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与探索

2017-11-04敖蔓

魅力中国 2017年44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学前教育应用策略

敖蔓

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开始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就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幼儿教学方式上,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应该被应用到学前教育当中,游戏教学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能够从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教学法; 应用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人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幼儿活力、开发幼儿智力和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为此,本文对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对趣味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游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应用价值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正式开发智力、长身体和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时段,这一时期还是他们学习语言、开发情感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阶段,同时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开展教育,就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发展。游戏对幼儿吸引力是巨大的,孩子天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渴求程度很高,游戏对他们来说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新奇、趣味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内容丰富、取材便利、简单易行,将教学目标和要求插入到游戏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取不同的游戏和教学方式,来满足其学生个性发展和增强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二、教师对学前游戏指导作用

教师对学前教育游戏的指导是否对幼儿产生影响,其指导是否有效的指标界定为:第一,教师的介入是否合适,对于幼儿游戏是否造成干扰;第二,教师的指导是否促进了游戏发展与是否给予幼儿正面影响;第三,幼儿是否接受指导,并对其产生实质性影响。下面通过案例并结合上面三条指标,对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案例:在大班的美工区的活动中,幼儿们都很自觉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幼儿们各自忙碌,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巡视。教师对着一名在捏橡皮泥的幼儿说道:“你做的是什么。”幼儿:“做大饼”。教:“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做大饼你还做呀。”说完教师夸到旁边一女生:“你的萝卜小人很漂亮,大眼睛,小鼻子。”小女孩十分高兴,继续玩弄。还有一个女孩子在编花篮,老师:“花篮挺不错,要是加点花就更好了。”小女孩笑着说:“我真正准备加呢。”教师就这样看完了橡皮泥区,并又去了绘画区,剪纸区等,时不时的摸摸幼儿的头,或给予微笑或正面的肯定。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的指导是以语言介入的,通常是以观察、询问在评价的方式。虽然及时的肯定评价能增强幼儿的信心,但是,大多时候教师的询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且还有可能干扰幼儿。教师指导的关键是要判断幼儿是否面临困难?面临的困难是什么?要对幼儿无法顺利进行的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或者当幼儿反复进行无意义的活动或无所事事时,教师应进行干涉指导。因此,上述案例中的教师指导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即无效指导。

三、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趣味游戏的选用,促进幼儿发展

趣味性是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条件,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能够给他们带来兴趣,但是他们需要通过书本学习和听教师说教来学习的话,难免会使他们感觉到枯燥,因此,老师将这些需要让幼儿学习的知识与游戏进行合理设置,然后在学前教育课堂上进行开展,让他们不仅能够维持这份好奇心,还要增添他们的探索欲望。

例如,关于生活和社会知识的学习,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的游戏,幼儿园内与幼儿有着密切接触的不仅有老师,还有门卫、后勤阿姨等等其他岗位上的人,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等于说在幼儿园内就是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幼儿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进行交往和交流,因此通过游戏来将会学生与人交往的方法十分有效。比如老师规定,学生要懂得对父母说“辛苦了”,对老师说“老师好”,对门卫说“叔叔再见”,对阿姨说“阿姨辛苦了”等礼貌用语,而学生每天做到这些,老师就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学生学习, 这种既具趣味性又具教育意义的游戏设置是学前教育中的成功案例。

(二)智力游戏的选用,开发幼儿智力

学前教育阶段是对幼儿智力进行开发的黄金时段,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幼儿的智力已经能够达到成人智力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这一阶段对幼儿智力的激发十分重要。智力游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智力游戏在教学中的开展能够改变传统幼儿课堂教学的沉闷感和嘈杂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幼儿的智力起到启发作用,并能够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和专注度。智力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智力游戏有机结合,在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环境下展开教学,使幼儿的智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同时能够完全掌握教学知识。

例如,在开展小班教学的时候,以《区分食物和玩具》为例,首先老师需要准备一些画有食物和玩具且带字样的图片,分别发给幼儿;然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讲自己手中的卡片中的食物卡片和玩具卡片区分开来。老师在准备素材的时候要注意卡片内容一定要以幼儿身边常见的物品为原型进行制作,以免游戏难度过大。此外,在教幼儿识字的时候,不宜采用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幼儿对这种中规中矩的教法完全没有兴趣,那么老师可以采取《数字接龙》的游戏来开展教学,教师事为学生准备人手一张卡片,卡片上印有不同的数字,老师可以制定规则,让拿有不同数字的孩子按递加、递减的顺序排列,看谁排的快,站的对。通过这种捎带竞争性质的方式开展智力游戏教学,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智力的开发都十分有效。

(三)教师的角色

幼儿游戏对教师所扮演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游戏中,教师从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完全控制变为对幼儿行为的间接、隐性的干预或指导。大多教师对于隐性指导认识不足,认为隐性指导就是不指导,从而导致幼儿游戏缺乏指导,无法发挥幼儿游戏应有的教育功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在活动中既是观察者也是指导者,既是组织者也是孩子们的玩伴,教师在与幼儿游戏互动的时,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作为幼儿游戏的游戏伙伴,与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并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不但能够使幼儿专注与游戏本身,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并且,这种愉悦的氛围能够很好的刺激幼儿的独立自我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减少对于成人的依赖,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行为。

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游戏的主体是制作玩具秤,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玩具秤的制作使小朋友了解、发现其原理,并利用其原理给物体称重。小明是一个文静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在游戏秤的制作过程中一直不够顺利。但是,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干预,而是一直观察着小明。当小明出现无法继续的时候,张老师才会在合适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提示,从头至尾都没有插手进行制作。在上述的案例中,張老师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于小明游戏中出现的困难,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帮助其完成制作,而是保持时刻关注,适时指导。这种做法有助于幼儿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坚强的性格。

(四)教师的反思

幼儿游戏对于幼儿们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教师对于幼儿游戏指导能力上,反思是一个有效途径。良好的反思有助与教师对于自身在幼儿游戏中介入行为的方式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形成良好的认知,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幼儿在活动中往往容易受到年龄、个性与游戏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大多存在一定共性。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关注自身行为对于幼儿游戏的影响。例如整理自己在平时对于幼儿游戏指导的行为案例,并对这些案例加以反思分析,对于这些幼儿游戏的情况及规律进行总体上的歸类,对于相似的问题的日后处理会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分为指导幼儿游戏前、指导过程中、指导过程后三个方面对自己的指导行为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指导方法与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并在之后的指导行为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指导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教师对于游戏的指导能力不断加强。

结语

学期教育期间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仅仅靠教师在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统筹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形成统一的指导,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桂芳.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探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14);

2、 武洁莉.以游戏促进教育——幼儿区域游戏教育刍议,《考试周刊》,2012(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法学前教育应用策略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