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胎漆器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7-11-04金思雨费本华宋莎莎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漆竹材漆艺

金思雨 万 千 费本华 宋莎莎

(1木材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2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竹胎漆器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金思雨1万 千1费本华2宋莎莎1

(1木材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2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竹胎漆器为一种古老的大漆制品,因其精湛的传统工艺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分析比较大漆和竹胎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结合二者各自的材料性质,归纳总结出竹材漆器的环保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结合当今市场发展空间,从竹材和大漆两种材料的环保性出发,探寻消费市场需求的绿色理念,为竹胎漆器的市场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大漆;竹胎;竹胎漆器;文化传承;绿色理念

漆器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浓郁的中国特色。早在公元前7 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利用大漆制造的器皿,开启了中国漆器制造的先河[1]。漆器以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在我国非物质物化遗产名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大漆工艺制作的复杂性,导致传承断档,漆器较少出现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漆器制品在当今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竹胎漆器作为一种传统的重要漆器类别,是漆器制造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 竹胎漆器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1.1 竹胎漆器——大漆与竹材的完美融合

以竹材为载体,以大漆作为装饰和保护材料,通过匠人精心的雕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胎漆器文化;而漆器的制造过程却繁琐冗杂,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序就是大漆的上漆工艺。大漆作为一种不同于现代装饰所用的涂饰漆,利用采自成熟漆树上的生漆氧化提炼后变成熟漆,再经过一道道匠人们的精心刮涂、打磨和繁复的擦涂工序,从而完成整套工艺流程;最终得到的漆器质感丰富细腻,视觉上柔和美观,色泽明暗浓淡相结合,并与不同成色纹理的胎骨相呼应,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褶皱肌理,让大漆艺术成为一种独一与不可复刻的工艺品与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生漆原材料主要采自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台湾、泰国和缅甸等地的漆树,是漆树分泌的一种天然无害的透明汁液,其主要成分为:漆酚、水分、漆酶、漆多糖,以及少量的油分、葡萄糖和有机酸等[2]。经过提炼后的大漆是一种半透明的液体,呈淡褐色,漆液中闪耀着一层细腻的光泽,为所饰之物增添了更深层次的韵味。生漆的涂饰工艺流程需要多次的手工打磨和干燥处理,流程较为繁琐和复杂,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3]。

图1 生漆涂饰工艺流程

作为竹胎漆器的载体,竹材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收缩变形,编织纹样精美且易于制作;同时竹材光泽感强,根据不同竹类呈现出的色彩丰富多样,加工工艺简单,切面光洁且价格低廉;同时,以竹材为原材料制作的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情趣;竹制编织品通常为青色和黄色交织表现,给人一种干净、清雅的感觉[4]。同时,竹材独特的材料特征带给人浓郁的自然气息,运用在产品设计上能够带给人们较为温馨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内木材资源日渐匮乏,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用竹材代替木材来缓解原材料问题。近年来我国材料行业已经充分意识到竹材制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断开展的竹材料与竹制品的研究,能有效缓解我国木质材料市场的空缺。同时,“以竹代木”也成为国内外木竹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经走在前列[5]。因此,将竹材为胎体结合大漆工艺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工艺源于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没有材料,就无工艺可言。”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道出了材料对于工艺的基石作用,指出了材料的个性在于自然之美[6]。大漆美与竹材美都是天然的美,即便有时加上人工创意,也依旧散发出自然之美。竹胎与大漆的结合不仅体现了竹材料的自然形态语义,更挖掘和表现出竹材质象征的文化符号;结合大漆艺术中蕴含的文雅内敛的文化底蕴,彼此相辅相成成为原始与文明结合的精神文明产物。

1.2 竹胎漆艺制品的现状

竹胎漆器主要使用篾胎、竹胎制作而成,是漆艺与竹艺完美结合的产物,其造型以圆竹制品和竹编制品为主 (图2)。基于竹胎造型的不同,通常采用2种竹胎漆艺加工方式:一种是直接将竹子加工成型之后涂漆装饰,如漆筷、漆竹筒、漆笛乐器等,造型方法简单直接,便于应用;另一种是把编织成型的竹胎,用漆锦绣装饰,例如漆箱、漆篮等,其造型、方法复杂多变,利用编织工艺所呈现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竹编工艺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用于制作竹编工艺的竹种类也很丰富。

图2 2种不同类型的竹胎漆器

图3 经过雕刻的竹胎漆器

大漆可直接涂饰在竹胎上,虽然大漆的干燥固化速度比较慢[8],但成漆膜后质地坚硬、耐水防潮,绝缘性好,与竹胎本身的韧性,易吸水变形以及不耐潮湿易腐烂的缺陷协调互补。同时大漆搭配金银粉、金银箔、蛋壳、螺钿等,用选用莳绘、沈金、箔绘、漆绘、雕漆、平文等丰富的工艺手法,加之髹涂、研磨、罩光、抛光,结合竹材本身的经脉纹路可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品质和肌理 (图3)。这些加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竹家具的整体造型塑造中,也可以修饰局部点缀和装饰部位,将家具的档次和品味升华[7]。在竹制家具或者细节处采用大漆处理,能够使竹家具更为细腻美观,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 竹胎漆器的文化内涵

2.1 大漆与竹材的文化底蕴

漆艺作为东方的文化特征之一,常用 “温良恭谦让”来比拟大漆的品质。大漆独特的质感给人一种包容的亲和力,进一步接触了解后,能够从其深沉典雅的色彩基调和优雅静穆的审美趣味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漆文化庄重、沉郁、含蓄的审美品位和境界。社会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让人们在面对大漆制品时所产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越来越强,大漆制品也更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2]。

同样,竹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岁寒三友”、 “四君子”的重要成分,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风格体现[7],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无牡丹之华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妖艳,它根生大地,具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特征,其高风亮节的品格一直为古今名人雅士所称颂[8],元朝诗人华幼武 “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的诗句就是竹子风格的真实写照。

大漆和竹胎不仅其原材料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由两者结合创造出来的竹胎漆器在历史积淀下,也形成了其独有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征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器物本身的传承价值,而是一种匠人在进行艺术创作和媒介使用过程中所融入的精神价值的体现[9]。竹胎漆器作为大漆与竹材的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物质载体,在日常使用中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意境和精巧、典雅的格调,同时竹胎漆器也在造型、装饰和色彩上体现出和而不同、对称与均衡的中式意境[4]。

2.2 竹胎漆器文化传承与发展

目前中国漆艺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较为落后,人们对大漆工艺本身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了解较少,多是被商人强加在资本上成为一个炒作的噱头。商家往往只注重经济价值而忽略文化的精髓;漆艺独特价值是建立在其实用与精神的共性之上,也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上[6]。若要真正地发展漆艺制品的市场,就必须将漆器的物质价值与其文化属性结合考虑,二者共同发展。

现代对竹材的利用更多的是在研发新型的竹材人造板上,例如重组竹、竹集成材等,这些新型人造板材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竹材本身的开裂、发霉、变形等缺陷,但是在竹材重组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胶黏剂,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已经丧失了竹材原有的光泽与触感,难以保留文化的底蕴。因此,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竹材而又满足这种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将竹材与大漆相结合成为了新的出路之一。

2.3 竹胎漆器与绿色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开始对产品的环保性有着更多的要求。漆作为一种常用的表面保护材料和改良材料,其环保性与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绿色化学 (Green Chemistry)和可持续化学(Sustainable Chemistry)概念的提出,绿色理念已被引入到漆的加工技术中[10]。大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漆酚是一种同时拥有能使自动氧化反应容易发生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和抗氧化作用的儿茶酚结构的特异性化合物。生漆是一种依靠酶作用而促进聚合反应的天然产物,不含有机溶剂,从环境保护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上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高分子材料[10]。

竹胎漆器使用的胎体——竹,也是一种环保型材料。竹类植物具有生长迅速、再生能力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以往人们在竹材的开发利用中,往往偏重于其经济价值,而忽视其生态价值[5]。将竹材置于室内,有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降低噪音和吸收紫外线的功效[11],不仅能够发挥竹类植物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还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宜居环境,使竹材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材料。

纵观竹胎漆器的应用,大漆材料本身是具有环保属性的天然无污染涂料,加之竹胎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材料,能吸收紫外线、静电,废弃之后可彻底在泥土中降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材料[12]。将大漆应用于竹胎上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也能促进大漆市场从文化与环保的角度更好地进行发展,营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3 竹胎漆器市场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漆艺消费是文化的消费与艺术的消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漆艺不仅满足了环保、实用的要求,更是迎合消费者日益高涨的审美需求与文化需要的产品。然而目前市场上漆器更多的是学院的漆艺、商业的漆艺、私人的漆艺,不是传统的民艺,已然严重地背离了传统漆艺的文化精神[13]。对此,应当转变传统的设计观,从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利用,增强市场意识,有目的地规模生产观赏性强、效益高的竹胎漆器,强化与市场的联系[8],方能更好地发展竹胎漆器市场。

大漆市场的运营与大漆产品的设计成果密切相关,须紧紧抓住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工具带来的创意机会,优化产品和建筑物的环保性能,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5]。大漆与竹胎的结合不单单是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而是一种对漆艺与竹文化内涵的追溯,代表现代消费者对精致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世界的追逐,同时这种现象也为竹胎漆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4 小结

大漆工艺与传统竹胎结合后的精美产物——竹胎漆器,两种天然元素在色彩、光泽、形态、纹样、材性等方面相辅相成,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品质和使用价值。同时,大漆与竹胎的精神文化内涵也有这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共同将自然理念和中华传统中文质彬彬的内敛与张力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呼应了当今社会对绿色材料的强烈呼吁。但随着市场对竹胎大漆的产品造型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大漆与竹胎的结合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包裹漆涂,而是局部结合作为点缀或者装饰,那么竹胎则不能随意选择,更不能使用原竹,以免发生变形、霉变等问题,进而影响竹胎与大漆之间的结合强度和表面效果。因此,应采用现代竹材干燥手法,或者采用复合竹材,以防止竹胎吸附水分,阻碍霉、菌类的生物反应,并减少吸湿性,提高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14],改善竹胎与大漆的结合性能,提高产品质量[15]。

[1]姜海明.漆工艺制胎技术探索[J].中国生漆,2014(2):21-27.

[2]王雨晴,孟梅林.大漆的材料属性和审美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2):157-159.

[3]邓背阶,孙德彬,高伟.现代家具生漆透明涂饰工艺[J].林产工业,2005,32(6):29-32.

[4]樊丹鹤.竹材在大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5]方滨.竹材的绿色设计概念[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6]梁芳.材料的多样性对漆艺造型的影响[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7]宋文斌,杨玮娣,李永君.中国大漆工艺在家具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2(7):19-20.

[8]陈双林,应杰.竹子的观赏价值及开发利用[J].竹子研究汇刊,2000,19(2):13-17.

[9]李明谦,胡秀妹.论中国大漆材料的美学特征[J].包装工程,2015(16):37-40.

[10]宫腰哲雄.传统生漆技术中的化学[J].中国生漆,2010,29(2):27-31.

[11]潘天波,胡玉康.漆艺:当代生态立场下的社会担当[J].文艺研究,2011(10):140-142.

[12]张宗登,李坤明.竹制玩具及其创新设计方法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7,15(1):25-29.

[13]郑欣,陈玉媚.绿色环保理念下展示道具的设计方式探析[J].包装世界,2017(1):79-81.

[14]包永洁,蒋身学,程大莉,等.热处理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4):54-57.

[15]黄成建.热处理毛竹材细胞壁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5.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Bamboo Lacquerware

Jin Siyu1Wan Qian1Fei Benhua2Song Shasha1
(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amboo and Rattan, Beijing 100102, China)

As an ancient Chinese lacquer ware,bamboo lacquerware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for its exquisite traditional technique and unique art culture.By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cquer and bamboo wares, the paper, considering their own material properties, conclud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alue,cultur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bamboo lacquerware.Further it started from the environment friendliness of the two to explore the green concept in the consumer market in consideration with current market development space,in order to g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marketizing development of bamboo lacquerware.

lacquer, bamboo ware, bamboo lacquerware, culture inheritance, green concept

10.13640/j.cnki.wbr.2017.05.01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 “非木质材料科学利用技术及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竹制家具用材连续化成套制造技术集成示范”(编号:2016YFD0600905)。

金思雨 (1996-),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家具设计。

宋莎莎 (1980-),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家居与人因工程、木质环境学和木结构建筑。E-mail:songrui_ 1688@126.com。

猜你喜欢

大漆竹材漆艺
大漆世界:变·通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作品选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蒲美合作品选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基于竹材力学特性的竹家具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