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目标与实施策略

2017-11-03任政亮李典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高校

任政亮 李典

摘 要: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三级政府部门颁布了相关指导性文件。广州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打造具有“广大特色”的“三全三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对应的改革目标,并针对性地提出了6项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0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01

一、引言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再到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我国基本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3月的“两会”上指出,为推动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快速前行,需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为“双引擎”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以上战略部署,为我国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国务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分别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穗教高教〔2016〕0024)等文件。为深入贯彻文件精神,广州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将之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实施“三全三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期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广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7)

二、改革目标

广州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结合了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是在修订和完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提出,并经全校师生的充分讨论后成型。2017年3月11日,广州大学举行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专题工作会议,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充分讨论,会后也广泛征求了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基本形成了广州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其中,“能力发展性强”指的是学生具有开放的能力框架和较强的“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从而可以更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广州大学期望打造具有“广大特色”的“三全三专”创新创业教育體系。所谓“三全”,指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系统构建“全面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所谓“三专”,指的是强调创新创业“专门教育活动”,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组建校内外专兼职“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三全三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立配套管理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措施,从而可以全方位地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最终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三、实施策略

(一)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核心是引导全校教师深入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师生课堂互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和体验教学,鼓励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其次,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将校企合作、科教融合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并构建校企合作、科教结合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各专业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产业学院,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利益共同体”的合作,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综合性实训、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再次,探索建立跨学院的学科、专业交叉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并融入项目教学法和“干中学”等跨学科方法,全面提升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最后,深入实施5大类教学改革项目,即跨学科创新人才实验班、创业精英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协同育人班及中外合作办学等项目,从而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018年,广州大学将大力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目前正准备全面修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拟在本科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系统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并构建起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各1学分的创新类和创业类通识必修课程,开设涵盖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在广州大学2018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2017)中,明确为《创新思维》和《创业基础》两门创新创业类通识必修课程;其次,面向全校具有一定创新创业实践基础的学生(如参加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创业计划大赛等),增设20个学分左右的创新创业类通识选修课程模块,要求全校学生修读至少2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再次,各专业设置至少2个学分的创新创业类专业选修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最后,修订《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要求全校学生必修至少2个创新创业类的第二课堂学分。

此外,为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支持学生参加创业(创客)精英班,创新创业试点班、创新创业沙龙及实践活动,相关成果及学分最多可折算为创新创业类专业选修课程2个学分。endprint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广州大学正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首先,从加强课外学术科技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入手,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以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培养学生原创精神,同时探索协同创新教育形式与创新创业联动机制,从而为创新成果向创业项目转换提供必要条件;其次,将各类、各级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打造成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营造大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再次,完善优秀项目推介和孵化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工作,及时将优秀创业项目引入创业园孵化,将项目变成创业成果,打造功能齐全、配套支持到位、服务贴心便捷、创新创业联动、技术资本融合、资源连贯畅通、学业创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最后,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校外大学生校外实践教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争取外部资源,完善基地条件,加大指导支持力度,构建学院、学校和校外三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性服务。

(四)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弹性学制管理

首先,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可转换为课程学分的制度,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学习进程(例如:休学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保留一定年限的学籍),延长修业年限,本科修业年限放宽至8年;其次,明确规定全体专任教师具有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为此,拟将教师参与创新或创业类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到岗位聘用要求,并进行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与职称评聘的改革;再次,重视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加大在业务培训、绩效认定、经费支持、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并引导教授(或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高级会计师等各类高级职称人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最后,完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优化教师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可参考和借鉴西南交通大学混合职务所有制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此外,学校将设立创新创业方面的专项奖学金,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并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

(五)成立專门机构,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近年来,广州大学积极整合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资源,早在2013年10月就与番禺区人民政府合作建立了“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精心打造“创业生态系统”,带动拥有近18万大学生的广州大学城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于2015年10月学校进一步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初步形成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一体”、广州大学生创业研究院与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创新创业工作格局。围绕创新创业工作,学院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课题经费500余万元。通过创业研究,开发了分别针对校外拟上市创新创业型企业、校内大学生创业精英的培训方案和系列教材,建成了具有领先水平的创业实验室。在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讲座、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基础上,2015年起分别开办了系列面向创新创业型企业总裁的“卓越商道总裁高级培训班”、面向大学城高校学生的“创业精英班”。通过创客研究,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客教育教材教案,并创建了创客实验室,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广州大学创业创新学院官网,2017)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首先,创新创业学院拟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相关的扎实理论知识,或有一定创新创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承担具体创新创业的教学任务,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和淘汰机制;其次,增强各类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与能力方面的培训力度,拟派校内专任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并分批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创业实际经验干部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再次,邀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学者,进校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行政人员、专任教师或指导教师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最后,将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挂职锻炼、创新创业教材建设、参与技术创新等情况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5):51-54.

[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

[3]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穗教高教〔2016〕0024).

[4] 广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7).

[5] 广州大学2018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2017).

[6] 广州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