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世纪前的歌咏比赛

2017-11-06刘甲凡

特别健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领唱歌咏排练

◎刘甲凡

半世纪前的歌咏比赛

◎刘甲凡

1965年春节期间,我们城关公社举行了一场文艺歌咏比赛,60几个村全部参加。比赛的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我们这个70多户人家、各方面实力都相对落后的小山村,居然高票夺得第一名。这是怎么回事?简简单单说几句,那就是我们表演的节目迎合形势,接地气……如果要说清楚的话,还是得从头说起。

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挂在胸……

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很有名气的一首歌,名字叫做《不忘阶级苦》,是配合当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创作的。不但是农村生产队,举国上下,各级政府,都把唱好这首歌当做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其红火程度,不是现在那些流行歌曲可以相提并论的。在我们村,它不但是文艺宣传队的主打演唱节目,每逢村里开大会之前,唱第一首歌是《东方红》,第二首歌就是《不忘阶级苦》。那年,当接到公社要举行文艺歌咏比赛的通知后,村党支部就决定排练这首歌参赛。

村党支部领导心里清楚,用我们村现有的文艺班底参赛,和牟平城里那些传统文艺强村较量,无疑是“秀才扯麻布——包书(输)”。便决定独树一帜、出奇制胜,因为我们村曾经用这种方法打过一次胜仗。

那是成立高级社那一年,也是春节期间,当时的牟平十区组织文艺汇演。我们村俱乐部上报的节目是秧歌剧《打井》,在这之前,谁也没把我们村俱乐部放在眼里。可当我们的演员在台上一亮相,所有在场的人全都傻眼了——那天,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北风嗖嗖地刮着。可演员们呼啦啦把上衣都脱光了,“嗨吆”、“嗨吆”地喊着打井的劳动号子,载歌载舞,一下子把观众的情绪都带入了红红火火的劳动场景,赢得了太多的掌声。就这样,我们村的节目在最后的评比中,得了状元。

排练这次参赛的节目,为了再打个漂亮仗,村领导们确实动了脑筋。除了再三斟酌领唱和乐队的人选,又精心挑选了20个年轻演员和10个贫苦出身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请来了学校的老师当导演,认认真真排练了好多天。

比赛那天,当大幕缓缓拉开,我们村的演员一亮相,其模仿《收租院》雕塑般的集体造型,就让在场的人耳目一新。《不忘阶级苦》这首歌共分五个唱段,领唱的是村团支部宣传委员。从第二个唱段开始,她就轮换搀扶着老爷爷、老奶奶和她共同领唱,中间还有几句其他人都打住,要老人们自己清唱。虽然老人们的动作僵硬笨拙,唱腔严重跑调,可还是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演出刚告结束,那些坐在前排的公社领导和评委们,一齐起立带头鼓掌。就在这时,令人们万万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个60多岁的王姓老爷爷,突然冲到台前中央,“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一切发生得是那么突然,连我们自己村的演员也都愣住了,因为排练时根本没安排这个情节。整个剧场瞬间变得悄无声息,大约过了5秒钟,轰然一声,剧场爆发起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口号声。不用说,这次比赛我们村又得了第一名。村党支部为了给演员们庆功,破天荒地炒了两大锅花生。

这件事过去整整50年了,和老伙计们说道起来,还都会哼唱几句这首歌。说起当年那场比赛,还是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摘自《烟台晚报》

猜你喜欢

领唱歌咏排练
舞动未来
高理红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秋的歌咏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