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端微视频的传播研究

2017-11-04董一鸣

科技传播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微视频传播

董一鸣

摘 要 手机端微视频是一种通过手机进行视频传播的方式,具有内容短小、制作周期短、便于分享、互动性强和易操作等特点,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现代的人们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只专注于忙碌的生活,由此手机端微视频诞生了。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机端微视频出现的原因,并研究了手机端微视频传播的内容发布和推广策略。

关键词 手机端;微视频;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7-0090-02

随着后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对人们的影响也逐渐加深,通常情况下,大众传播的受众都是单独的一个人,因此信息变得极为个性化。纵观史今,媒介的受众有大众到小群体再到更小的群体,最后发展至个人化,手机已经成为了当前媒介领域中最受欢迎和代表性的个性化媒体。手机媒体中的视频因为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受眾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手机端中的视频传播具有载体屏幕小、内容篇幅短、制作成本和周期短、视角微观化以及需求个性化等特点。

1 手机微视频出现和传播的原因

1.1 媒体的榜样

随着新闻、搞笑等电视节目的诞生,越来越多地应用了来自于手机所拍摄的视频,因此这种视频制作方式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受众,当受众拥有手机后,通常就会模仿媒体进行制作。尤其是在爱奇艺、优酷和腾讯等视频门户网站出现后,不仅尝试了在播报新闻等突发现场视频时使用手机网络进行拍摄,还创新出了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即UGC,给手机微视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手机的体积小和隐蔽性,使得舆论监督方面也具有了便捷性,各大网络甚至电视媒体都开始使用手机进行拍摄,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方式,也为广大的受众在创作视频方面树立了榜样。

1.2 商业的竞争

手机之所以成为大众化、普及化的拍摄设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手机比专业的摄像设备便宜,加上手机的便携性优势,使随手拍摄和制作视频成为了可能。在过去,电视台的航拍往往需要借助直升飞机的帮助,而高清摄像头和无人机的发明使得航拍变得更加简单和轻便,这种航拍方式不仅质量有保证,在成本方面也更低,给诸多的中小型节目制作公司提高了发展的可能。另外微视频在广告方面的应用使得病毒式营销模式产生,该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开展有价值的话题或产品,从而激发消费者的兴趣,通过建立起在消费者中的口碑来宣传品牌和产品,这种卫视屏的方式能够有节约企业产品的推广

费用。

1.3 受众的自由

传播学中有强调了受众运用媒体时的主动性特征,即使用和满足理论,而后又有生产性受众观等理论提出,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强调了人的主动性,而这也为微视频的UGC发展提供了大众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手机等通讯设备媒介化的发展。网络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使得受众有了更多的话语自由,尤其是点赞、评论和转发功能的出现,网民间的交流和互动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还产生了许多的草根型微视频,这类视频非常符合大众的兴趣,因此能够产生极大的共鸣。

1.4 工具的简便

手机和剪辑软件的出现,简单的操作和大众化的特点都使得在制作和传播微视频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剪辑软件的大众化使得视频剪辑不再高端化,只需要下载相应的软件就能够轻松简便地完成视频剪辑操作,尤其是手机App的出现使得视频制作更加的简单和快速。另外,手机微视频的出现使得广告、新闻和微电影等专业的大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时更加便捷,不需要昂贵而复杂的专业设备,只需要随处可见的手机就能完成。

2 手机端微视频传播的策略

2.1 内容发布策略

2.1.1 完善内容形式

一方面,内容在发布时一定要注重原创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管理制度并不严格,因此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作品来获取报酬,这时原创性就需要逐渐重视起来,才能够确保UGC模式的健康发展和用户的利益。另一方面,内容在发布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手机在操作方面非常的简单,因此在发布内容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网民受到利益的诱惑和猎奇心理的影响,走向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如今为视频网站中,视频的高质量内容和创意的匮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到严格把控,不断完善微视频的内容,才能够有效避免抄袭和恶意信息等问题的出现。

2.1.2 契合微视频传播特点

视频的传播具有快捷性、易读性、扩散性等特点。在快捷性方面,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的记者在报道新闻实事时甚至无法和广大的网络用户相比,因此只有做到快捷且高时效性,才能给受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在转发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微视频的传播速度,形成良性循环。在易读性方面,虽然网速问题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突破,但是经过长期建立起的方便、流程等特征却已经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在微视频进行传播时可以将内容分成若干个专栏,从而使读者更加方便地寻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在扩散性方面,如今的手机微视频传播平台的数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因此在发布内容时可以使用多平台发布的方式,增加内容的传播

效率。

2.2 推广策略

2.2.1 应用新闻化

其一可以加强精英记者的培养,从而带动草根记者的热情,以成熟的平台为基础,加强和新闻官方平台的合作,打破传统视频制作的局限。其二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记者团”,在微视频中逐渐渗入新闻元素,甚至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微视频新闻机构,带动网民的热情,为新闻媒体提供高质量和多数量的新闻素材。其三可以引导网民报道视频新闻,将微视频是新闻结合起来建立专栏,不仅能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还能够培养受众的新闻报道能力,从而带动草根记者构思长期的系列报道。其四可以和传统的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借鉴国外的案例,如将长视频剪辑成若干个微视频,放在交流平台上供网友们互动,让更多的网友参与到其中。其五可以建立奖励机制,设置微视频新闻奖,让参与到新闻素材收集和拍摄草根记者收到激励,鼓励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新闻的采编中。

2.2.2 应用社交化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推广时可以将微视频和社交平台结合起来,带动更多的网民参与微视频拍摄。首先可以组建社交视频资源库,建立起相应的微视频内容模块,设置模块时应当更加生活化,使网民能够更加方便地在社交平台中进行交互和分享。其次可以借助名人和热点话题,吸引网民的目光,充分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和话题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提高手机微视频的传播。最后可以建立有趣的话题,邀请网民参与到微视频的拍摄中,并通过好友间的分享和推荐来达成微视频传播的效果,通常好友间的话题是最容易产生拍摄兴趣的,因此社交应用应到充分把握机会,如举办原创微视频活动,吸收更多的优秀微视频素材。

3 结论

对于手机微视频的定义,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网络视频界其实都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不过从字面上来看,手机微视频其实就是以手机网络为媒介来传播微小视频的方式。手机微视频能够被广泛传播正是因为它所具有的时间和内容较短、制作成本和周期较短以及易操作和易分享等特点,尤其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喜爱手机微视频。不过手机微视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传播时还有这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

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微视频是一把双刃剑[J].上海教育,2015(9):46.

[2]刘琼.网络微视频生产机制考察[J].中州学刊,2015(3):172-176.

[3]陈紫凌.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微视频与任务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5):8-10.

猜你喜欢

微视频传播
浅论微视频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
微视频的内容主题发展趋势分析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