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教育者在旅游中的新目标

2017-11-04张明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实践旅游

张明明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加之旅游自身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节假日出去旅游,高中地理教育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突出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所以地理教育者在旅游中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于当前教育理念的飞速发展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高中地理教育者在旅游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有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育 旅游 实践 新目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地理人应该用脚去丈量地球,因为地理学科创新发展大多源于野外实践,野外实践成为发现研究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且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地理事实相结合。而如今的旅游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野外实践,所以高中地理教育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去记录去思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高中地理知识融合,能以地理人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真正将旅游中的收获与高中地理教育完美结合,使得旅游的价值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这也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讲究教学策略,使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艺术化,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高中地理教育者旅游中的新目标之一——将新的鲜活案例与课本知识结合

时代日新月异,而高中课本的更新换代是比较慢的,所以高中教育者肩负着把新技术,新思想,新见闻与课本中的知识巧妙的联系起来的巨大使命,将教材中枯燥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与鲜活的的地理事实结合起来,地理教学会变得更加高效和生动。

案例1: 时差问题

时差问题一直是文科生不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觉得有了数学的味道。而在旅游中这个现象并不难解释,因为旅游中时差问题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育者要多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不仅容易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时差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实例进行练习。

实例一:旅游中住宾馆,会发现宾馆里一般都有世界主要城市的挂钟,而每个地方时间不同;

实例二:旅游中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时间的变化及两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发生的变化;

实例三:旅游过程中给亲人朋友打电话,时间差异比较大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这些生活感知都是旅游中无意识就会发生的地理现象,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育者在旅行中要做个有心人,多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就能成为很好的具有时代性的教学素材。

2高中地理教育者旅行中的新目标之二——用新的视角去发现地理美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海滨城市与内陆城市有差异,高原上的城市与盆地里的城市风格迥异;所以这就需要地理教育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地理的美。地理是一门很生活的学科,地理教育者的旅游也可以理解为是一次地理知识的探索之旅。

案例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差异在自然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在旅行中可以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有人痴迷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魅力,去征服一座座高山;有人想感受“才出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的视觉冲击,跨过秦岭领略南北方差异;也有人陶醉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分不度玉门关”的诗意,去感受空气的干燥与潮湿。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在飞机上就可以进行宏观遥远的感知,可以看到所经地区的大致的地形和地貌,也可以大致了解其聚落的分布情况及土地的利用情况。更加细心的游客还能看到一些河流的形态及其城市功能区的大体分布。而在火车和大巴上,又可以尽情的近距离感知每个地方的地理细节。这个城市的路旁的植物和那个城市不同,而那个城市的山的高度和形态和这个城市又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要更具体的了解一个地方,就需要一段小小的停留,作为一个高中地理教育者可以去参观一些当地的工厂或者一个港口,较深入的去了解一些地理事实,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有发言权,才能将问题讲清楚。

3高中地理教育者旅行中的新目标之三——做新时代有地理素养的教育者

旅游不是只为一路看过千山万水,踏过天南和地北,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的感受每一段旅行有所获。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尝试用自己的地理理论知识去解释一些地理事实,或者及时记录一些奇特的现象,后续可以进行探索和研究,因为理论和真理之间总是缺少探索的欲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地理素养。

案例3:特产的成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无论在哪个地方旅游,游客都想了解当地的一些特色,品尝一些特产,然而很少有人去探索特产的成长史。高中地理教育者有义务去弥补旅游中的一些缺憾,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知其所以然,何乐而不为?

如:桂林罗汉果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亦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城中景,然而对于桂林的特产罗汉果人们的认识可能并(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7页)不彻底。对于其了解不应该局限于它的颜色形状或者用途,更应该去关注它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要求,学会从地理环境因素和区位条件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对于每一种特产就会有一种更深的体会和领悟。

话说罗汉果因其块根形象似佛肚而得名,主要产地位于桂林市和桂林地区,以永福和临桂县所产最为著名,约有百余年栽培历史。它之所能在桂林特产里名列前茅,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清热解暑、化痰止咳、凉血舒骨、清肺润肠和生津止渴等神奇功效。

而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育者,旅游的焦点应该是去探索为什么桂林适合罗汉果生长,它又有哪些生活习性。罗汉果喜温度湿润,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不耐高温;喜光而不耐强光,每天有7~8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其发育的需要;除此之外罗汉果的枝叶茂盛,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而罗汉果对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除沙土、粘土以外,黄壤、黑壤均宜,一般在有树林、竹林的山腰东南坡种植最好。了解了罗汉果的习性后,应该将其与罗汉果产地的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进行探究和分析,感受地理的魅力和学以致用的快感。新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高中地理教育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地理素养的人。

4高中地理教育者旅行中的新目标之四--- 分享新体验新感受新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今的社会人们都愿意去自己感受世界,开阔眼界。所以不仅是高中地理教育者,高中学生也经常利用假期出去旅游。在旅游热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旅游中的交流。

(1)交流自己旅游去的地方及其所体现的较明显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2)交流自己在旅游中遇到的地理现象,一起讨论自己不能解释的地理事实。

(3)交流自己在旅游中的奇闻乐事和感想。

(4)交流旅游中应该具备的野外地理意识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让学生多去学习有用的地理,而不是抽象的地理,应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旅游中多去发现与课本重理论相符的不相符的,可以自己尝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验证或者进行猜想。交流合作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方法,也符合当代教育新理念,所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很必要的一项活动。

5小结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提升,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成了当今社会很热门的话题。且如今正是新课程改革熱潮汹涌澎湃之时,将旅游于高中地理结合,迎合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中地理教育者在充实且有目标的旅游之后,在课堂中可以用生动的案例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实的东西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而且旅游中的所见所闻都是比较真实地,具有时代性的地理事实,可以与教材中的很对知识点进行很合的结合。提倡高中地理教育者在进行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与学习时,可以合理的引用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使课堂生动而且学生更易接受,更让旅游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阶梯。因此向高中地理教育者在旅游中提出的新目标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黄桂芬.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2):102-103.

[2] 李锐.谈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旅游观培养的基本思路[J].地理教育.2004(6):71-72.

[3] 杨宗军.在高中地理课中进行旅游体验的尝试[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201-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