思维。
我国武术传承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同样呈现出集中-离散的状态,图中共有155个节点和104条连线,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发文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发文作者之间的相互合作,节点的大小代表了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寡(见图4)。学者的知识产出能力能够通过其发文的数量来反映,而作者的成就与其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高度相关,其高质量论文数量与科技成果成正比。[6]另外,科研团队是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重要合作方式,它不仅能够提升研究成果的产出,还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1)我国从事武术传承相关研究的学者研究起始年份最早开始于1998年,但断层现象明显,2007年后才开始逐渐形成较为稳固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团队;(2)部分学者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均隶属同一单位、来自同一个地区或者曾经有过一起求学的经历,其中以上海体育学院最为突出,发表3篇文章以上的作者大部分任职于上海体育学院或者曾经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3)目前各科研团队尚未形成跨区域、跨行业之间的合作,而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论文的合著率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刊物的平均合著率为70.5%[7],表明该主题相关研究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3.4 主要作者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能够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与相关学者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导出数据后,因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文献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需将表达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合并和汇总。[8]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国武术”合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合并;将“武术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合并等等。通过上述适当调整,得到关键词突现网络的主干结构,图中共有165个节点,195条连线,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节点的大小代表了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节点外环的不同颜色代表关键词的共现年份,连线越多则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多(见图5)。具体呈现:(1)“传统武术”“武术文化”“文化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出现频率与中心性最高的几个节点;(2)各关键词节点互为联结又层层发散,其中“传统武术”的节点外环年轮层次分明,表明该主题研究关键词共现年份较多,而“武术文化”、“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与发展”等热点内容也产出了许多优秀成果。
被引频次和中心性值都较高的节点代表了该主题研究领域的热点,结合表4来看,1992年以来我国武术传承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1)传统武术自身,学者们探讨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分析了目前传统武术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未来传统武术的发展路径;(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学者们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文化”及“文化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传统武术内涵的凝练及提升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9];(3)地域武术、民间武术、传承方式与传承人。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内容也逐渐细分,地域武术、民间武术发展为该主题两个重要的研究分支,同时传承方式与传承人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受到学者们更多的关注。endprint
3.6 研究热点时区演进分析
时区图是由一系列依次排列的条形区域组成,每一条区域代表一个年份,每一个落在不同区域的节点代表研究热点的起始时间,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相关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绘制热点时区图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我国武术传承研究热点时区图表明:我国武术传承的早期研究不温不火,由于2007年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热点较为稀疏且分散,武术传承作为最大的关键词节点贯穿了2007年后的整条时间线且与其他时期的研究热点均有联系,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武术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上。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学者们的关注热情也逐年增加,研究视角更为多样化,研究热点也向着多元化方向过度,除了对于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外,民间武术、地域武术、传承方式、武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该主题相关研究与其他学科保持关联,“功夫电影”“空间正义论”“身体观”等名词开始出现在学者们的论文当中。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传承相关研究不断扩展,横向及纵向逐渐分化加快,宏观及微观层面不断深入发展(见图6)。
4 结论
本文选取了1992年以来我国武术传承研究领域的110篇核心期刊研究文献,以统计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法呈现了我国武术传承的相关研究状况,包括历年发文量、载文期刊分布与关注点、研究机构与作者的分布及合作关系、研究热点与时区演化。结果如下:(1)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2)高校体育院、系目前是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的中坚力量,但各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相对有限,大多数均各自为阵;(3)目前我国武术传承研究局面繁荣,研究学者众多但并未形成争鸣与商榷的学术氛围,科研团队较少,更多学者实为单兵作战;(4)我国武术传承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传统武术本身,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文化、文化传承,并逐步演化到地域武术、民间武术、传承方式、传承人研究等多元化方面;(6)综合来看,我国武术传承研究发展迅速,研究内容不断拓展,横向及纵向逐渐分化加快,宏观及微观层面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粟胜夫.論中华武术之核心理念[J].体育科学,2014(11):27-35.
[2] 粟胜夫.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40-44.
[3] 邱丕相,蔡仲林.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
[4] 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40-44.
[5] 谢彩霞.国际科学合作研究状况综述[J].科研管理,2007(3):176-186.
[6] 高 明,段 卉,韩尚杰.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1):4-12.
[7] 司虎克,苏宴锋,蔡犁等.体育科学研究合作网络的演化与特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6):1-5.
[8] 王俊杰,王培勇,徐 坚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J].体育科学,2012(10):77-84.
[9] 王 林,虞定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4):85-88.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 Trend of Wushu Inheritance in China
Pan Yan Wang Li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core periodical literature abou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Wush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CNKI database,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cessing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related data by means of Citespace V software. In the way of knowledge mapping,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 productive institutions and high productive authors,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 proces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hinese Wushu inheritance research showing wave development trend,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traditional Wushu and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Wushu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and gradually evolved into regional Wushu, civil Wushu, inheritance, inheritance diversity research etc.. On the who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inheritance in 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ntent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visions are gradually accelerated, and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are further developed.
Keywords:Wushu inheritance research hotspots evolution trend visual analysi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