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案例分析训练的实践
2017-11-04陈颖,卢迪
陈 颖,卢 迪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教育管理
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案例分析训练的实践
陈 颖,卢 迪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目的:探索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案例分析的训练模式。方法:指导教师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对我校自2013-2015年参加全国及天津市多项护理技能大赛选手进行护理案例分析的评判性思维训练,赛后对参赛情况及案例分析考试成绩总结分析,结合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座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参赛选手在大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结论:通过培训使参赛选手学会了案例分析临床思维方法,同时也推进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护理技能大赛;护理案例;分析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要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1]。自2012年我校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至今,已有3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校护理专业选手参加了全国及天津市的多项护理技能大赛,从2013年开始使用以护理案例为核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临床思维方法,指导教师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对参赛选手进行护理案例分析的评判性思维训练[2]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护理技能大赛竞赛内容介绍
护理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是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包括护理案例分析及技能操作两个考评大项。竞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抢救室2个考评站点。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赛项提供的护理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至少4个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在抢救室,选手连续实施5项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案例分析竞赛时长为30分钟,占总成绩的10%;护理技术操作竞赛时长为32分钟,占总成绩的90%。护理案例由大赛组委会按2%的比例从已建立案例试题库(100个案例)抽取2个案例由选手任选一个案例分析,测试参赛选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对象与方法
(一)培训对象。
1.参赛选手的选拔条件。为我校全日制在籍3年级学生,自愿报名结合实习医院推荐,报名选手需平时表现与各科学习成绩优秀,英语A级考试合格,并通过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最后由系、学校及行业专家从学生外在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操作娴熟程度、是否能吃苦及有无竞技拼搏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2.指导教师的选拔条件。自愿报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由护理系及学校领导综合考评后选拔4名护理案例分析指导教师,组建理论指导教师团队,指派专人负责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二)培训时间。
训练时间计划为5周,分科培训。每周内科4学时、外科4学时、妇科和儿科各2学时、急救2学时。
(三)培训方法。
按照赛项规则,首先确定以护理案例为核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临床思维方法,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指导老师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要求选手对所选护理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对案例进行评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特别是主要护理问题,并不断修正假设、归纳、总结,针对主要护理问题,列出护理措施。
(四)培训用书。
本校使用的相关学科教材及检索的相关案例。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根据大赛组委会的护理案例各科出题比例自编案例试题库100个,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第二阶段高质量完成案例试题库训练。第三阶段选取常见病、多发性病的护理案例,让选手进行重点分析和总结。第四阶段赛前仿真训练,模拟大赛现场,按大赛竞赛规则,随机抽取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并请专家做评委,赛后进行总结反思,以提高选手的自信心和比赛经验。第五阶段大赛结束后,由参加训练工作的指导教师和大赛选手进行评价、总结。
(六)评价方法。
对我校自2012年至2015年参加全国及天津市多项护理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参赛情况及案例分析考试成绩总结分析,结合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座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三、结 果
2012年至2015年我校共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3次,京津冀联盟护理技能大赛1次,天津市护理技能大赛2次。累计获得1等奖共13人,获得二等奖共15人,获得三等奖共9人。2012我校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案例分析考试平均分为6.5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大赛没有经验,未组织选手参加案例分析培训,平均分较低。2013-2015年我校参赛获奖选手的案例分析考试平均分均高于2012年未参加培训的理论平均分(见附表)。
附表 2012-2015年护理技能大赛参赛情况及案例分析考试成绩
四、讨 论
(一)以护理案例为核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临床思维方法。
由于护理案例涉及各科内容较多,相对于5周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多,难度大,记忆困难,要求指导教师应精心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护理案例,建立案例试题库,护理案例要求具有目的性、典型性、科学性、完整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可参与性,不可太复杂,也不能过于浅显。每个典型护理案例应涵盖训练内容所需情境,因势利导的导入护理程序所需的护理问题,注重护理问题的逻辑层次,特别要突出主要护理问题。对于护理案例中易出现和忽略的知识点及难点,指导教师在讲解时要使用自己在临床亲身经历的案例,用简单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使选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3]。调查发现100%的指导教师和选手均认为以护理案例为核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思维训练仿真性强,能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
(二)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方法。
在护理案例分析训练前1周让选手提前拿到案例,组长监督,小组成员分工负责相关案例,查阅资料,寻找护理问题和依据,提出护理措施。训练中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要求指导老师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通过不断向选手提问,引导她们寻找正确答案。指导老师应起到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主持人的角色,需要和选手一起思考、讨论,并给予每一名选手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调控训练的进展,抓住答案的关键所在。培训中要使选手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小组成员之间需分工合作,互相取长补短、默契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讨论过程[4]。训练后由指导教师归纳、总结、提升。调查发现100%的指导教师和选手对以小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运用苏格拉底询问法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训练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对培养选手团队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三)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引领,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考虑到在小组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选手随时都有可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指导教师在案例分析前中要充分准备,尽可能多地设想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查阅资料,寻找依据。训练中指导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恰当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这个学习过程即是对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考验,也是对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提高。在模拟赛后请专家点评、与指导教师团队及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可使指导教师更加熟悉最新的护理岗位需求及职业相关标准,真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目的,加强和促进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5]。
(四)以护理技能大赛内容为导向,促进专业建设。
护理技能大赛内容以临床真实案例为导向,案例分析侧重考量参赛选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之更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服务对象,为深化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种很好的导向作用[6]。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参考竞赛内容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五)利用护理技能大赛案例题库,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护理技能大赛案例及模拟案例题库可直接用于教学和考核,推进了教学资源建设,丰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内涵,为任务引领或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提供了一种新载体,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掌握。
[1]陆一春,沈维清.从护理技能大赛看护理技能教学改革[J].河北医药,2012,34(19):3019-3021.
[2]金丽萍,宁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2-854.
[3]王兆会,曾 俊,谭军华.案例结合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2006,(4):75-77.
[4]丁小华.PBL教学法在妇科临床护理案例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3,27(9):712-713.
[5]方露燕,泮昱钦.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59-60.
[6]钟正伟.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的外科护理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3016-3017.
G424.28
B
1002-1701(2017)06-0041-02
2016-05
陈 颖,女,本科,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及教育工作。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度立项重点课题(XⅣ104)。
10.3969/j.issn.1002-1701.2017.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