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浙江实践
2017-11-04石春燕
石春燕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共享发展理念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概念
(一)共享发展理念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共享发展理念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其主要内涵,要求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保护个人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政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其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共享发展理念的共同落脚点是实现公平、正义。
2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面临挑战
实现共享发展需要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是推动统筹城乡发展。随着浙江以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的统筹城乡改革推行,我省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实现人人共享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而言,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县域范围之间的比较,公共服务在不同人群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不同地域之间的政策、制度同实际之间有脱嵌的现象,差距不言而喻,浙江的实际省情也反映出了各地区在发展上的差异,需要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和建设标准。因此,当前和今后公共服务供给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根据各级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提供,能够通过基础数据库和服务需求的数据分析,精准发力,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能力,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绩效,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真实服务需求。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补短板”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各地区可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标准全部达到。[3]基本标准达到迈出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一步,但是标准是针对国家整体水平而言的,城乡基层、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等这些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游走国家标准边缘的,即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提高将这类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当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从而更好的实现共享发展。李强省长指出“我省的公共服务短板,主要表现为均衡化程度不高,同时也有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财政影响约束
中国的财政分权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地方的财政能力的差异又会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承担,9%左右由县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承担11%,而中央财政只承担2%。对于财源稀缺的农村来说,承担近80%的义务教育投资是不可能的,[5]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公共服务的非均等或者质量低下。我省目前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是依赖加大财政投入来实现的,随着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未来政府的财政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3 共享发展理念对我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
(一)共享发展要守住底线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人人参与、人人经历、人人享有,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实现全社会的共享发展目标,必须要有底线思维,浙江近几年的发展牢牢抓住这一底线目标,通过精准扶贫,2015年实现了“消除4600”的脱贫目标,五分之三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这是我省保住共享发展底线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的农村产权改革,促进“三权”流转,充分发挥“三权”改革在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中的基础性作用。并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因此,共享发展要守住底线,只有中低收入群体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共享发展目标。
(二)共享发展要保障发展机会公平
共享发展理念不但要坚守底线,而且要注重机会公平。在某种意义上说,守住底线主要关注基本的结果公平,而机会公平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人人发展机会公平了,人人实现了全面发展,才可能实现社会共享发展。浙江在发展中通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一系列安排部署,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支撑,让每一个民众都是可以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在接下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保障发展机会公平的各项服务与改革创新,正确认识不同地区的差异,坚持科学合理推进各项社会政策,实现全省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保障人民的发展机会公平。
(三)共享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
实现可持续的共享发展,要坚持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浙江在过去的发展中,通过积极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实现共享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无论是“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创新,还是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各地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都有效提高了政府服务绩效、激发了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在共享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需要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为浙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共享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共享发展要精准发力
共享发展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人人享有发展的机会。浙江发展中通过精准扶贫开发、运用公共服务大数据跟踪服务绩效等,在精准提供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不用群体、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经济基础、公共服务基础和服务需求都千差万别,如何保证不同群体能有效获得既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也符合他们自身需求的服务,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供给机制,精准发力,动态、弹性而精准向不同群体提供好服务,这既要保证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又要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公共服务供给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并能根据受众的变动实时动态调整相关数据,各级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提供,能够通过基础数据库和服务需求的数据分析,精准发力,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能力,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绩效,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真实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2]刘学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3]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供稿:《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创新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7期。
[4]郭小聪,代凯:《国内近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与评估》,中國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5]张开云,张兴杰:《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保障与发展理路》,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