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晚小品中舞台语言技巧的多元素运用
2017-11-04丁友锏
丁友锏?
摘 要: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中将“扶不扶”焦点话题在舞台上呈现,该小品的舞台语言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借鉴。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喜剧幽默色彩贯穿始终;艺术夸张成份、层出不穷;遣词造句方面话里有话。该小品舞台表现力上将多重语言元素融入其中,促进节目更具有张弛力、感受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春晚小品;舞台语言;春晚;扶不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23-02
影视作品中演员成功塑造角色往往依靠舞台语言技巧和肢体动作,舞台小品亦如此,角色需要典型的个性化。春晚小品语言不落俗套,又能推陈出新、耳濡目染,让观众悦耳入心是关键,笔者将从春晚小品《扶不扶》为例来尝试分析舞台语言的设计中多元素的融会贯通。
一、喜剧幽默,贯穿始终
舞台呈现上使观众笑比哭更有难度,而发自肺腑的笑声此起彼伏更不易,该小品却成功地做到笑声不断,剧中不乏喜剧色彩浓墨重彩的渲染,大胆启用夸张成分加以修饰和点缀。如果一个演员除了标准的南部英语之外还能说自己的方言,无疑意味着拥有一技之长。沈腾和马丽作为东北人,在该小品中操一口地道、纯正的东北话实属“信手拈来”,东北方言中处处透着幽默元素,形容人或事儿起来又备有形象感、贴近生活,引发观众笑声。
演员在舞台上的主要工作是道白[1]。小品开头郝建刚说了一大段独白,“发誓”自己绝不多管闲事,突然一位大妈在其身后意外摔倒,郝建回头看后带着赌气情绪说了句:“啥也没看着”,引发观众笑声,五个字台词中感受到郝建内心还残存刚才的委屈,为接下来塑造郝建这个人物进行了前期铺垫。
面对大妈在地面上躺着转圈后郝建说:“你走是能走啊,但这是按表走的啊”将舞台语言插上形象的翅膀、栩栩如生、风趣意味十足。扮演大妈的演员马丽时年32岁,却把老年人的发音特点练就得炉火纯青,真正做到了:发音时舌肌紧张的部位稍靠后,后面略微降低,口腔肌肉适当自然松弛。声音以中声区微基础,多加咽腔、胸腔共鸣,使声音浑厚、苍劲,或者略带沙音[2]。
大妈:“怎么的,你还想走哇?”
郝建:“走是肯定不赶趟了,我得跑了!”
一个“跑”字凸显速度和其内心情感,迫切甩开这一场有嘴说不清的“肇事中”。然而遭到无端的误会和埋怨之际,郝建听到大妈咳嗽,不假思索地脱下棉袄给大妈披上,演员的形体行动是内心所思所想的真切体现,此时郝建还不忘打趣;“刘德华同款的,还能不能感觉到冷冷的冰雨在胡乱地拍打?”将耳熟能详的歌词在小品中演绎,也是该小品的舞台语言的特色之一,促使角色形象向幽默风趣、大度阔达方面迈上新台阶。
在给大妈拍摄视频企求证明自己无辜时,郝建不忘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大妈,话锋突转,“到你了,收点下巴,显瘦!”话锋突转、此处逗乐全场,在这般境况下还不忘教授老年人拍照秘诀,不难看出郝建的好心和几丝顽皮!然而大妈并不领情,在录制视频时强调:“无辜地被你给撞倒了,完了还要跑啊,呵呵,呵呵。”大妈的台词彰显了返老还童的本色,尤其是末尾两个“呵呵”更是让观众意味深长、出其不意,同样也透出大妈顽皮的本性,紧接着郝建打趣道:“大妈,你这么顽皮,你家里人知道吗?”这里没有针锋相对的吵嘴,只有此消彼长的幽默,将内心的不满情绪巧妙的隐藏到台词中,彰显了说话者的内涵和气度,在舞台上也起到了警醒观众的作用。生活中难免会遭到埋怨和产生误会,我们不妨将幽默风趣元素巧妙融合到情理之中,使听者不至于火上浇油又能将误会和矛盾云淡风轻的化解。又比如:
大妈:“你不走是吧?我走!”(說完匍匐前进)
郝建:“我说大妈,你这是要上哪儿炸碉堡去呀?”
由于大妈匍匐前进的行动,实在让观众不得不联想到训练有素的战士,而编剧却不仅仅把观众思维局限于此,而是运用嫁接方式,转移到革命战争年代里战士们匍匐前进去炸碉堡。
郝建名字有其同音词,大妈误以为辱骂自己,此时的郝建一句典型幽默话语:“郝建这名儿是我妈起早贪黑给我起的”,“起早贪黑”往往更多的用于形容生活状态的不易,而将起名和“起早贪黑”有机结合,不能不说台词具有了创新点,独具匠心的影视语言更能让观众欣然接受并大加称赞。
二、艺术夸张,层出不穷
舞台语言既是一种艺术语言,在艺术上有着它的要求和标准,话剧舞台语言应该做到:既真实,又有夸张;既自然,又有所修饰;既有内心感受,又要有鲜明体现;既使人感到如同生活般的亲切,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享受。例如小品前端“结果人家一个急刹车,我钻到人后备箱里去了!”一开场就将夸张的艺术手段搬上舞台,生动鲜活地再现当时自己的囧状,并将角色“好管闲事”的人物形象给予初步定位,再到后来“刚才转的时候挪的呗,这没起火就不错了”,摩擦起电作为物理常识,而郝建却将其装饰上夸张的艺术色彩,运用到大妈躺着原地转圈上,形象化地再现大妈身体活动自如性,侧面暗示了大妈身体并无大碍,也将郝建这个人物形象几分调皮和高度的敏捷力演绎得淋淋尽致。比如:
大妈:“没人撞我飞出十多米呀?那你要撞了我,我现在都出国了呗!”
郝建:“不是,大妈你啥身份呢,您出国还能免签呢是咋的,再说你没飞出十米去。”
大妈的话语中充斥着反驳和训斥的语气,经过艺术夸张元素的巧妙运用,博得观众一笑,面对接二连三的埋怨,郝建机智作答,话场效应第一时间巧妙构建,一来二去形成舞台语言冲突,呈现波峰波谷状态,文似看山喜不平,甚为好看,郝建舞台语言中透着观众可以理解的抵触情绪,尽显角色身上所独特的幽默气质。又比如:
警察:“大妈,你这骑得也太快了,这车圈都瓢成这样了,你飙车了?”
这里的“飙车”言过其实,为制造大妈“尴尬”的境况埋下伏笔,接下来在所谓的“证据”面前让大妈立即不知所云,气得语无伦次,唯有两手直哆嗦:“我,我!”为后续郝建巧用大妈先前的台词作为铺垫,将“以牙还牙”的境遇毫无保留地推向大妈,精准地实现了一次情景再现,也便于警察及时了解“案情”和快速解决问题。演员在一起合作对台词需要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手法,使人物的思想情感交流往还。舞台小品中两位主角的台词互换、大段重复舞台语言也构成了戏剧冲突的制高点。同时也将“换位思考”潜移默化地呈现,生活中如果彼此多些“换位思考”事情处理起来更容易,交流更加畅达,交际氛围更加和谐自如。endprint
小品最后一句郝建说:“我心眼儿多多呀,我都没转呢,我寻思着我这速度,要转起来还不得自燃了啊!”面对大妈说自己“挺贼”,咣当一下躺地上,你还按表走上了。郝建用“自燃”二字来极度夸张的方式来延续大妈说的自己“挺贼”,也反映出思维的急速敏捷、机灵有余,符合角色人物性格。
三、遣词造句,话里有话
我们把存在于台词内部,存在于台词字里行间,作者没有写出来,但又最能表达人物的真实含义的话叫做潜台词,简单的说潜台词是台词的真实含义。整个小品演绎中不乏潜台词的精心设计,将想说而没说的意思完美表达,让观众心知肚明,而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如:
大妈:“哎呀,小伙子。你这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你摔得也够呛啊!”(第一次潜台词)
郝建:“我没事。”
大妈:“你是个好孩子,还知道把大妈扶起来。”(第二次潜台词)
郝建:“我这是做好事上瘾。”
大妈:“这要换了别人啊,撞完早跑了!”(第三次潜台词)。
起初郝建并未领悟到大妈的前两次潜台词,而是依旧沉醉在大妈的“夸赞”之中,无法自拔。大妈见状,只能将潜台词更加递进化和明晰化,第三次潜台词说小伙子你肇事后没跑已经很不错了。此时的郝建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脸色突变,内心开始紧张!潜台词作为戏剧影视语言的内部技巧,贯穿于戏剧影视作品之中,但同阶段的递进式潜台词的叠加却为数不多,此处潜台词三次紧密跟进呈现一浪高过一浪之势,用舞台语言来制造戏剧冲突,矛盾因舞台语言而起,又因舞台语言而递进和辗转,编剧别出心裁的台词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同时也是该小品的一大亮点!又比如:
路人:“快跑,我扶过三儿!”
郝建:“结果呢?”
路人:(所有所思的停顿片刻)“这么跟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揭示性潜台词)
路人最后一句揭示性潜台词说时不忘低头意味深長地看看自行车!语气中夹杂些许后悔、沮丧和欲言又止,于是边说边骑离现场。常言道:“听话听音”就是指弦外之音,明白人一听就心知肚明。路人一句“哥以前开的是大奔”便将自己不幸遭遇三次碰瓷后的惨重代价总结性概括,于是有了接下来郝建动之以情的大段独白。郝建给大妈说:“小偷到我家都是含着泪走的,逢年过节还得给我扔两袋米呢!”从人物的最终目的去挖掘潜台词这里的潜台词。这里郝建的目的是远离讹诈,故意说家里穷得惨不忍睹,一向自私自利的小偷都为之落泪并乐善好施,幽默加夸张元素的完美组合营造了搞笑的气氛。
四、结 语
小品作为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重头戏,毋庸置疑扬起着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风帆,小品要想博得观众一笑实属不易,这就要求编剧和演员、导演能够在多角度、多方位寻求突破,而舞台影视语言作为小品的灵魂,只有巧妙地设置悬念、制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转场,台词处理中大胆创新、引用歌词、谚语、网络热议词汇甚至创造新词汇,都能给舞台小品“润物细无声”的润色,以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立体感审美。
参考文献:
[1] 方伟等.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 伍振国.影视表演语言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方伟等.舞台影视语言基本技巧[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传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