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项目制胜规律文献研究
2017-11-04梁铁怀曾智伟邓启烈姚辉洲
梁铁怀,曾智伟,邓启烈,谢 伟,姚辉洲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20130019)
梁铁怀(1975-),男,广西贵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二作者简介:曾智伟(1969-),男,广西罗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三作者简介:邓启烈(1972-),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第四作者简介:谢伟(1976-),广西武鸣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姚辉洲(1959-),男,山东郓城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Sport Schoo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竞技运动项目制胜规律文献研究
梁铁怀,曾智伟,邓启烈,谢 伟,姚辉洲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竞技项目制胜规律的文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制胜规律”视角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周期性”、“混合性”和“变异组合”项目上;周期性项目主要以“竞技能力”、混合性项目以“项目发展”和“竞技能力特征”、固定组合项目以“动作要素特征”、变异组合项目以“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特征”作为制胜因素;周期性项目主要以“项目发展”和“竞技能力”、混合性项目以“竞技能力”、固定组合项目主要以“动作要素特征”和“项目发展”、变异组合项目主要以“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特征”等因素之间本质联系进行论述,以此探讨制胜规律。
制胜规律;制胜因素;动作结构;因素分类
前言
以“制胜规律”视角研究竞技项目,始于1987年的“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发展趋势的预测”课题研究。[1]随后《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由吴焕群主持的《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1999-2006)》研究成果,也在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该类研究成果获得社会的普遍公认和充分的肯定,是因为该课题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研究视角的新颖性、课题组成员的权威性,特别是研究的重要性、创新性等,因此该研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由此发端,使竞技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成为了竞技体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持续至今。
迄今为止,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仅有李飞腾(2011)从研究数量、年份、对象、主题等特征上对竞技运动“制胜”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他认为,该类研究的数量在每届奥运会的前夕(1-2年)会有所增长,主要目的是为竞技体育服务;该类研究30年来,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相对成熟阶段;该类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优势竞技项目,并随时间推移研究的项目在增多;该类研究的主题有制胜因素、制胜归因及对策、制胜规律等,并从技战术、战略和策略、谋略、心理层面对竞技运动制胜进行研究,并对竞技运动制胜系统、制胜与选材、制胜决策等进行研究。[3]该研究由于是运用涉及制胜原理、决策和实施的“制胜”概念,也就因此难免未能进入到对制胜规律的核心部分进行论述,也因此无法分辨制胜规律研究的庞杂局面。为此,本研究对目前已有的对竞技项目制胜因素和制胜规律研究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对竞技项目制胜规律研究状况有一细致的认识理解,以便为今后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已有的对竞技运动项目制胜因素和制胜规律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本研究用“制胜因素”、“制胜规律”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截止2015年底,得到90篇有关项目“制胜因素”、“制胜规律”或两者均涉及的论文。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界定;采用“内容分析”法,[4]根据“竞技体育构成系统”的概念层次框架,[5]以及目前研究实际的情况,用“动作要素”(A)、“动作要素特征”(B)、“竞技能力”(C)、“竞技能力特征”(D)等代表“博弈原理层”中的“制胜规律”及“制胜因素”,用“项目发展”(E)代表“博弈决策层”中的“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策略、途径等”,用“训练竞赛”(F)代表“博弈实施层”中的“选材、科研、训练、竞赛”等,用上述的A-F 6项“因素”作为“内容分析”的“指标”,并以此进行分类和编码,以探讨该视角研究进行分析的基本依据;采用频数的方法对文献做百分比统计,以揭示其分布规律。
2 结果
制胜规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制胜因素的确定。本研究中所谓的“因素分类”中的“因素”,即指在“制胜因素”和“制胜规律”的研究中,竞技项目制胜因素由哪些因素构成、哪些制胜因素之间所具有的本质联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从而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为此,我们从“项目分类”和“因素分类”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
根据对众多已有文献的系统分析,我们定义的“指标”分别是:(1)动作要素(A)是指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6](2)动作要素特征(B),例如,有研究认为乒乓球项目制胜因素是“快、转、准、狠、变”,此中的“快”或“慢”我们认为是“动作要素”中“动作速度”的特征,因此我们定义为“动作要素特征”;(3)竞技能力(C):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知)能等。(4)竞技能力特征(D):体现竞技能力因素的特征;(5)项目发展(E):从有关方面——诸如教练员、项目布局、后备人才培养等等——对项目制胜规律进行研究;(6)训练竞赛(F):从训练和竞赛方面论述制胜规律。
2.1 项目分类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进行分类。对表1的文献总体分布频数统计进行描述,得出如下的文献项目分类特征:
1)“单一动作结构”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期性”和“混合性”竞技项目上。单一动作结构”项目的研究有34篇,其中“非周期性”项目3篇(铅球);“周期性”项目21篇(100跑1篇、中长跑2篇、竞走1篇、游泳2篇、自行车4篇、射击1篇、射箭3篇、长滑1篇、速滑2篇、划船1篇、皮划艇1篇、赛艇2篇);“混合性”项目10篇(跳高7篇、三级跳远1篇、撑杆1篇、100米栏1篇、)。
2)“多元动作结构”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变异组合”竞技项目上。“多元动作结构”项目的研究有56篇,其中“固定组合”(固定性)项目16篇(体操7篇、艺体1篇、花样滑冰2篇、跳水1篇、蹦床4篇、花游1篇);“变异组合”(变异性)项目40篇(篮球11篇、足球1篇、曲棍球1篇、兵乓球3篇、羽毛球4篇、网球7篇、排球5篇、手球1篇、拳击1篇、摔跤2篇、柔道1篇、散打1篇、重剑2篇)。
3)“多元组合结构”项目没有研究。
表1 文献的项目与因素分类特征(篇)
2.2 因素分类
2.2.1 制胜因素
1)总体上看,作为“制胜因素”分别是:“动作要素”占2.7%、“动作要素特征”占20.3%、“竞技能力”占39.2%、“竞技能力特征”占25.7%、“项目发展”占12.2%。
2)周期性项目主要采用“竞技能力”作为“制胜因素”,占54.5%,其次是“竞技能力特征”,占18.2%;混合性项目是以“项目发展”(占50.0%)和“竞技能力特征”(33.3%)作为“制胜因素”为主的(共占83.3%);固定组合项目则以“动作要素特征”(60.0%)为主作为“制胜因素”,“竞技能力”和“项目发展”其次(各占20%);变异组合项目以“竞技能力”(占46.7%)和“竞技能力特征”(占33.3%)为主(共占80.0%),再次是“竞技能力”(占15.6%)。
2.2.2 制胜规律
1)总体上看,“动作要素”占22.5%、“动作要素特征”占42.5%、“竞技能力”占17.5%、“竞技能力特征”占40.0%、“项目发展”占2.5%等,对其本质关系进行论述,以此探讨“制胜规律”。
2)各类项目分别探讨以下因素中的内在关系,进而探讨项目的“制胜规律”:非周期性项目主要是“项目发展”和“训练竞赛”(各占50.0%);周期性项目以“项目发展”(占77.0%),其次是“竞技能力”(占33.0%);混合性项目是“竞技能力”(占100.0%);固定组合项目则以“动作要素特征”(60.0%)为主,“项目发展”其次(占40%),“竞技能力”再次(占10%);变异组合项目是“竞技能力”(占45.4%)和“竞技能力特征”(占31.8%)为主(共占77.2%),再次是“动作要素特征”(占13.6%)。
3 讨论
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所得到的描述性研究结果,以及对该类文献进一步的解读,我们的第一感觉与印象是,在冠以“制胜因素”和“制胜规律”的竞技项目研究中,呈现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对这种状况进一步思考,使人得出在以“制胜规律”为视角的这一研究领域,至今未形成公认的研究范式的结论。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是对“制胜因素”与“制胜规律”的概念及其概念维度的认识理解出现歧义造成的。在《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一书中,“制胜规律”处于“博弈原理层”,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管理、决策、选材、训练和竞赛规律;所谓的“制胜因素”是竞争双方取胜对手的要素,所谓的“制胜规律”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即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合方式。[9]
采用这种视角进行竞技项目研究,为什么有的项目多、有的项目少、有的项目没有?有的并不是很明确?我们认为,首先是实践对理论要求的结果。比如,多年来我国篮球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竞赛时表现时好时差,实践促使研究者对此进行研究,并有多篇博士学位论文问世。其次是研究者价值判断决定的。该视角是否适合有关项目研究,取决于研究者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取决于研究者对选题重要性、创造性、适宜性和可行性的判断。
采用这种视角进行竞技项目研究,为什么很多项目采用“动作要素特征”(B)、“竞技能力”(C)、“竞技能力特征(D)”作为制胜因素,并有相当数量的采用“项目发展”(E)作为制胜因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受该研究初期在《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中“动作特征与要求”的影响,及其中的通盘考虑项目发展思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我国体育院校教材《运动训练学》中“竞技能力”概念与观念的影响。归根到底是思维定势问题。
采用这种视角进行竞技项目研究,研究的质量表现出参差不齐。我们认为,与研究者职业和资历有关。对注明作者信息的分析中发现,作者中科研人员占5人,教练员有9人、高校教师是38人;作者年龄为30±5.656岁(n=46)。此外,获得立项资助、学位论文是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的重要标准之一。该类研究仅有8个获得资助立项的、有7篇博士学位论文,由于缺乏严格的把关,相当部分的研究属于经验推断。
4 结论
4.1 按项目分类,“单一动作结构”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期性”和“混合性”竞技项目上,“多元动作结构”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变异组合”竞技项目上,“多元组合结构”项目没有研究。
4.2 按因素分类,总体上看,以“动作要素特征”、“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特征”作为制胜因素。其中,周期性项目主要采用“竞技能力”、混合性项目是以“项目发展”和“竞技能力特征”、固定组合项目则以“动作要素特征”、变异组合项目以“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特征”作为制胜因素。
4.3 采用不同“因素”,对“因素”之间本质联系进行论述,以此探讨“制胜规律”情况为:总体上看,以“动作要素特征”和“竞技能力特征”为主;非周期性项目主要是“项目发展”和“训练竞赛”;周期性项目主要是“项目发展”和“竞技能力”;混合性项目是“竞技能力”;固定组合项目主要是“动作要素特征”和“项目发展”;变异组合项目主要是“竞技能力”和“竞技能力特征”。
4.4 在以“制胜规律”为视角的这一研究领域中,呈现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至今未形成公认的研究范式的结论。出现这种现象,是对“制胜因素”与“制胜规律”的概念及其概念维度的认识理解出现歧义造成的。
[1] 李益群,谢亚龙著.体育博弈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58-269.
[2]吴焕群,张晓蓬,等著.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2.
[3]李飞腾.30年来我国竞技制胜科学研究的动向[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1-13.
[4]风笑天著.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谢亚龙,王汝英,等著.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5-17.
[6]田麦久,刘大庆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80.21-22.
LiteratureResearchontheWinningLawofCompetitiveSports
Liang Tiehuai,Zeng Zhiwei,Deng Qilie,Xie Wei,Yao Huizhou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competitive sports winning law.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law of winning” perspective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periodic”, “mixed” and “mutation combinations” sports; Periodic sports mainly adopt “competitive ability”, mixed sport on “sport development”, fixed combination sport on “movement fa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mutation combinations on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Descriptions are made to discuss the winning law for different sports separately-- periodic sports on “sport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mixed sport on “performance”, fixed sports on “movement fa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sport development”, and mutation combinations on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winning law; winning factors; movement structure; factors classification
G8
A
1005-0256(2017)11-005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