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思维融入性研究

2017-11-04李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燕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思维融入性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时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新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应主动出击,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优势,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主体、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体系、突破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寻求技术支撑等七个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发展之路,开创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思想 融入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新媒体时代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呼唤新媒体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当中,这三个关键词都是改革的重点,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环节。高校是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阵地,“思想是灵魂、政治是骨骼、教育是命脉”贯穿于高校思政工作始终。社会及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从高等教育的领域来看,对互联网思维进行深入的认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进融入互联网思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近两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视、各类论坛、网站、应用如雨后春笋,新媒体正改变一切。新媒体将不仅仅是工具,新媒体即生活,新媒体时代到来了。变革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认识与高度重视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影响,必须创新传统教育观念,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合,确立新媒体下的教育理念。必须始终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动摇,趋利避害,化被动为主动,找到适应新媒体特征的教育理念,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稳步发展。

2互联网思维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解读

从思想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看待客观世界提供了一种理性视角,指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价值的正确思想行为。从政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党的理论的宣传教育课程,是带有政治色彩和阶级符号的教育。从教育上看,高校信息化教育已经贯彻落实了十几年,而是全方位更细致的基于大学生价值导向的正确指导。新媒体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微课堂、校园微博、微信、微视、校园论坛、聊天室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学生与教师通过新媒体能进行及时地交流和分享。新媒体为抽象的思政教育工作增加图像、声音等有趣元素,提高了学习兴趣。但由于新媒体传播中信息的杂乱、无序,真假不辨,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的“媚俗”倾向以及高校运用新媒体技术自身的不足等原因,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及发展,也对以传播严肃主流文化为主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目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说,一定要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发声不够响亮、不够大。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上,虽然已经建立各种新媒体平台,但布局分散、影响力差、“发声不够响亮、不够大”。各高校都建立了思政教育专门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新媒体如火如荼地发展,绝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各高校校园网、思政教育专题网等网站建设成绩斐然,有力推进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尤其近两年,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堂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利用传统思维做新媒体,仅把新媒体当作工具,缺乏对新媒体的深刻认识,没有树立新媒体思维方式,因此高校各网站内容更新慢、时效性差,原创少,个性表达少,缺乏互动性,尤其是议题设置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引导舆情,导致访问量不高,学生利用学校思政教育网站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不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新媒体资源的利用程度及有效性远远不够,亟待加强与改进。

高校网络辅导员是指高校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辅导员通过网络载体,面向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把网络作为载体,注重网络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网络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要求其积极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式媒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引导,以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树立新媒体思维方式,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互联网思维是广泛联系对话沟通时代的新思维,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最大程度的“互联互通”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处于信息接受和发送的联络点上,信息传播由传统意义上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形成了网状式的极发达高频的交流方式。个体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享受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产生的发源地。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高度的开放带来了充分的互享。

高校网络思想者教育工作的稳定且高效的运行离不开网络技术条件的支撑。高校应设立网络管理中心,利用新媒体力量,建设数字化校园,为全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建设数字化校园,积极开展与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实现校园的实践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育人、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加强校园数字化建设,推广校园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平台与保障。

第二,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后台管理人员,以应对与解决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更新的技术难题,保障新媒体下校园网络的监督技术的同时,增强跟进时代步伐的网络等新平台的美感与吸引力。

第三、加强对各学院辅导员的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的网络辅导员队伍,保障网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高校应主动出击,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优势,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主体、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体系、突破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寻求技术支撑等七个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发展之路,开创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晓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广东厂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6).

[2] 阮东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解围[J].教育理论研究,2010(05)

[3] 曹一帆.基于新媒体资源整合态势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进策略[J].新闻传播,2015(11).

[4] 胡启明.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探讨[J].东南传播,2014(7).

[5] 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3(05).

[6] 顾栋栋.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7] 梁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辅导员机制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8] 周宏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挑战的对策[J].理论与实践,2011(01).

[9] 趙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实现条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4).

[10] 孙训华.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开拓创新[J].学园,201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