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啥天天锻炼还生病

2017-11-06刘惠

特别健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弓步生病走路

◎刘惠

为啥天天锻炼还生病

◎刘惠

不少老人锻炼很积极,甚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可身体抵抗力依然较弱,隔三岔五上医院。健康专家归纳出了老年人“越锻炼越生病”的四个原因。

不重视营养一味盲练

人老了,身体机能正逐步减退,比年轻人更需要充足营养。而营养不良又加剧体能的衰退,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不少老人每天有大把时间在锻炼,消耗体能也比一般人多,更需要营养支持。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丁敏敏说,对健康老人而言,1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是比较科学的(肾功能不全、肝昏迷的患者除外)。光锻炼而不注意营养不行,光注意营养不锻炼也不行,关键是吃动平衡。

不愿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现在生活好了,不少人仍保持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大鱼大肉、喝酒抽烟、爱吃剩饭剩菜、长时间打麻将等,导致慢性病缠身。尽管他们知道必须锻炼,也天天锻炼,但却不知道改变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产生疾病的根源。

解放军304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彭国球教授指出,尽管说锻炼比不锻炼好,但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运动,而是要打造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心理平衡,当然,还包括没病预防、有病及早规范治疗等。

锻炼方式过于单一

很多老人锻炼方式非常单一,大部分只注重走路。走路只是锻炼了下肢,而老人全身上下机能衰退,心、脑、肺、肾、脊椎等无不处于待保修、风险高发的状况。所以锻炼绝不是单纯走路就可以的,必须全方位锻炼,使各个脏器都得到养护。比如结合八段锦、太极及医圣张仲景的保健操(如齿常叩、发常梳、腰常扭等),每天晨炼30~40分钟,效果是明显的。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讲师陈志刚指出,散步的锻炼价值的确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体质很弱的老人来说,能走就很好。如果能在走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殊的锻炼,如手臂上举、大步走、扭着走等,锻炼的效果更好。锻炼方法单一确实是现在很多老人的误区,跳舞的只跳舞,打拳的只打拳。老人锻炼应是吹拉弹唱,各种项目都据自身条件适度参与。

科学方法没掌握

一般性的散步更多是为放松心情,速度没必要做过多要求,怎么舒服怎么来。若慢性病患者想用散步健身强体,则有不同要求。

心血管病患者走路适当加快速度。以通常的走路开始锻炼,慢慢增加速度和改变步幅、步频,让心脏功能逐步提高,避免出现危险。开始走时,强度的控制应是在走5分钟后,呼吸略微加快,可与旁人轻松地交流。此时如未感到不适,可适当加快点,然后保持。可以一口气走20~30分钟后逐渐减速,再走3~5分钟后结束。只要锻炼中没感到不适,都可适当加快速度。总体控制在能完整地说一句话、呼吸明显加快但不气喘的状态。走路时要加大手臂的摆动幅度,增加锻炼的效果。

血糖异常弓步走、弹着走。糖友先把血糖稳住再锻炼,步速的控制以感到呼吸加快但不气喘为宜。还应利用两个方式增加下肢力量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运动控制血糖的效果和避免糖尿病足等并发症:①每天弓步走50~200下,一步一步走,不求速度,但每一步大腿都要压下去,增加下肢的肌肉参与量。②弹着走几十步,就是走路过程中有意识地弹起脚后跟,促进下肢的血液流回心脏。

摘自《大江晚报》图/姚万俤

猜你喜欢

弓步生病走路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生病”的一天
生病的快乐
会走路的蛋
生病真难受
宝宝学走路
强迫症
会走路的树
以钹对枪法
金刚霸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