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结构研究现状及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

2017-11-06顾永安

社会科学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图谱应用型文献

顾永安

(常熟理工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

专业结构研究现状及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

顾永安

(常熟理工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

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结构调整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内容与必然选择。运用计量统计法和知识图谱法,对1998-2015年CSSCI收录的专业结构研究的文献,从研究主题的时空分布、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已有研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预计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领域的研究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将更加注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更加关注应用型专业集群架构与建设,更加聚焦普及化背景下的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结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计量统计;知识图谱;发展趋势

专业结构既可以是国家、地区高等教育专业的宏观布局,也可以是高校内部微观专业结构形态。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的数量、配置比例、专业口径及专业布局等外在的总体结构,也涵盖专业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专业内在各建设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当下,专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及实践的热点与焦点,也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与必然选择。本文以文献计量法、科学知识图谱法分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相关研究论文,试图展示1998年以来我国专业结构研究的发展状态,并基于研究,预判和勾画向应用型转变背景下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及其研究的趋向。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Bibliometric Method)是一种利用数理统计,对文献外部特征进行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1]。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用来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将知识和信息中令人瞩目的最前沿领域和学科制高点,以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2],是计量学领域具有潜力的新发展方向。本文采用由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开发,近年来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广泛采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

(二)数据来源

为保证分析样本在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基本数据来源。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开发,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引文数据库。检索项:“关键词”=“专业设置”或“专业结构”或“专业调整”,检索时间为1998-2015年。时间范围的选择原因有三:其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开启于1999年,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地方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为便于研究对比参照,将起始时间提前一年;其二,1998年我国完成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大规模的专业目录修订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版),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三,CSSCI数据库仅提供1998年后的完整数据。通过内容分析剔除与研究主题弱关联度文献以及重复文献,最终得到410条有效数据,每一条数据包括来源篇名、来源作者、期刊、第一机构、学科分类、第一作者、关键词、参考文献等重要信息。

二、专业结构研究文献的时空分布

(一)时间分布

图1 专业结构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前,我国专业结构研究文献相对平稳,三年平均17篇;新世纪伊始,文献数量急剧上升,2002年达到峰值57篇;2003-2009年,文献数量稳定在年均20篇;2010-2011年,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2012年以后,文献数量趋于缓和,年均15篇左右。新世纪初,高校迎来大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使我国高校内部专业设置及结构的矛盾与问题显现。2001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启动了我国新世纪首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相关研究文献迅速增长。2010年教育部组织开展改革开放后第四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并于2012年完成了至今最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两年内相关主题研究被高度关注。

(二)学科及期刊分布

在CSSCI数据库中按学科划分,教育学,特别是高等教育学是专业结构研究的主力;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艺术学等特定学科的专业建设研究占有一定比例;管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为我们展示了新的研究视角。期刊方面,《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高教类期刊发文共计130篇,占总文献量的近1/3。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的布拉德福定律,这些期刊处于专业结构研究的论文核心区,属于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情报源。

(三)机构及作者分布

1.高校是研究的主力军

除去没有标注所在机构的文献,其余400个样本共分布在259个单位(第一机构计,下同),发文超过4篇的共14个单位,其中高等学校11个,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位居第一。由此可见,高等学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政府部门、专业研究院所、杂志社等机构出现说明研究已突破高校视角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高产作者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设定Citespace软件参数绘制关键词、作者混合共现图谱。参数时间设定为“1998-2015”,silice=2,node type同时选择“author”和“keyword”,阈值选择top100%per slice(410个样本文献所有作者和关键词全部显示),生成1382个节点,5382条连线,密度0.0057的共现的混合图谱,该网络是由1998-2015年每2年为一个小网络共9个小网络经合并后形成(全局图谱省略)。选中4位高产作者所在节点进行局部放大,图谱直观清晰展现该作者研究方向及其附近关键词共现情况。节点中心代表对应的作者或者关键词,作者节点旁括号内数字代表其发文量,与作者节点直接相连的作者、关键词代表与其有合著关系或者属于其发表文献关键词(如图2)。

图2 专业结构研究高产作者与关键词共现分析(局部放大图谱)

三、专业结构研究的知识基础分析

如果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那么研究前沿的引文就是相应的知识基础[3]。知识基础是研究前沿的时间映射,从这个层面讲某个研究领域在整个研究时段内的所有引文(被引文献)即构成该领域的知识基础,通过研究重要引文为核心的知识基础能更加明晰该研究领域的本质。

运用Citespace软件分别绘制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参考文献作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参考文献之间的结构关系),参数时间设定为“1998-2015”,silice=2,node type分别选择“cited author”和“cited reference”,阈值选择top100%per slice,运行软件,得图3。共被引网络图谱中节点中心代表被引对象(被引作者或者被引文献),节点的年轮表示被引次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年轮的颜色与顶端被引时间条颜色相对应,左端代表较早时间,右端代表较近时间),年轮的厚度与相应时间被引次数成正比,节点直径越大,说明被引次数越多。

图3 专业结构研究知识基础

从专业结构研究高被引作者及典型文献统计分析可知,潘懋元以被引21次遥遥领先,其代表性的著作《高等教育学》和《新编高等教育学》都拥有较高的被引量。其1984年首次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多次再版,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基础。潘懋元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威地位与其论著高被引是一致的。

麦可思研究院被引12次位于第二位,其历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首次被引出现在2012年,但较短时间即成为最高的被引文献(被引10次),具有5.5的高突现值(具体突现算法见下文表述)。《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第三方身份在大量的数据调查基础上,借助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以大学生就业为着力点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根据总体就业质量发布红黄绿牌专业名单。

林蕙青被引频次排名第三位(9次),其2006年厦门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有5次被引,知网查询被引127次,该文从历史、比较、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的规律,指出学科专业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关键是要积极的、主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4]。

周光礼的《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被引6次,知网被引78次,该文回顾和反思了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来具有制度断裂的特点的激进性制度变迁和渐进演变的特征的试误性制度变近两个阶段,指出我国现行高校专业设置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结于政府计划经济的模式管理的烙印,包括经济体制、集权管理模式、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5]。

除此以外伯顿·克拉克(7次),顾明远(6次),卢晓东(6次),阳荣威(6次),胡建华(5次),纪宝成(5次),闵维方(5次),刘念才(5次)等人都有较高的被引频次。从典型引文可以发现,宏观层面提供理论支撑的高等教育学(潘懋元、伯顿?克拉克、顾明远等文献)和微观层面具体针对性的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实践研究(林蕙青、阳荣威、纪宝成等文献)是构成专业结构研究的两类重要知识基础。

四、专业结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一)专业结构研究热点

根据文献计量学理论和CiteSpace运行原理,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和高中介性关键词可以窥探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指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高中介性关键词是指在整个网络中对经过该节点并彼此相连的另外两个节点的控制能力较强的节点关键词,说明其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起到较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本文检索到的410篇文献样本中包含1171个关键词。软件参数设置:时间设为“1998-2015”,silice=1,node type分别选择“keyword”,阈值选择top50%per slice up to 100,运行软件绘制出我国专业结构研究领域367个节点,934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图4),整理形成网络简表(表1)。调节标签显示阈值=8,使得大于8次的关键词在图谱中显示,图谱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与关键词词频,节点年轮厚度与相应年份关键词词频数量成正比。

图4 专业结构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词频≥9)

表1 专业结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

从图4、表1上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与高中介性关键词有较大重合度,说明两者在表征研究热点上具有较大信度。综合两者考量:“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调整”等关键词高频共现。“高等教育”、“高等学校”、“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属于宏观层面研究热点,说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教育质量是核心,尤其是高职教育领域研究非常广泛。“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词说明专业结构研究不仅停留在专业总体结构的外延性研究,其研究对象已深入到专业建设各项内涵要素。“学科专业结构”、“学科建设”说明学科与专业不能分离,经常共同研究。“产业结构”关键词2012年首次出现,但短时间内成为该研究领域最大的突现关键词,说明社会需求,经济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考量内容,是本领域热门的研究前沿。“大众化”、“wto”是专业结构调整高度活跃的时代背景。

(二)专业结构研究前沿

运行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中词频增长检测算法(Burstdetection),从大量关键词中探测出短期内频次变化率高、频次增长速度快的“突现词”(burstterms),可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专业结构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2001-2002年,关键词“教育质量”产出一个强度3.69的较大突现值,成为进入新世纪后专业结构领域的首个研究前沿。这与教育部明确提出结构调整和教育质量是“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历史事实相吻合[6]。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要求高等教育既要加快发展速度,又要提高教育质量。随后通过高校大扩招战略,高等教育规模速度扩大,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低、大学生就业率偏低等问题逐渐暴露。2001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首次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同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

2004-2008年,“学科建设”突现,成为专业结构领域的研究前沿。200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同年开展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学科建设成为“十一五”期间包括专业结构领域在内的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

2012年至今,“产业结构”生成了专业结构研究领域最大突现值。从教育内部看,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地方高校认识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努力寻找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结合点。在教育外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学者纷纷以就业为结合点在经济、教育领域研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智力贡献。

五、启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向

(一)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领域研究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上述研究从我国高校的范畴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专业结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1998-2015年CSSCI相关文献绝大多数是学术研究型高校研究的成果,针对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也给地方本科高校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专业结构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引领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变革。面对高校内外部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变化,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专业结构领域的关注点必将发生变化,相关研究必将不断拓展和深化。预计会有更多的地方本科高校及其研究者关注专业结构领域的研究,专业结构研究的视野将更加开拓宽广,随着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向应用型转变、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等国家教育战略的深入推进,预计未来若干年我国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背景下将构建研究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的专业结构体系。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构建契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适应服务区域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和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同时,预计相关研究也将从局限于关注高校自身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转向并聚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匹配与契合研究,会更加注重研究的跨界、交叉、融合,如区域行业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相互影响、专业结构与新业态新技术新变革的关联、专业结构与学科结构的勾连、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一体化等等。

(二)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研究将更加注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

产业结构变化是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决定因素,专业结构又通过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影响产业结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当前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研究要基于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指针和着力点,以解决向应用型转变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国家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引领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系列战略举措寻求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中国制造2025”以互联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带来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进而要求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作出顺应性改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求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区域、行业重大需求提升原始创新的生成和转化能力,更需要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的内涵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专业结构内涵上确立创新性、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并实施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研究将更加关注应用型专业集群架构与建设

专业集群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专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7]。“地方本科向应用型转变”要求高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加快改造传统基础学科和专业,积极培育、发展应用型本科专业,建立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教育部等三部委文件指出“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指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前提是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高校要形成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集群”。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建设中心主任陈锋提出“大舰”——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的理念,阐述了高等教育“大舰”时代的“四个内涵特征”。目前,专业集群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职院校,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集群,但还鲜见省域或区域内地方本科院校专业集群的专题性研究,可见相关领域尚处于理论研究起步阶段与部分高校实践探索阶段。预计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的研究将会融入公共管理学、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研究集群理念下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关联,研究转型发展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布局与架构,研究专业集群建设的问题、路径、方略、机制与保障。预计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高校案例研究的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研究,将会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提出对策,进而提高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与服务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切度,有利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形成与自身实际发展阶段、与区域产业结构相符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结构。

(四)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研究将更加聚焦普及化背景下的专业内涵建设

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预计2019年达到50%以上,我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基本特征可以从《仁川宣言》面向全球教育2030年的“全纳”、“质量”、“公平”、“终身学习”愿景窥之,其背后蕴含着相同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将被打破,普通教育将融入终身学习体系。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学生构成更加多元、复杂,包含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准备、不同学习方式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毕业生及在岗工人等。生源的多样性和民众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要求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更加多元、灵活,其专业课程结构和授课方式更具多样化。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高校要基于生源多样性及民众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育部规定进行专业设置或进行专业结构调整,预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和学生发展等内涵层面研究普及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基于达成专业集群内在要求的内涵建设[7],普及化背景下专业结构内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专业为王的时代,无论是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审核评估,还是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专业综合评价、专业大类招生,还是全面推进与深化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科学设置、专业合理布局以及专业结构调整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和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1]王曰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7.

[2]刘泽渊,陈悦.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4.

[3]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4]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5]周光礼.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62-75.

[6]徐越.从战略高度做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访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林蕙青[J].中国高等教育,2001.(24):10-13.

[7]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35-38.

G648.4

A

1002-3240(2017)07-0028-06

2017-05-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新型大学研究”(15YJA88002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研究”(2015ZDIXM031)阶段性成果

顾永安(1967-),江苏南通人,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本科、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粟红蕾]

猜你喜欢

图谱应用型文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绘一张成长图谱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