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2017-11-04张芹
张芹
摘要: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科学的进行园林植被配置,要坚持从整体着眼,重视细节,通过对植被地形的考察,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和谐,自然归真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等多视角设计和配置,实现既追求设计规划的新颖独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满足人们需求,又实现生态和谐的最终目的。
關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节约化成为了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工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特点。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是节约型生态园林工程的一大重要目标。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是影响园林景观艺术性的两大重要因素。对于园林景观工程而言,生态设计主要指的是在构建多样性园林景观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体的生态空间进行优化配置的方式对其自身的生态功能进行发挥的园林景观设计形式。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
1.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声,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平衡。
3.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能够满足各种植物的生态要求,从而形成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事物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界限,在界限之内量的增减并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一旦超过界限就会引发事物的质变。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要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适度性原则创造节约、美观、适用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
(二)因地制宜原则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要依据城市原有的立地条件、地域文化等进行景观设计。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为人们所接受与欢迎。
(三)经济性原则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与愉悦的空间环境。因此,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消费,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与资源作为创造景观效益的代价,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三、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一)物种多样性
首先,要不断提高品种意识,选择一些地带性植物品种,对具有区域特色的绿化景观进行构建,同时还要谨慎的选择国外特色物种,将重点放在我国原产物种上。其次,城市中的引入植物品种较多,但是种群规模比较小,这与人们追求完美的思想直接相关。为了强调适应性、色彩丰富,很多人会选择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抛弃慢生植物,轻易否定绿化不足的品种,所以应增加绿地的适应性,将绿地中的物种比例调整好。第三,按照物种演替规律,对耐阴植物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开发绿化空间资源,不断丰富林下植物,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与繁衍的空间。例如Minawaki在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演替的规律,对当地的潜在植被进行快速的恢复与重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种间关系的协调
园林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生态环境对植物进行种间关系的协调,控制住群落的演变情况,从而达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若园林中出现植物种类单一时,设计人员需要立即查明植物单一的原因,并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控制调整。而按照已有的研究调查,发现园林景观中出现植物结构单一的原因在于设计人员对于绿色观念掌握不够牢固,绿化投资也不够全面,使得植物逐渐呈现出单一生长。要想使得植物种间关系协调发展,设计人员就必须要明确植物的种间关系,确保植物良性竞争,维护园林景观的多样性[3]。根据植物的适应能力、植株大小以及植物的耐阴性来对绿地植被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比如说树冠层由于树枝庞大,可以给树下的植物提供适应的生存环境,因此可以将耐阴性植物种植在树冠层下面。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共存性调配到最大,值得相关人员的注意。
(三)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1.保护
设计者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足够重视,特别是优秀自然文化遗产,例如自然水系、山林、湿地系统及文化古迹等。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生态设计要求设计必须建立在保护、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过度使用甚至破坏是绝对不允许的。对于可再生资源,虽然其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是这种再生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因此对它们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应该采取保本取息的利用方式,适度开发利用[2]。
2.再利用
生态设计要求重视对废弃物的重新利用,使其服务于新的功能,这样即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地处理废物,做到一举两得。
3.再生
在现代城市园林系统中,“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废物,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污染。而生态设计的要求是使其形成闭合循环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实施循环利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系统的生态效益。
(四)因地制宜
城市环境多样,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档、修饰和弥补功能,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植物造景中除基调树种外,应选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特别是应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尤其是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地模式,跟风赶时髦,长官意志,代价极大,生态和景观功能也得不到保证,应特别引起重视。endprint
(五)植物群落的稳定
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生态设计中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绿地掉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结构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四、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一)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菊花、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備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
(二)高度搭配要适当
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三)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感受满目青翠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四)适当使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例如湖南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植物品种非常多,为当地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创造了非常完美的自然条件。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以其为核心构件特殊的植物景观,将不同树种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当地树种的优势。在湖南,多数城市的中行道树都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很多道路还以植物的名字来命名,用花果树营造一种点缀色彩的气氛,为园林造景增强了无穷的生气。乡土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利用景物起到防范性的功能。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节约型生态园林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它是衡量绿化工程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影响着城市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成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创造城市利润。
参考文献:
[1]胡力.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5,08:152-154.
[2]史永红.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07:166-167.
[3]易婧璇.基于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6,22: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