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路径建构

2017-11-04王爽贾晓丽吴玲晶

魅力中国 2017年44期
关键词:医学生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王爽++贾晓丽++吴玲晶

摘要:“工匠精神”对当前高职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扎实有效的责任感教育。在高职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中,存在着自身责任感教育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载体不足等问题,要构建以下路径:一是要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意识,丰富医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内容;二是要引导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行为,搭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平台;三是要优化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的环境载体,营造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氛围。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医学生;责任感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转型,国家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定位。从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看,医学院校的高职生与一般高职院校不同,他们未来服务的对象是“人”,“大医精诚”决定了他们不仅要肩负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更面临着服务医改、扎根基层、熟练掌握医学专业技能的重任,因此,在培育涵养他们的“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如何强化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自觉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成为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工匠精神解讀

何为工匠精神?近年来,这不仅为近年来的媒体竞相报道,更成为中国建设创新性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焦点话题。2016年,“工匠精神”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掀起强烈反响。对工匠精神的界定,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工匠精神”的具体要素往往与定义者的专业态度和学科背景密切相关。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工匠精神”的共性特质,实际上是一种职业精神的几种体现,其涵盖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在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面生动体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要求,特别是职业实践主体的专业性的要求。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医学院校高职生责任感教育总体状况

责任感是社会主体对自身与他人、家庭与集体、社会与国家以及自然界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总体而言,普通高职学校的大学生在心理、思维、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一些医学院校的责任感教育实践中,常常忽略本科医学生和高职医学生在思想道德、自我管理、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至于将本科医学生和高职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混为一谈,导致社会责任感展开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高职医学生的成长发展实际脱节,更无法满足“工匠精神”下对高职医学生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 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当中自身责任感教育弱化

从工匠精神的视域看,高职医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能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完成专业任务。但从实际看,高职医学生一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学制较短,一般为三年制,从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视角来看,大一年级为新生的适应期,要了解大学文化、院校专业实际、以及学习生活环境等等,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医学高职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还不明确。这个过程中,高校对于医学高职生的责任感教育,大多是外在的他律机制,比如说学习学生管理规定、早晚自习制度、学分制度等等,学生更多地了解的是“什么不能做”,但是对于“什么是我要做”却不清楚。加之高考后的“后高三时代”的放松意识和狂欢心理,他们不仅没有培养自我要求,自我发展的责任感,甚至有些医学高职生自身责任感淡漠,沉迷网络游戏、抄袭挂科、无所事事等状态随之凸显,影响了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提升。

(二)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当中社会责任感教育载体不足

从工匠精神的视域看,在新医改深入进行的改革攻坚期,高职医学生还要有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培育他们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但是,一些医学院校对于社会责任感的活动策划和设计,大多还停留在陈旧的模式化水平,社会实践的方式一般是打扫卫生、敬老院慰问、历史博物馆参观等等,对于活动的主题内涵并没有深入挖掘,导致一些活动成了走过场,一些高职医学生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导致高职医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成长没有很好地医疗单位的需求、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在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方面动力不足。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路径建构

(一)强化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意识,丰富医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内容。高校团学组织可以致力于高职医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水平,通过传统节日、校庆日,护士节等时点,以医学榜样为引领,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自我责任感教育融和起来。例如:沈阳医学院校内“无人售货、彰显诚信、传递爱心”活动深得人心,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感。

(二)引导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行为,搭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方式,建立与医学高职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需求相对接的实践平台,锻炼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放疗专业组织学生,到省肿瘤医院志愿者服务,从入院手续办理到报告单发放,从礼仪秩序维护到自助打印报告,增强了让学生对患者就医和医院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激励他们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夯实自身专业技能的决心。

(三)优化高职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的环境载体,营造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氛围。在“工匠精神”时代,高校开展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离不开环境支撑。例如:昆明医科大学专门设计了蛇杖与DNA双螺旋结构融合新校徽,将,激励学生牢记使命、救死扶伤。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则在校内,设立了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到中国古代孙思邈再到现代的医学家林巧稚等雕像,附有人物主要事迹等。沈阳医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建设了南丁格尔广场,教学楼更布置了南丁尔格画像挂毯,展现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工匠精神。

本文系2017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YSK2017-19-04

作者简介:王爽(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贾晓丽(1996-),女,辽宁建昌人,本科生,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2015级。吴玲晶,(1997-),女,浙江金华人,本科生,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

参考文献

[1]王寿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J].云南教育,2016,4:35.

[2]李俭.医学生责任心培养路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4:29-30.

[3]杨丽.“工匠精神”与医学生教育[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26:89.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学生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