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17-11-06军,蔡

社会科学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碳循环商业绿色

王 军,蔡 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 军,蔡 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建立动静脉闭合循环的绿色低碳商业体系,日益受到关注。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的岛国,通过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构架“官产学民”的合作体系,打造完善的静脉产业体系等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建设和发展。日本的成功表明,动静脉闭合循环的商业体系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框架基础,“官产学民”四位一体的驱动机制是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强化政府主导职能,加强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完善我国绿色低碳法律法规,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改革财税政策,激励引导各市场主体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培养绿色低碳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动静脉商业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成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媒介商品流通的商业,是打造和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的桥梁和枢纽,没有“动静脉”闭合循环的商业体系,就无法建立真正的循环产业体系,商业的绿色和低碳程度直接影响着产业体系的绿色和低碳。因此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必须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商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建立和完善决定着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立的成败和成效。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的岛国,长期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无疑为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主要举措

日本在1955年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然而伴随着GDP的飞速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纷至沓来。能源消耗量激增,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四大公害(水俣病、疼痛病、新潟水俣病及哮喘病)井喷爆发。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本社会不得不把目光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移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上来。

首先,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地方公共团体最先行动起来,他们运用宣传、号召等方式使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参与环保。随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监管,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对新型环保科技进行研发。而企业面对严峻的现实环境也开始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配合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和实践,大力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多年努力,日本建立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官产学民”的合作体系、静脉产业体系等,终于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控制在了一定程度之内,并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切实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增长不再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一)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打破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不能靠人们的自觉自律来自发实现,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制约。为此日本政府颁布了许多有助于推进循环商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见图 1)。

图1 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在众多有关循环商业的法律中,最为基础是《环境基本法》。它的前身是1993年制定的《环境对策基本法》,制定的目的在于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明确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国民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2008年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在循环商业体系中,社会各大主体应该负有的责任。

2000年,日本颁布《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确立了“排放者责任”(PPP:Polluter Pays Principle)和“扩大生产者责任”(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这两项原则,更加具体地对生产者的环境职责进行了规范,是《环境基本法》的进一步深化。

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来自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来自于废弃物的合理排放。为此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和《废弃物处理法》,规定了著名的“3R”原则,即再生利用(Recycle)、减少废弃物(Reduce)和再利用(Reuse)。

在200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的所属机构都必须制定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提交报告。并且,建立了绿色采购联盟(GPN),减少政府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宣传绿色采购理念、提供绿色采购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日本政府还相继出台了《家电循环利用法》(2002年)、《食品再生利用法》(2000年)、《汽车再生利用法》(2002年)、《建筑再生利用法》(2000年)等专门的行业法规,详细规定了该如何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明确了各方责任,并且间接推进了“环境适合设计”这种新的理念(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即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商品能够在废弃时易于拆解和分解处理,方便在循环利用时能尽可能减少损失和污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促使企业去开发和生产容易被再循环利用的产品,对各经济社会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管,同时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广循环商业,让各方都积极参与进来。

(二)构架“官产学民”的合作体系

循环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官(政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机构)民(国民)四大社会主体的协作配合。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努力打造“官产学民”的合作体系。

1.政府积极宣传和倡导

循环商业的建立和发展不能自发实现,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引领。对此,福田康夫首相制定了“福田蓝图”,鸠山由纪夫首相提出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战略等等,从政府层面进行宣传和动员,号召全社会投身于低碳社会和循环商业的建立之中。2003年7月,日本中央政府颁布了《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随后又推行了一系列有助于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活动和项目,如支援青少年环保活动的“青少年环保俱乐部项目”、培育环保人才的“环保顾问培养项目”等,还设立了“地球环境基金”,对国内外民间团体的环保活动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同时,根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扩大生产者责任指南》,日本政府制定了许多具体制度,倡导和推动循环商业的发展,如(1)废弃产品回收制度(2)保证金(押金)制度(3)生产品课税制度(4)废弃产品付费处理制度(5)再生品规范标准(6)产品租赁服务制度等。

2.企业不断改革和强化自律

随着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旧式的产业结构和企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形势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循环商业的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日本企业开始普遍使用LCA(Life Cycle Assessment)评估系统(它是定量的评估,是环保活动走向实证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作为企业环保测度标准。新的评估系统要求企业从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到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尽可能地把污染和消耗降到最低。这样就促使许多商业由旧式线性商业模式转变为更加环保的新型循环商业模式。通过改革和自律,环保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例如,日产汽车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引进了水性涂装线,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其工厂的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X)排放,将每平方米涂漆面的VOC排放量做了严格的限制。2015财年,日产公司生产每辆车的VOC排放量为2.08千克,比2014年减少了7%。并且,通过使用封闭循环这种回收废料和废旧零件并将它们转化为再生材料的方法,可以重复利用相同的材料,在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企业除了内部宣传和改进技术来推动循环商业的发展以外,每年都会制作环境报告书,将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相关数据准确、全面地披露出来,接受各方监督,也便于企业环保自查和自我升级。

3.大学和科研机构专注绿色低碳技术的革新

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只有不断提升环保低碳科技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循环商业的发展。为此,日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投身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绿色科技研发,并和企业合作将技术投入到广泛的应用之中。2004年,在日本环境省的组织下,各大学和科研机构围绕日本2050年建设低碳社会的战略展开相关研究,共同起草了《日本2050年建设低碳社会情景研究报告》。2011年,日本文部省联合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日本国内一流研究机构成立了先进低碳化技术研发振兴机构(ALCA)。目前,围绕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循环商业体系的构建,日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在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超传导系统、蓄电池、耐热材料和钢铁可再生利用的高性能材料、生物能源、新能源制造这六大领域内进行积极创新。

4.民众自觉关注和参与节能环保

随着日本政府的倡导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崇尚绿色低碳的良好社会氛围,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投身于绿色低碳循环商业体系的构建之中。这既促进了循环商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广大日本国民带来了“环境”福利,自然和生存环境日益趋好。民众的自觉地参与,带来了消费观念的巨大变革,绿色低碳消费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主流消费理念。而有了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就有了改变旧有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动机和动力,从而使绿色低碳循环生产和运营成了日本社会主流的经营理念。生产和生活消费理念的变革,为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动力。

图2 日本“官产学民”合作体系

(三)打造完善的静脉产业体系

传统商业以单线式的动脉产业为主,很难有效地实现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而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必须打造完善的静脉产业。只有构建起一个动静脉闭合循环的产业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的商业体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后藤典弘等最早提出静脉产业和静脉物流的概念。在2001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对环保资源、环保产品等方面的节点配置、运输实况等进行综合研究,指定18个港口作为“综合性静脉物流节点港”。伴随着日本旧式产业部门的变革与发展,大量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新兴行业,如环保设备制造业、废弃物处理业、再利用产品流通业以及再生资源流通业等应运而生。经过传统动脉产业经济流程之后的废弃物,以市场交易等方式再经过静脉物流变为可再生资源返回动脉生产过程。同时,不可再生资源则经过无害化处理后重新返回自然界进行降解处理。新型静脉产业与改革后的动脉产业相结合,既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日本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经验

(一)动静脉闭合循环的商业体系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框架基础

日本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关键在于日本打造了一个动静脉闭合循环的商业体系(见图3)。在这个闭合的循环中,环境是最初的资源提供者和最后的废弃物消化者,因此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就必须做好原材料的最大效率的利用以及废弃物最大程度的转化和最少排放。在旧式动脉产业的流程中,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参与到的商业是线性的。而在现有的动静脉闭合循环商业中,增加了回收处理和废弃,并且强调了回收处理的中枢作用。它将从各个主体中取得的废渣废料废品进行分类处理,能够再次消费使用的,直接提供给消费者;能够再次包装贩卖的,提供给零售商;能够进行再改造进入流通的,提供给生产商;能够进行再生处理为材料的,则提供给原材料供应商。而剩下的那些不能进行处理,或者处理过程中再次产生的废弃物,则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统一运输给废弃物中心,连同原动脉商业中目前暂时无法处理的废弃物一起进行深层处理,保证其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低后才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监管者(即政府、非营利环保组织、行业自律组织等)和科研者,也从外部对整个循环进行监管和支持。

图3 动静脉闭合循环的物流体系

(二)“官产学民”四位一体的驱动机制是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日本绿色低碳循环商业之所以能高效运行,除了动静脉闭合循环的商业体系的支撑,更关键在于日本构建了一个“官产学民”四位一体的驱动机制(见图-4),为绿色低碳循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整个驱动机制涉及法律体系、激励机制、文化意识等各个方面,由压力源(输入端)、四大主体(系统中心)、驱动力(输出端)、成效(反馈流)所组成。“官产学民”四大主体各司其职,将压力转化为驱动力,最后形成了循环商业源源不竭的动力。其中,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的各种问题,颁布相应的法律政策,并且确保其能顺利实施,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提供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等,鼓励和帮助企业达到能效目标;企业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最初的设计直到最后的回收再利用或废弃化,都将环保和节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确保了循环商业能体现在生产、销售、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最新环保和节能技术的研发机构,不断研发新的技术,使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最大提升,为循环商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普通民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和节能意识,积极参与到各项环保和节能运动中,用实际购买和消费来监督和鼓励企业,为商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坚实的民众基础。

图4 日本循环商业驱动机制

(三)绿色低碳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技术支撑

日本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过程中,大学和科研机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动脉商业的绿色低碳运行,还是静脉商业系的绿色低碳运行都必须依靠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无论是企业绿色低碳盈利的增加,还是绿色低碳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实惠的增加也都依赖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只有技术达到了一定层次,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和实现。例如,废弃物的回收并不是简单地收集,而应该包括复杂的自动分类、各类别最大程度再生转化、再生产品的去污消毒等。这些都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效益和环保的平衡点。目前,日本的各种绿色科技产品,如绿色能源汽车、替换型简易包装产品、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等,通过使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使企业能在循环商业的回路中获取利润,更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使经济活动的物质投入与环境消耗负荷尽可能地接近最小化。

三、日本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经济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十分急迫和必要,因此我们应当借鉴日本经验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发展。

(一)强化政府主导职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发展从长期来讲必然带来“资源和环境”福利,但从短期而言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居民带来眼见的福利。尤其是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在当前绿色技术亟待提高的背景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还不会成为大多数企业和民众的自觉行为。因此政府必须担当起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发展的重任,发挥自己的主导职能。

首先,政府应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使民众、企业和科研院所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重要意义,提高民众、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觉参与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其次,尽快建立完善我国的绿色低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保证有效监管,使循环商业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推动企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数据库、相关的报告体系和自我监督管理体系,目标必须要明确,数据管理体系要完整,从而便于监管和验证审核。

(二)改革财税政策,激励引导各市场主体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商业

在规范经济市场各主体行为的同时,我国政府还应着手改革财税制度,通过税收减免和优惠的办法激励引导企业和居民自觉参与绿色低碳循环商业的建设和发展。对参与绿色低碳循环商业建设的企业,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等办法,保证其有正常的利润率,运用财税政策扶持新型环保节能产业发展。另外,还要借鉴日本的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新型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建立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分担机制,保证民众的消费利益。

(三)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培养绿色低碳科技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加大绿色低碳科技的研发力度,开发出更多有实际价值的绿色低碳高科技,才能使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商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中试和推广。另外,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积极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还要积极引进绿色低碳科技领域的外国高质量人才,加快培养本土绿色低碳科技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商业服务。

[1]赵立祥.日本的循环型经济与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49.

[2]施锦芳.日本的低碳经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6):136-146.

[3]陈志恒.日本低碳经济战略简析[J].日本学刊,2010(4):100-104.

[4]张立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4):26-32.

[5]李东卫.日本环境金融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3(18):67-68.

[6]李国志.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4(1):94-97.

[7]赵雪珂.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瞭望观点,2010(5):23-25.

[8]肖志明,张华荣.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视阈的产业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以日本经验为例[J].亚太经济,2011(1):86-91.

[9]王西兵,钱燕云,陈胜荣,程志飞.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静脉物流的系统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9):88-91.

F737

A

1002-3240(2017)07-0107-05

2017-01-02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CJJJ09);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601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军(1969-),山东单县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蔡莉(1990-),女,广西桂林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责任编校:唐 鑫]

猜你喜欢

碳循环商业绿色
食物网与碳循环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
多措并举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制造业体系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