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带一路”战略中云南边境地区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变

2017-11-03字文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员一带一路

字文君

摘 要: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的基本角色定位及工作职责已非常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沿线区域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遇,地处云南边境地区的高校也在“一带一路”中受益。新机遇下,云南边境地区高校辅导员可从教师到干部、从指导到引导、从管理到服务、从良师到益友等方面适时转变,以便培养出更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边境高校;辅导员;转变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113

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其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1961年,“庐山会议”专门出台文件,要在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具体实施;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辅导员制度的执行停滞。直至1978年,辅导员制度得到恢复。

一、辅导员内涵

1.1995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版》中解释到辅导员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其强调的是辅导员政治上的能动性。

2.2015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修订情况进行了公布,在总则第三条中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对辅导员进行了更为宽泛的界定。

二、云南边境高校与“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路线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包括三条线路,其中一条即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另外,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線国家一道,积极规划和建设六大经济走廊,其中一条经济走廊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获得优先发展。

1.云南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区域,与邻国缅甸、老挝、越南有着总共四千多公里的边界线,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生存和发展于边境地区的高校承担着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

2.云南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柬埔寨相连,处于交通枢纽重要位置,是中国联通东盟最便捷的陆上通道,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边境地区高校培养和输出的实用性人才能更好的助力国家塑造大国形象。

3.实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根本在于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战略中,人文交流是关键,云南边境地区高校的存在意义重大。

4.云南边境地区高校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是边疆民族地区全力支持国家顶层战略的具体表现,是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具体表现,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的理论要义,更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转变思路及建议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多样化,有管理者、育人师、引领者、服务者、指挥员、人生导师、指路人、守护神、勤务兵、指导员等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云南边境地区高校的辅导员角色需要做一些转变,以做到与时俱进。

1.从教师到干部。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高校中,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云南边境地区高校辅导员,既要做好普通教师,又要当好管理干部,同时,还应适时的主动从教师侧向于干部,以便更好地集中精力对大学生思想动态把好第一关。

2.从指导到引导。《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根本在于民心相通,而核心在于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迫切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互通。要做到沟通,联通、畅通、融通和相通需要国家间的人才互通,那么培养人才是关键。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需要从指导就业、创业转变到引导毕业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特别是就近的东南亚国家就业和创业,只要这样才能做到人才互通。

3.从管理到服务。辅导员角色定位中,有提及其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在从事学生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应主动把角色从管理者过渡到服务员上来,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提升辅导员的服务职能,培养更适合“一带一路”战略所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4.从良师到益友。辅导员是人生导师,是知心朋友。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云南边境地区高校的辅导员应主动适应发展,转变思想,既要做学生的老师、良师、导师,更要当好学生的好友、益友。从师过渡到友,贴近学生,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毕业生打好基础,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库支持。

参考文献:

[1] 佚名.《“一带一路”热点问答》通俗读本发布[J].四川社科界,2015(6):64-65.

[2] 秦玉才,周谷平,罗卫东.“一带一路”读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段从宇,李兴华.“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5):133-135.

[4] 刘静.“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滇缅教育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4):123-139.

猜你喜欢

辅导员一带一路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