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好抓手
2017-11-23韩启德
文 韩启德
脱贫攻坚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好抓手
文 韩启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实在是一项英明的战略举措。通过脱贫工作,农村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到村民自治,乃至中共基层党建工作都被带动起来。实践证明,脱贫攻坚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村贫困问题,而且关系到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民主党派对地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民主监督,既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的扶贫脱贫工作,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是中共中央针对以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监督力度不够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民主党派加强民主监督的一个重大突破口。按照中共中央部署,九三学社中央对口陕西省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已经开展一年多了,这一年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值得总结。
去年8月份,我带队第一次到陕西,与省委省政府就如何开展扶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进行协商。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商洛调研结束后,召开了有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与九三学社就重点监督内容以及如何保持紧密联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制度,为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九三学社中央也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工作原则、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在延安和汉中的两个县、四个村设立监督点。虽然不能长期蹲点,但我们选定专人负责,要求经常性地深入到点上去做监督调研。我们还要求从社中央到各级地方组织,举全社之力扎实推进这项工作,陕西省九三学社组织责无旁贷地担当了更多更重的工作。
根据《九三学社中央2017年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九三学社中央今年对陕西省开展了两次监督调研。这次调研,主要是针对4月份丛斌副主席带队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查看落实情况,帮助破解难题。调研组先后到设立的两个县四个村的点上进行了深入调查。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可以用“热火朝天、扎实推进”八个字来概括。每到一地,基层同志都是对照我们提出的意见,将实施情况逐条反馈给我们。上次调研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得到了落实,短短四个月,面貌焕然一新!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敷衍、不虚饰,真抓实干,使我们深受感动,也增强了信心。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民主监督同样是在为脱贫攻坚作贡献。
一年来,陕西省脱贫攻坚的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准识别程度有了显著提高。我们调研的宁强县,全县贫困人口中,新识别贫困户2735户7576人,剔除2995户9012人。延川县人口少,贫困户相对少一些,但仍然剔除3674户9196人,新纳入1467户4781人。仅关庄镇就剔除59户103人,剔除率达到11.6%。通过对部分被剔除人员的走访发现,剔除工作总体上看,原因合理,程序公开,群众认可。
第二,调整了基层干部队伍。根据上次调研反映的一些情况,对村委会、党支部一直到镇上的干部队伍,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仅延川县就调整了46个村级组织,群众普遍反映很好。脱贫攻坚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这么大成绩,我认为,干部责任的落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整合帮扶队伍,落实帮扶职责。全省各个部门的力量在脱贫攻坚总指挥部这样的体制下得到了很好的整合。派扶贫工作队下去,并把职责落实到人,即每个干部都有对口帮扶的贫困户,这是现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四,完成了县级涉农资金的整合。以往,上面各条线下来的资金,到了县里没办法整合使用,这是当时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8月份我们调研时,重点提出了资金整合问题,为此,陕西省下发了有关扶贫资金整合的文件。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这个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是很大的进步。我们调研的两个县,在扶贫资金强度上都很好地完成了省政府规定的指标,以宁强县为例,年初制定的计划是1.7亿元,目前已经整合到1.87亿元。
第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产业发展铺路架桥。关庄镇大张村,原来有个占地面积相当可观的墓地,在短时间内竟全部迁移。我最初还有点担心,河南曾因拆墓闹出群体性事件,墓地拆迁不容易。后来了解到,干部们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向村民详细说明,墓地迁出以后这批地用来做什么,村民能够有什么收益,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迁移。拆迁的墓地,加上其他废弃的院落、旧宅,整合出120亩,为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开车沿途看到,到处都在建大棚,很多钢条已经架起来了。我还开玩笑说,看来钢铁产业也会被这个链条拉动起来。我觉得,在扶贫脱贫工作这个链条上,也许会拉动起一些产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六,扶持集体经济组织迅速多元发展。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时,曾率队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开展执法检查,当时发现各地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社都面临很大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资金。为保障农民权益,法律规定外来企业的投资不能超过百分之十几,其结果是外面的资金进不来,本地农民又没钱,所以各地农业合作社都是数量很多,规模很小,过段时间就都萎缩了。现在是个大好时机,有扶贫资金,可以大规模发展合作社。至少在延安的这几个村,短时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很好地搭配,不仅对扶贫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农村集体经济,乃至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模式,都是机遇。
第七,针对因病致贫的措施力度大。贫困户看病报销的力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以大病为例,从新农合到大病救助,到最后兜底,一层一层下来,贫困农民的住院费能报销90%。分级医疗制度也在扎实推进,比如延安的两个县,大病不出县的措施做得很实。我在两个县医院看到,虽然他们各有特点,但都保基本,做县医院应该做的事。在医疗工作重心下移、人员下行方面也有措施,比如宁强县,县医院的医生若下乡,他可以比同级医生每月多收入3000到4000元,这是很好的激励机制。
第八,最根本的是精神面貌的改变。去年8月份调研时,我们到村里开召集村民开座谈会,参会的都是村里的能人,大家心气很高,我对其真实性确有怀疑。这次来,我们分头到几百家农户做入户调查,看到的情况更全面、更真实,贫困群众交口赞扬共产党,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也能感受到,各级干部都有一股劲儿,这种精神状态是装不出来的。
上述情况表明,陕西省对九三学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是认真对待的,对九三学社的意见和建议是逐条落实的。对此,九三学社中央非常满意,对下一步工作也更有信心。通过这次调研,特别是入户调查,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谈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刚才请两位专家代表调研组做了说明。当然,由于我们设立的监督点比较少,再怎么深入也是有限的,看到的问题可能不全面,但都是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地讲,脱贫攻坚有个发展阶段问题。发现了问题,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要将其纳入到下一步工作计划中,想办法一步一步最终解决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供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同志参考。
根据这次调研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重视扶贫资金的安全和监管。目前,扶贫资金确实不是小数,要及时注意安全和监管,加强资金风险的防范。对于目前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坚持底线思维,前瞻性地考虑应对方案,合理控制贷款规模,明确划定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的界限,规范政府运用财政资金进行风险担保的行为,保障国家扶贫资金安全有效、真正用于扶贫。扶贫资金使用当中派生出来的物权、产权要明晰主体,物有所归、责有所当。比如,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议同步研究这些基础设施的权属和管理运营问题。我们调研的延川县新建了一条公路,当地书记告诉我们,政府已经帮助建好,道路经过谁家,所有权就归谁家,由谁家负责维修。这说明,地方政府还是有考虑的。但在实际运营中涉及的面很广,对政府投资的产权,特别是后期管理、效益提高、维护费用,都要考虑进去,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养长效机制。
关于结余转结资金过多的问题,两个县扶贫资金结余额超过了1/3,原因较多,也比较难解决,但还是可以想办法做得更好一些。首先,拨付要快,定了以后,中间的手续不要太繁琐,别把时间拖得太长。其次,要及早做好年度预算,县政府既然有统筹的权力,就应该有个相对长点的规划,比如说三年筹多少钱,应该有个评估,每年完成哪些项目,年初要定下来。尽管规划是动态的,可以及时调整,但调整需要程序。总之,改进的空间是有的。
第二,易地搬迁工作要更加稳健一些。陕西省的易地搬迁工作在全国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当年还曾介绍过经验,但我们在实地考察时还是看到了一些问题。要把人搬出来,还要让人稳得住、过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业对城镇而言本身就是个大问题,搬迁出来的农民就业能力都差,所以,搬迁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尤其就业问题,估计要准,计划要实。准备不足,搬迁出来后很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从农村贫困人口变成城市贫困人口,后续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成为不稳定因素。如果准备不够充分,宁可缓一步搬迁。
第三,加强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产业扶贫的项目要统筹规划,信息引导,技术支撑,保障服务。如果没有产业扶持,拨付再多的扶贫款,也不能持续,产业扶贫才是最终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现在,有了产业发展的条件,有了资金,有人去帮扶,大家又有积极性。但是我认为,在那么贫困的地方,要把一个产业发展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所调研的几个地方,适合当地发展的基本上还是农业产业。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做到多元发展,如果产业过度单一化,也许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陕西省的汇报材料中说,把准备发展的产业分成一般的、特色的和小特色的,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这是非常好的意见。这几天在延安,所到之处,脱贫攻坚发展产业中都有苹果种植这一项。我就在想,陕北的气候、土壤确实适合种苹果,陕西是苹果种植大省,产量高,品质好,已经占了全国苹果市场的1/3,如果接下来在脱贫攻坚中再大量种苹果,会不会出现市场饱和问题?如果产量超过需求,价格下跌,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我认为,现在迫切需要做一个科学的苹果市场研究,国内和国外苹果市场到底有多大容量?竞争态势如何?陕西苹果产量多少合适?这并不是说扶助脱贫不要再搞苹果产业了,苹果产业一定要搞,因为陕西有地理、环境优势,有基础条件,问题是数量要控制住,宁可种得少一些,把功夫下在增加品种和提高质量上,还要考虑到土地承受力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多种因素,这样,陕西的苹果种植业才可能持续发展,种苹果脱贫才真正靠得住。总之,发展产业,要做好市场调研,要讲前瞻性和科学性。产业化是解决脱贫攻坚最关键的问题,政府的指导应该更细一点,要在突出特色上多下功夫。
第四,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我认为,通过组织家庭农业合作社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组织途径。不能主要靠大企业介入,也不能完全靠农民单干,以农户为主的合作形式,才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一定要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聚集驻村干部、帮扶单位、村两委班子、村民等多方力量,建立“村社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真正把农民团结起来共同发展。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既要明确各方权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又要重视发挥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作用;既要发挥能人、带头人的骨干作用,又要保障所有农民特别是弱势贫困成员的基本利益。我觉得这里有大量工作可做,其中包括在专业合作社里要建立现代财务制度,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各方利益不受损害。这里面人才是关键。如果还靠留守的老弱病残,办合作社是很困难的;靠驻村干部也不可能长久。现在的路径是正确的,政府先期介入,帮农民把基础设施撑起来,把大棚建起来,把第一茬种下去,与市场连接好,能够挣钱,让出去打工的村民中的能人看到,回乡发展更有前途。能人回来后发达起来,将来办大了,再吸引本村外的能人。人才是根本,要重点考虑进去。
第五,更加妥善地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这是我们民主监督的重点内容之一。因病致贫的判定较为复杂,陕南两个县因病致贫率平均为12.7%,陕北两个县大约为41%,同样在陕西,数据就有如此大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文化的?地理的?脱贫阶段不同?还是调查指标有问题?值得研究。但无论如何,将其分为存量和增量,我认为是实事求是的。现有的重病患者是存量,必须解决,关键是要减少新增重病患者。为什么贫困人群中病患那么多?到底是贫困了才生病,还是病多了才更贫困?说到底,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靠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各地都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提几点建议。
1.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防”,即减少增量上。一定要树立大健康理念,以预防为主。动辄就讲医疗,这不对,要讲健康,讲公共卫生,讲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确实与贫困有关系,但即便在贫困条件下,卫生习惯、周围环境、个人卫生也是可以做到更好。慢病确实多,但是要防止产生更多的慢病,工作重心一定不要放在看病上,要放在防病上,甚至财政方面的投入也要前移。
2.要前瞻性地看待老年养护问题。目前,我国老年养护形势严峻,而对于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来说,问题更为严重。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且已分户,60岁以上的人口基本上都有病,这也是存量;再年长10岁怎么办?老年人越来越没人照顾了,这又成了增量。因此,针对因病致贫的扶贫脱贫,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所以现在就要在整个扶贫模式里让老年养护先行一步。
3.要重视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着力点应该放在真正把医疗服务的重心往下移。怎么下移?现在县医院做不了大手术,是让这些手术转到上一级医院做,还是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自己做?乡镇卫生院要不要开展手术?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在很多三级甲等医院下去定点扶贫很积极,主要是响应政府号召,尽社会责任,但也不排除有些是意在“跑马圈地”。如果他们到了县乡医疗机构,仍然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行为模式和医疗模式去做,就很容易超出基本医疗范围,大大提高医疗费用。贫困户报销的比例本来就高,财力能否撑得住,会是一个问题。分级医疗要求各层级医疗单位承担各层级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最主要的是担负起守门人的责任,目的是保证基本医疗,提高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保护健康的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在村里,村卫生室都有中药柜,但中医的主要功能不是治病而是慢病防护,现在的中药价格也不低,所以基本的规范治疗就不能选中医、开中药。乡镇医院干什么?我的意见是,一般乡镇卫生院(除了个别山区和边远地区的中心卫生院)不要再分科,不鼓励做外科手术,应实施全科医学模式;县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超越自己的能力去做复杂的大手术。还有一点,许多地方都要求村卫生所配备中药柜,我看如果村医不能较好地掌握中医,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4.在现有条件下,一定要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尽管有些县医院与知名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但还应该着力克服各种阻力,更经常和普遍地开展起来。除此以外,互联网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其实还很大,如果再借鉴一下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相关做法,在政府指导下应用起来,现有医疗资源的运用效益将会大大提高。
因病致贫是一个短期内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从长计议,存量和增量并行,更要注意到防病和增量的增加,要把钱花在最合适的地方——改建一个厕所比治好10个病人的效益要好得多,只是近期看不到而已。政府要看得远、看得宽。
第六,在扶贫脱贫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是一个民生工程,离不开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调研组在入户调查中发现很多贫困户只有老两口,子女出去打工,把父母的养老推给政府管。父慈子孝,子女照顾和孝顺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要在我们手里丢掉。要着力打造好的民风、村风、家风,党员干部要带头,要在村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让文化进村入户。总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在新时期同样需要。我认为这项工作目前着力还不够,建议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实在是一项英明的战略举措。通过脱贫工作,农村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到村民自治,乃至中共基层党建工作都被带动起来。实践证明,脱贫攻坚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村贫困问题,而且关系到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个地方的脱贫攻坚做好了,各项工作都能带动起来,这是地方工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撬动点,一个很好的工作抓手。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本文系作者在陕西省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情况座谈会上讲话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