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开放课堂 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2017-11-06沈爱民
沈爱民
(诏安县四都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建构开放课堂 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沈爱民
(诏安县四都中学,福建 诏安 363500)
随着教育越来越现代化,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要求。学习地理是一个逐渐认识世界的过程,而开放式课堂相较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巨大的优势。教师还应将所授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适当运用多媒体构建网络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文章就如何建构开放课堂,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从联系实际、自主探究、融入网络及方式多样等四方面入手展开详细阐述。
建构;开放课堂;地理核心素养
一、联系实际,培养分析能力
地理是一门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体现地理知识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并结合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实施教学,以达到学以致用,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外力作用”时,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塑造四种方式在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讲到风化作用时,教师预先准备一些表面风化的小石头,学校周边建筑工地很容易找,每五人分一组,每组分几块小石头,让学生用手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结合实际,再引进风化作用概念。讲到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时,笔者准备了一个小实验,用一个盆装沙子,并把沙弄成山的模样,用涓涓细流在“山顶”冲洗。观察: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亲自观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侵蚀、搬运、堆积三个过程,再结合下面图片(见图1),然后让学生分析,总结搬运作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概念。
图1
学生通过亲身亲历,结合身边的地理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很好地理解了“外力作用”的知识要点,课堂积极讨论,总结分析,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这节课有了巨大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素养。
二、自主探究,激活创新意识
随着国家新课标及新高考的变革,学生的学习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提升学生主动探寻的能力,在快乐中学好地理知识。
比如,在教《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这节课时,首先,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水体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包括三种∶固态、液态、气态。接着,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自然中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学生很快讨论起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假设∶水会蒸发,那么有可能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云,经过风,云被吹到各处,再通过雷雨天气下雨,水渗入到地表中或落入江河湖海中,一部分供人、畜饮用,一部分经过地下河汇入江河湖海之中。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创新性地构画出了一张水循环概况图。
结合图,学生很快总结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很好地了解了每天都必须饮用的水到底是从哪里而来的,以及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比如中国古典诗词句中,不乏蕴含地理知识的名句,像《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首诗就蕴含了地理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很容易判断这诗句有瑕疵,根据水循环原理奔流到海可复回。通过这样让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融入网络,拓展认知视野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由于地理学科知识与全球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传统讲述往往速度太慢而且拓展性不高。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融入网络,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
比如,在教《热力环流》这节课时,在教学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后,笔者用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城市热岛环流是热力环流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这一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笔者用多媒体构画出一副动态图。
在动态图中,学生可以看到∶城市中心生产生活(如工厂、空调、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等各种电器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大量热量,因为大气热胀冷缩,靠近地球表层的地方形成大气低气压,郊区气温相对低,大气流往下压,地球表面就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高空由城市流向郊区,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学生一边观看动态图,教师一边进行讲解,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白了这样的环流就叫城市热岛环流。通过拓展这一内容,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那山区夜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隐含着这方面地理知识。那四句诗的意思是说:你们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也不知道呢,哪天回家还没有确定下来,应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之时吧。当真有一天的话,我们在西窗下围坐在一起,一起裁剪烛花,然后我们互诉巴山夜雨之情感,岂不美哉!那“巴山夜雨涨秋池”又是怎样形成“涨”的呢?通过这样富有诗意的教学,再结合一些图片示意巴山夜雨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学学生认知视野大大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可以比较形象地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增大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和地理核心素养。
四、方式多样,提升学习热情
学生认知水平千差万别,若教师的授课形式过于简单化,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取得良好授课效果。教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一)师生碰撞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教师要用真情去关心学生,学生才信其教,服其管,才能做学生尊敬的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必须真情以待,对待学生平等热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错误理解要悉心指导,戒骄戒躁,不要盛气凌人,要尊重学生人格。这样,学生心中有教师,才会对教师教育认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要备教材、备学生,切记不要过于单一,比如,根据教师的讲课习惯、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水平等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的氛围取决于学生的活跃程度。学生愿意回答问题,敢于提出新问题,教师要支持并鼓励。同时,教师结合本节课实际,适当增减授课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大胆取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鼓励学生多坐在一起研究问题。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某些特殊的地理特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优化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不要只看分数,分高就是“好学生”,分低就是“坏学生”。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综合各个学科知识来解决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愉悦学习,快乐成长,这样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学生解答地理问题的综合素养。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不能单单成绩至上论,要综合考量,比如说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教师不要把高考做为终级目标,而要注重过程,培养能力。还有在实际课堂的操作中有目的地引导读图识图,巧用有用的地图,把地理知识与地图结合在一起,用好用活地图,巧设疑问。如在教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洋流流向成因与“三风四带”有关系吗?二是南北半球有几个洋流中心?三是暖流与寒流性质有何差异?四是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怎样形成?通过教学结合地图识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联系实际、自主探究、融入网络、方式多样等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融入网络,拓展其认知视野,教学方式多样,增强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开放式课堂上快乐地学习,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1]毕丽丽.活动的运用和教学设计[J].文理导航,2011(2).
[2]邹丽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发展课堂[J].教育,2017(3).
[3]孙京秋.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2016(12).
(责任编辑:曾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