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目标和问题设计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017-11-04吴红莹
吴红莹
【摘 要】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离不开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紧扣教学内容,扼住目标和问题两个重要方面,巧设计,妙处理。让目标扎根,让问题丰满,让活动充分,让课堂实效,让学生发展。
【关键词】数学素养;目标设计;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是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平台。学习数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还可以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紧扣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一、扼住目标设计,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具体的学情来设计,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按照既定的目标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主阅读材料,体会和把握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扼住目标设计,让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的教学就围绕目标分层设计,逐步开展各项活动。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本课教学的支持性条件,既做好知识技能上的铺垫,又让学生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所给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体会策略的优点,对策略产生好感,愿意使用策略解决问题,在成功中树立信心。
教学伊始,直接给出学习任务一:“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请你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把条件和问题在图形中进行整理,画出示意图,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接受任务后自主探究,画图整理,交流想法,通过画图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顺利完成第一个目标。体会到通过画图可以搭建起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间的桥梁。
接着给出学习任务二:“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画图表示减少的部分,列式解答。反思与例题的不同之处,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策略的意义。
再次给出任务三:“李镇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有了上面的体验,学生很快意识到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反思自己的体会。
整个活动从给出任务,到学生获取资料,再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提升,都是在目标的引领下,借助资源,自主解决,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效。
二、扼住问题设计,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设计每一个学习活动的关键都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思”,培养学生探究的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设计数学学习活动要紧紧围绕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并把所选定问题分解为不同的递升层次,首先提出基础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了解原理和思路,打好基础;然后提出綜合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培养能力;进而提出未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开拓创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之一就要扼住问题的设计,设计出极具魅力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开展活动,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安排了一节《校园的绿化面积》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的设计,就是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的。活动的目标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几种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割、补等操作活动,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解决稍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提升对常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体会转化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围绕主要问题分为这样几个层次展开活动:
首先抛出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的计算?”围绕这个“基础问题”展开活动,自主交流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下一个探究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抛出问题2:“这个校园的绿化面积怎么计算?”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属于“综合问题”。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单一的规则图形,这是不规则组合图形,应该怎么办呢?引发学生一系列思考。有的已经开始动手,有的还在深思中,还有的已经禁不住发现的喜悦,急着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请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发现!”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探究的结果是:(1)可以横着添加一条线,把图形分成长方形和梯形来计算;(2)竖着画一条线,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计算;(3)斜着画一条线,分成三角形和梯形计算。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在原图形中添加一条辅助线,把图形分割成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这就是“分割法”。添加的那条线叫做辅助线,一般用虚线表示。
再次抛出问题3:“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另谋方向,另寻思路,深入探究,开拓创新。有些学生已经有所感悟,他们发现还可以在图形的外围添补上两条辅助线,把图形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梯形的面积就可以了,这就是“添补法”,又一个新的思路诞生了。
最后抛出问题4:“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回顾、总结、概括、提升。用割补的方法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豁然开朗。
整个探究活动围绕主要问题依次铺开,学生思维活跃,议疑解疑,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重要数学问题的优势。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离不开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巧设计,妙处理。让目标扎根,让问题丰满,让活动充分,让课堂实效,让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智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新课程(小学),201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